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工智能,未来可期!

智能化升级是各服务业正在经历的最后一波产业红利。中医行业坐上了末班列车,为时不晚。眼前的机会便是把传统中医诊所升级为“智慧中医诊所2.0”。

■ 问止中医 崔祥瑞

中医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

问止中医从事中医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连锁人工智能中医诊所的管理,在“中医+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有诸多心得体会,与师友们分享。

A I

中医已经步入需求拉动和政策推动的上升周期

首先,从拉动角度来讲,中国正在步入一个超级老龄化社会,超级老龄化社会背后衍生的慢性病及疑难杂症是中医的优势领域。

其次,从推动角度来讲,过去30年国力的增强,使中国传统文化处于强势的复兴状态。

上述2点均反映在市场规模,中医行业大概2~3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年就诊人次超过11亿人次,过去几年复合增长率约20%,远高于现代医学整体增长率。

A  I

看似美好的中医行业,实质并不美好

中医药产业看似非常庞大,但是钱都去哪里了?是在医还是在药,我认为大部分是在药这边,而且西医中医都是这个样子的。

再者,中医看起来发展非常蓬勃,国家有各种政策不断出文,是雷声大还是雨点大,还是两个都大抑或两个都小?

从连锁规模来看的话,基本在全国超过5家连锁规模的已经不太多了,能盈利的就更少了。

最后,机构与医生之间既是合作又是博弈的关系。名医作为稀缺资源的谈判方,会拿走整个产业链上的大部分的利润。

所以在我看来,中医行业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富了和尚穷了庙,这样的中医行业看起来真的很难。

A I

用二分法分析中医行业的根本问题

我用产业分析的二分法为大家分析中医行业的根本问题。

第一,把产业分成产品和服务两大类。做服务业相比做产品来讲,它的标准化程度更低,同时规模化难度更高、管理难度更大,毕竟因为是管人很不幸,我们医疗服务它的本质就是服务业,处于更不容易做的一端。

第二,在服务业里进行二分法,一个是不太依赖于人的服务业,一个是很依赖人的服务业。前者像酒店零售,它更多依赖系统和依赖供应链。后者比较依赖人的服务业,越是对人的依赖度越高,管理难度越大、标准化程度更低,同时规模化的难度更大。很不幸,我们中医医疗服务又属于依赖于人的服务业。

第三,对依赖人的服务业进行二分,第种依赖于人的劳动属性,比如说像餐饮种依赖于人的智慧属性。越是依赖人的智慧属性,这就像德鲁克曾经说过的,“知识分子的管理是个世界级的管理学难题”,当我们依赖人的智慧属性,像律师楼、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中医馆的时候,当我们对于医生的智慧属性依赖程度太高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行业的本质问题——太过依赖于医生,医生成为产业链的控制方。

概括起来,中医医疗服务发展到现在为止最大的本质的问题叫做缺乏优质、规模、稳定的中医医疗的供给能力,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供给能力。

A  I

中医+人工智能,创造优质、规模、稳定的中医医疗供给能力

我们想做一点不同的事情,就是想去解决这个行业的本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解决中医医疗服务行业里面的供需矛盾。我们没有通过其他的方式,只通过结合我们自身的背景,选择了一条道路——中医人工智能。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优质、规模、稳定的中医医疗供给能力。我们的背景也比较有趣,基本上都是我跟我几位创始人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在斯坦福校内创办的这家企业。

同时我们另外三位创始人都是中医博士和计算机博士,其中我们的医疗官林大栋先生是倪海厦先生的弟子,兼具计算机和中医学的双重背景。我们在美国大湾区硅谷创办企业,在去年年中的时候搬到了中国的深圳,开始做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中医加人工智能。

问止中医创始人团队

A  I

中医人工智能是大骗子吗?

从科技产业的长链条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骗子总是会披上科技的外衣,但是真正的科技突破之前却看着特别像骗子。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第一辆电动汽车概念的提出是1881年,真正市场化成熟是2006年。第一部智能手机概念的提出是1993年,真正市场化成熟至2007年。第一部中医的智能专家系统概念的提出是1975年,真正市场化成熟,我们认为是我们做的2018年。

我们通过整个科技创新的产业路径来去分析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科技创新都会走过一个极为漫长的技术储备期。在技术储备期里面,这个概念看起来像骗子。技术储备期一旦突破之后,就会迎来一个科技拐点,这个科技就会变成现实。

然而我们恰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在2016 、2017 、2018年的时候,云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周边技术相当成熟,以至于我们有幸可以把这样的技术应用在中医领域。

“中医大脑”体验区

但是如何去争辩一个概念的真实与否?我们有个标准叫做“实践是检验骗子的唯一标准”。对于中医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它唯一的标准,我们认为是临床上真正好用,就是真正能看病。

在2018在加州完成第一批小规模临床测试、2019年初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国内十多家社康中心完成第二批测试,2019年5月我们开始启动自己的“人工智能中医诊所”并直接投入临床使用。截止目前,我们总共积累四万六千多例中医大脑辅助诊疗案例,随访整体有效率为96%。

这就是“问止中医大脑”——迄今唯一在临床上成熟应用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系统。在中医大脑的辅助下,我们从2019年5月份开始,用8个月时间,目前已经建设有美国2家、深圳5家连锁的“问止中医——全球首家人工智能中医诊所”。
问止中医旗下直营诊所

A  I

智能化升级是服务业最后一波产业红利

科技产业智能化的升级,其实并不是中医行业正在发生的,中医行业其实还是落后于其他行业的。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人工智能应用在西医影像学以及诊断,人工智能应用于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于无人零售机器人、酒店餐饮的管理等等,这都是通过技术来去提升服务业整体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提升供给能力的方法。

智能化升级是各服务业正在经历的最后一波产业红利。中医行业坐上了末班列车,为时不晚。眼前的机会便是把传统中医诊所升级为“智慧中医诊所2.0”。

A  I

“问止中医人工智能联盟”,突破医馆运营“三大难”

第一大难就是最本质的问题——缺医生、缺优秀的医生,这是供给能力的问题,就是中医的医疗水平上不去,治不好病。

第二大难是缺品牌,单体中医馆很难负担的起自己的品牌建设的费用,以及缺乏这样的系统的方法。

第三大难是缺管理。我跟我的搭档们基本是在金融、计算机、物联网的行业加起来有大概50年的从业经历,当我们从其他行业来看中医管行业的管理水平的时候,我们觉得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的。

结合我们自己在8个月内开设并运营7家连锁的人工智能中医诊所的经验、中医大脑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的科技,面对中医馆行业的三大难,我们对全行业开放我们的方法论与科技,复制我们的经验与模式,这就有了我们“问止中医人工智能联盟”。

我们向联盟伙伴提供“三输出”。第一,输出中医大脑,解决医疗水平低的问题,辅助青年中医师快速成长、在临床独当一面;我们希望其他的医疗机构运用到我们的中医大脑后,也可以达到像我们这样“开药准、疗效高”的水平。第二,输出联盟品牌背书,解决单体中医馆获客难的问题;第三,输出全套诊所运营管理方法论,解决中医馆还停留在“纸笔管理”的落后现状。

截止目前,我们在全球已经打造了“联盟100”,即100个城市的100个中医人工智能联盟商,共享中医医疗服务业智能化升级的红利。

从2019年10月追踪至12月,联盟合作伙伴随访有效率从低于30%跃迁到近80%,同时期三个月内处方量有110%的增长。联盟红利已见成效。

尾言

面对新鲜事物,有探索者、先行者,更有怀疑者、排斥者。在中医人工智能时代,先行即是红利,因为未来真的已经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