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艺术不是科学,艺术不讲道理。
袁武(全国美展金奖得主)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曾任北京画院执行院长,2017年3月辞去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之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心路
多少年来,画画一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歪歪斜斜地走着一条很长的路。既活了一条躯体的生命,也活着一条艺术的生命。有艺术大成的人,可言艺术是生命,像我这样没有大成的人,也同样面对绘事感到重要而不可少。提起画画,从来不敢说“随意”、“好玩”更不能“飘逸”。从学画时的艰辛到今天每搞一件作品的艰难,使我一直在体验着画一张好画的不容易,一直感受着一件好作品的高境界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我无法把画面的事捋顺成有系统、有章程的理论体系。面对时下大理论家、新文人画家的高级、陌生、复杂的宏篇大论和费解、艰涩的对绘画描述的新概念、新词汇,我更加认为绘画的理论高不可攀。所以,我干脆掩耳盗铃、只管画画,不问画理。
——袁武
艺术观点和重要作品
1
艺术不是科学,
艺术不讲道理。
进 山
600×380cm 2006年作
2007年8月获第三届国画大展优秀奖
(仅此一种奖项)
2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应该有三远:离别人绘画方法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科学道理远。
抗联组画——生存
370×200cm 2004年作
2004年10月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3
艺术不能较劲,不是画的时间越长就越好,不能量比。
抗联组画——牺牲
2007年作
2004年7月参展中国美术馆主办
《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美展》
并获优秀奖
4
越花俏,艺术含金量越低,朴素是一个好艺术品的重要元素。
夏日,阿拉山口的雪
340×200cm 1999年作
2003年8月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5
艺术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痛苦要来自于心灵和大脑,而不是躯体劳作的痛苦。现在许多画家的苦都是来自制作的艰辛和巨大创作的劳作之累,将绘画引向了复杂、巨大、精细的工艺制作和材料运用之途。
汤显祖在厦门
200×90cm 2000年作
1999年获庆祝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
6
好的作品需要你的技术、你的才能、你的经验,更需要你的灵光一现和当时的情绪。
大山深处
240×195cm 1995年作
1997年8月获得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全军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奖
7
我不希望学生直接学我的笔墨方法,屋子里建房子,能盖多大?我们离得太近,学得太像我就是“近亲结婚”。我有学画的源头,不要模仿画家特有的表现效果,这些效果基本都是原创,你掌握再熟练,也是别人的东西,影响你的艺术表现和想法。
凉山布托人
200×200cm 1997年作
1997年3月参展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大展
并获优秀奖
8
意象造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意象又时有具象的元素,有时有抽象的元素,意象造型更多的含有诗情和性情。
没有风的春天
230×200cm 1994年作
1994年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
北京·中国美术馆
9
表现语言没有对错,只有高下。艺术表现一定符合画家的审美,有人喜欢简单,有人喜欢复杂,这与表现对象无关,与画家性格和师承有关。
大 雪
210×90cm 1989年作
1989年作品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
北京·中国美术馆
10
看好的画家写生,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他比你用的时间长,他能简、也能繁,他能画出许多你看不见的东西。
人 流
317×144 cm×4 2008-2017年作
11
写生时,要把形象特征抽出来放大,强化,把常规形象忽略,即主观,编导致概念,抄导致匠气。
袁世凯
335×137cm×2 2017年作
12
尽量不要靠比例确定造型,要靠感觉。
凉山布托人之二
150×360cm 2016年作
13
绘画作品一定要熟后生,才会非同凡响,熟后熟一定油滑、匠气。
和平鸽
310×145cm 2015年作
14
绘画中的构图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美术馆看展览,最先吸引你的不是技法有多好,形象有多精彩,是不是大名家,而是构图,特别是外轮廓线的把握和设定。
大昭寺的清晨系列作品选八张
68×82cm×8 2014年作
15
倪瓒、渐江的艺术,不仅有笔墨、有文化,最重要的还要有心态。
水不深
193×624cm 2013年作
16
把画面画松了很难,把画面画整体了也很难,画画最常犯的毛病是紧了,碎了。
抗联出击
2012年作
17
形象是有两种区分的,生活中的生理造型;绘画中的艺术造型;两种造型都要有距离和分界。
在朱耷山水上耕种
340×340cm 2011年作
18
西方素描给中国画最大的启示,不是光影、明暗、立体,而是整体的把握。
抗联战斗
120×65cm 2009年作
19
人物写生要把握三层关系;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三、笔墨与造型的关系。
重大题材(抗联)
580×300cm 1999年作
20
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一辈子靠技术吃饭,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辈子靠感觉吃饭,一个艺术大师,一辈子靠个性吃。
大山水之十二
300×120cm 2008年作
21
当一个画家发展到一个高度后,就不能什么题材都画,否则你是没有艺术方向的,不能什么技法都用,否则你的艺术是不成熟的,不能什么展览都参加,否则你是没有思想的。
扒苞米
360×160cm 2007年作
22
一件作品不必太完美,没有毛病,就没有个性,完美往往就接近通俗,通俗不是错误,但却是没有艺术高度的。
吴昌硕 黄宾虹
齐白石 张大千
173×74cm×4 2006年作
23
现在画写意人物,画脸全力抄照片,服装、身体却又大笔耍笔墨,其实这是比较低的表现手法,因为它犯了一个艺术表现的大忌!不协调,格调也不高。
咕得毛咛
240×200cm 2005年作
24
绘画高手与低手的区别往往是画得越好,整体感觉越强,画的越不好、越繁琐,主观的东西少、概括能力差,面面俱到,从头画到尾,是平庸画家的通病。
母亲看我画小平
260×200cm 2004年作
25
线描是什么?是简化到只用线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不能白衣服就用淡线,黑衣服就用重线,这样用线就失去了线描单纯的意义。
毛泽东诗意
198×90cm 2003年作
26
练习速写的时候要练宽、练深、练活。宽是什么?表现力。不能说只会画老人,只会画破屋子,脸上没褶的年轻人就躲着不画,挺直平整的房子就绕开不画,所谓的练深,就是对物象的理解,要复杂的东西简单画,简单的东西复杂画,要概括和强化并用,艺术表现不能单靠技法解决,艺术需要一些主观感觉,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几个画家画同一个模特,都会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练活,就是绘画表现的应变能力。
老 海
220×90cm 2002年作
27
造型,不只是比例、特征、形象,还有感觉和习惯。
秦始皇
200×180cm 1997年作
28
现今中国人物画状态:一抄照片,又细又腻又俗,二软,线软、形软,没有用笔。三乏味,没有笔墨味,没有绘画味,没有趣味。
垓下歌
220×160cm 1997年作
29
艺术的感觉,有时是灵光一现,不是随时都有的。
塞外春天还不曾苏醒
240×200cm 1995年作
30
我们的画里面看不见自己的情绪,性格,大家都在运用一种公共模式创作,是相同的表达方式,是大家都认可的,大家都能驾驭的方法。所以现在的作品多是平庸的。
又是一年春草绿
160×200cm 1988年作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