太原街巷名称有哪些文化特征?
原创 牛汝辰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太原古称晋阳,始建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是并州的首府,故太原简称“并”。
殷为唐国,西周为晋国,战国属赵,秦置太原郡,西汉置晋阳县,隋为太原郡,唐为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年)加号北京。宋时,古晋阳被毁,移治阳曲,即今太原市。元置太原路,明清为太原府,1912年废府,存曲阳县。1927年设立太原市。
关于太原的语源,据《广雅》:“大卤,太原也。”据《谷梁传》:“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太卤。”据《尚书》:“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秦置太原郡。隋置太原县。元置太原路。明、清置太原府。
(一)反映宗族源流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姓氏命地名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南疆还是北方,无论是东部还是西域,在我国各地随处可见。太原也不例外。或表示聚族而居,或纪念祖先,或追忆名流,这是给街巷命名的一个最简单、最具有普遍性的途径。
因本姓人聚族而居遗留下的名称有:宋代的智家巷、陈家巷、崔家巷,明时的阎家巷、袁家巷、于家巷,清代的皮家巷、许家巷等。其中于家巷曾名于家胡同。取名胡同,很可能和北京或者蒙古等地有关。在北京“胡同”的称呼较为普遍,这是受到蒙古语的影响,而在太原,称“胡同”的地方极少。追忆名流的名称有明代留下的周家里、侯家巷、上官巷,清代的傅家巷、狄梁公街等。周家里是明代进士周经居住过的地方。上官巷原名为邵官巷,得名于一位姓邵的官员。傅家巷则是傅山故居所在地。狄梁公街意在纪念狄仁杰,但真正形成却在清代。
(二)反映衙署官府
历史名城自然会有许多历史遗迹,即便它们已灰飞烟灭,但追溯今日地名的源头,仍能管窥当时面貌。晋王府是明时晋王朱㭎的府第,与晋王府有关的街巷名称很多。如典膳所是府内管理膳食的地方,晋府店是晋王府的商店,校尉营是晋王府警卫队(即校尉)的营房,杏花岭是晋王府花园的一部分,东、西、南华门是晋王府的宫门,东、西、南、上肖墙是晋王府外的“萧墙”,天地坛是晋王祭祀天地的地方。朱㭎还将其子孙全部分封王位,赐予府第,像宁化府就是其五子宁化王济焕的府邸,大、小濮府是其孙子居住地,此外还有临泉府、方山府、大小二府巷等。上述种种名称,足见当时晋藩的规模极为奢侈宏大。漫步这些街巷中,虽然物非人非,但语言保留下的历史韵味却值得细细咀嚼。
(三)反映生活习俗
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城市经济中,商业、手工业则占较大比重。随经济的发展,部门分工日益细而明确,因而也就留下了名目各异的街巷名称,虽然岁月的更迭依然显示着古朴风情。
今日的许多街巷是宋时集市的所在地,如柴市街、麻市街、米市街、羊市街、菜市街、棉花巷,它们不仅反映出当时集市的类别,还提供了当时的商业布局。还有许多地方既是作坊又是集市,边制作边销售,反映出手工业的兴盛繁荣。如剪子巷、酱园巷、毡房巷、铁匠巷、帽儿巷(已改名食品街)等。明代的不如宋代的多,可考察的只有炒米巷、豆芽巷,清代的有锣锅巷。清代的商业贸易比明代繁荣,以精营街大会为证(精营是精骑营的简称)。清末此街成为交易会场。
(四)反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以地理实体的特征来命名是人们常用的方法,古代的许多描述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名能够保留至今,充分反映了人们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的朴素思想。关于“柳”的街巷名称有:柳巷、柳溪街、绿柳巷。柳巷得名已不可考,据传是为纪念救过明将常遇春的老妇柳氏,人们在各家门前街畔栽柳,日久成荫,呼为柳巷。柳溪得名甚早,形成很晚。传为宋代陈尧佐引汾潴湖,栽柳成株,名为柳溪。
新中国成立前此处是荒地。古代的柳溪只是今人眼中的幻景。现在的街巷,无论有“柳”还是无“柳”,随处可见树木花草,以“柳”来表示绿化特征,其意义已消失。太原虽处高原,气候偏干旱,可用海、水命名的街巷却不少。如海子边、南海街、小海子、水渠巷、大小水巷等。
海子边在明时称海子堰,海子是圆海子的简称,圆海子是文瀛湖的别称。有诗云:北方有水皆名海,积水成潭强号湖(作者佚)。海子边现已是繁华的商业区。南海街原是旧满洲城中的一条街,满人迁走后,成为穷人集居之所,西南部留有片片积水,人们依方位称南海子、西海子。现在上面这些街巷名称所反映的地理实体特征已经消失,太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已具有科学性与计划性,名称中没有绿化含义的街巷也已柳成荫、树成行,而那些积水成“海”、水流成“渠”的低洼街巷同样改变了旧日面貌,街巷名称的实际意义已经失去,仅留下指代的含义了。
(五)反映祥瑞期盼
嘉言是人们用以表达美好愿望的语言。在街巷名称中寄予人们的希望、愿望是十分常见的。文人们往往采用名家篇章、四书五经的片段来“断章取义”,老百姓则用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话语来表达,反映到街巷名称中,自然形成了不同特色。
起凤街是取《滕王阁序》中“滕蛟起凤”一句。明时这里建有贡院,是考取举人的地方,意以人才贡献皇帝。云路街本是贡院以西的通道,《北史文苑传序》中有“俱骋龙光,并驱云路”,喻青云得路,即仕宦显达之意。皇华馆是皇华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所。《诗经·小雅》中有“皇皇者华”,是君遣使臣之诗,意勉其不辱使命。皇华是称颂使臣的美辞。围绕贡院,街巷名称连用三典,足见语言的丰富深奥。相比之下,通俗易懂的嘉言更多一些,如永安里、兴隆街、康宁巷、忠和里、仁和里、平安里、福和里、永兴路、永定路、永宁路等,均反映出当时居住此地的人们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