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欲复其阴非甘凉不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宝恒 贺美荣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该患喜食辛辣,更有嗜酒之好。因其饮食不节,而致胃脘胀满,纳呆、恶心,呕吐,泄泻。经当地医院静脉输液用药后,恶心、呕吐、泄泻消失,而余证不减。医生予中药治疗,先后服药40剂,胃胀、纳呆虽然缓解,而口干、口渴加重。
刻诊: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口渴、喜冷饮、心烦、夜卧不安,大便干结,舌质红、舌面无苔,中间舌面光滑,欲成镜面,脉细数。
证属长期服食辛热燥烈,或苦寒之品,又因用药不当,或治不如法,而致胃阴大伤。吴塘云:“欲复其阴,非甘凉不可”,正系此疾。予沙参15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天花粉25克,生地25克,石膏2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厚朴20克,麦芽25克,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二诊:药尽5剂,口干咽燥,口渴大减,胃脘得舒,中间舌面已转红润,然大便仍干燥,脉细数略滑。原方减石膏为20克,加莱菔子30克,代赭石30克,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三诊:药后大便得以通畅,中间舌面乳头复生,隐隐而现,诸症明显好转,脉细数。原方去石膏、莱菔子、代赭石,药量略予增减,又进10剂,舌面转淡红鲜明,舌体柔软,苔薄白滋润,诸症若失。
按 该患过食辛热燥烈,医者复用药香燥或苦寒,香燥者易伤阴液,苦寒者必伐生机,日久而致胃阴亏虚,津液不得上承,而现胃阴不足、阴虚内热之诸症,叶天士云:“太阴阴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治宜甘凉柔润之品,药予生地、麦冬、天花粉、石膏养阴清热、生津润燥;沙参、石斛养阴生津益胃;白芍、炙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阴,补中缓急;厚朴、麦芽行气消食健胃。二诊加莱菔子、代赭石以理气降逆通便。甘凉相伍,甘则能通,凉而能润,润而不腻,养而不燥,津液来复,胃气得以下行,下行则通,“通即是补”。诸品冲和润泽,若雾露之溉,故其证乃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