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立体的世界
让孩子学会学习系列(20)
给孩子一个立体的世界
笑话新品:两个吝啬鬼
从前,有两个朋友,以吝啬出名。
这一天,甲忽然心血来潮,要去看望乙。空着手总不好吧,思想来去,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准备了一份厚礼:两条鱼和一瓶酒。为准备这份重礼,甲这次可下了血本——不但都是用加厚纸剪出来的,还耗了不少墨汁,在纸上画出了鱼鳞、鱼眼,瓶中酒也快画满了。
到了朋友家,不巧,朋友乙王出门了,只有他媳妇在家。
两人连说带拉转眼到了吃饭时间。媳妇说,“大哥,你看也没什么好饭,我就给你烙了个饼,也不知合不合你的口味?”说着,媳妇双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圈,捧到甲的面前。
晚上,乙回家后,媳妇拎出甲的礼物对丈夫说,“你朋友来看你了,这是他带来的礼物!”
乙看了一眼,问:“住下吃饭了吗?”
媳妇说:“人家带了礼物,我还能不留人家吃饭!”
乙又问,“做得什么饭?”
“我给他烙了个饼吃!”媳妇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
不料,乙一看就急了:“就这么两条小鱼这,酒还是半瓶,你却给他烙这么大一个饼,切一半给他吃就不少了!”乙左手呈半圆,右手掌伸直放在左手的半圆上比划着……
给孩子一个立体的世界
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青蛙找蛤蟆。”不是冤家不聚头,小气鬼与吝啬王吝味才相投。这一对吝啬朋友,实在是吝啬媳妇给吝啬开门吝啬到家了。
这两个吝啬鬼之所以能产生笑点,是因为作者将其吝啬程度做了极度的夸张,一个拿平面纸片做礼物,另一个则连平面的纸片都没有了,只剩下了空手比划。两家人面对“不实礼品和食物”,还煞有介事地谈亲论情,其情之虚假,意之不实,昭然若揭,令人不得不笑。
笑话归笑话,笑过之后再反思,这个笑话从反面告诉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人不能只靠精神活着,朋友之情也是要靠一定物质基础来维系的,即便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应该有“实体水”的存在,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底线。在这个底线背后,是我们客观三维的立体世界,人无法靠“平面纸鱼”来生活,空手比划再加空洞语言更是无法填饱肚子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这也是这个笑话能惹人发笑的原因所在。
人们头脑中的“立体世界”是哪里来的?当然是现实“立体世界”在头脑中的映象。假若所有人一开始认识的就是“平面纸鱼,空手划饼”,那么开头吝啬鬼的做法就是人们一种司空见惯的做法,就没什么可笑得了!
人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将现实世界装入大脑的过程,对于婴幼儿来说,一开始他们看见的、听见的、摸见的、闻见的一定要是实实在在的、“立体实体”,一定要让他们脑中构建起一个真实的、三维的“立体世界”,这是孩子今后一生生活、学习、创新的基石。
现代化信息化媒体是一个“平面世界”
或许有人会说,孩子生活在三维、立体的世界里,看见、听见、摸见的东西难道还有虚的、平面的不成?
向前倒上三十年,的确是这样。人们大脑中事物的映象大多都是立体的,只有少部分的图画是平面的,即便这个平面的图画也是像笑话中的纸鱼一样,有着“实体纸”承载着。人们接触平面图画的年龄相对较晚,在认识平面图画之前,人的大脑中多已构建起相关实物的三维立体映象,因此,当人们能清楚地识别“平面的鱼”和“空划的饼”。
但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电影、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的普及,虚拟世界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这些现代化信息媒体,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认识事物的通道,使人可以更多、更快地来认识我们这个广袤的世界甚至浩瀚的宇宙,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它大大加快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个好事,对成人来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之于孩子、特别是幼小的孩子来说,这些先进的信息化媒体工具却具有致命的杀伤力。因为,这些媒体,无论里面的内容多么精彩、逼真,其实质都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平面世界”。
电视、电脑、手机是孩子的毒品
当下,不少电子商家,针对婴幼儿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
比如,有一款针对幼儿识字的产品。一开始画面是一只羊,手指轻点,羊就会动起来并伴随着“咩——咩[miē]——”的叫声;再一点,就会出现一个汉字“羊”;再点,就会有声音出现“羊、羊、羊,这是一只羊”;再点,则会出现一只笔,按笔顺一笔一画地“写”出“羊”字。
这个软件还有配套的检测题:第一道是一个羊字,提示请读出这个字,如果正确,这会出现羊的画面,并伴有对号、大拇指和“你真棒”的赞美语;第二题是一个羊的画面,提示请你写出这个字,如果正确,提示语如前。如果错误,则提示,“不对,不对,请再试一次!”的提示语……
凭心而论,这样的软件设计者确实下足了功夫,做得是相当高级。如果孩子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偶尔用这个软件激发一下孩子兴趣是完全可以的。可是,当下不少家长,把这种软件当成教育孩子的神器。孩子刚刚学话,就买个平板让孩子学习,当然除了学习,还可以打打游戏,而且商家都会宣传说是益智游戏。这样的电子产品,对孩子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孩子对此是真感兴趣。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但由于他们的活动能力有限,活动范围有限,平凡、平淡、节奏缓慢的世界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而小小的平板、电视、手机内容,从色彩、形象到动感,不但比现实现精彩,其信息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孩子很快就会被俘获进去。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息息媒体的世界无论多么精彩、逼真,他们不过是二维的虚拟平面,他们之所以精彩、逼真就是因为是经过了大人过滤、加工,因此,孩子们看到的东西并非是事物本身。即便打当下的三维动画,立体电影,也只是貌似“立体”,不会在孩子们脑中形成“真实的、三维的、立体实物”。这对孩子来说,危害是致命的。
首先,孩子脑中获取的世界信息,都是虚拟的,与真实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利于孩子形成真实的大小、长短、面积、体积、温度等多维事物的实体概念,会误导孩子对客观实物的判断,孩子以后见到真正的实物后不敢相信、不敢碰触;
其次,孩子接触“客观实体”的过程是个双向的,不仅是孩子认识事物,事物也会对孩子有反作用,比如就算去看一只羊,那只羊也会也会对孩子的到来有所反应并产生相应的行为,甚至与孩子有目光的实时交流,这会荡起孩子心灵的涟漪,这是虚拟电子产品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子产品的信息只是一种单向的表面的呈现,没有实时信息的反馈,不会令孩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就使得孩子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单向获取,只是把这些信息机械地储存到脑子里,让孩子沦为知识的存储器,只知道获取,不知道获取之后干什么,更不知道到用到什么地方去,形不成创新意识、生发不出创造能力;
最后,也是最为可怕是,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从这个小小的四角方框获取信息,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就在小小的“四角方框”里,这个世界只是用来看的,这个世界只有“完美”,没有“不足”,这个世界只需要知道,无需探索,更加之网上购物系统越来越完善、方便、快捷,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来说,所有的东西都足不出户,手指轻点就可以从这“四角方框”获得,孩子自然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宅在家里就完全可以了。于是就成为“宅孩”,长大成为“宅人”。当下,这种“宅(孩)人”已经不是个例,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电子产品不加限制,甚至把它当作幼小孩子的教育“神器”,那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出现大量的“宅(孩)人”,这绝非危言耸听……
结语:三维、立体、真实的实物才第一位的
让孩子接触实物,认识实物,给孩子一个立体的世界,这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原则。
对婴幼儿来说,电子产品毒于鸦片。我以为,婴幼儿时期,特别是二岁以前,绝不能让孩子触碰电子产品,甚至于电视;三到六岁,可以适当让孩子把电子产品当成辅助学习工具,但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最好是大人操作演示,尽量不要让孩子自己操控。等孩子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世界的模型,对真实和虚拟有了充分认识,具备了区别判断能力,才可以让孩子逐步地、合理地、适当地应用电子产品这个生活学习的辅助工具。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下期继续分享“如何让未说话前的宝宝来学习”……)
本文为平湖一柱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