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地寻阙”之二:雅安三阙

高颐阙

樊敏阙

卢山无名阙

四川雅安有汉阙三处,分别是位于雅安雨城区姚桥新区汉碑路的高颐阙、位于芦山县城南石马坝东汉石刻馆的樊敏阙,在雅安博物馆展出的芦山无铭阙。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高颐阙。

高颐阙

高颐阙位于雅安雨城区姚桥新区汉碑路,是全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也是阙的主人身份及阙龄最为准确、翔实的汉阙之一。

高颐阙是我国汉阙中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是汉代仿木式石阙的经典之作,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筑的端庄秀美,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亦反映出汉代精湛的工艺水平。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历史学家范文澜、美学家王朝闻等,都从自己学术研究的角度在著述中对高颐阙有过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1961年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颐字贯方,曾任益州太守等职,因政绩显著,卒后,汉皇敕建阙以表其功。高颐阙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坐北朝南。主阙十三层,子阙七层,是用多块大小不同的红色长石英砂岩堆砌的有扶壁重檐五脊式仿木建筑由基、身、楼、顶四部组成。主阙和子阙并立在长3.3米,高0.64米,宽1.65米的台基上.主阙(或称母阙)从基到顶高约6米,阙身宽1.6米,厚0.9米,顶的上部宽 1.94米,下部宽3.8米,出檐0.6米。子阙(或称副阙)高3.39米,宽1.12米,厚0.5米。

阙基四周雕刻矮柱和方斗。阙身有蜀柱和额枋,上有三车导从车前伍伯、骑吹、骑吏、主记、主簿等车马出行石刻贯穿于正副阙身。其上砌石五层形成楼部,从下向上第一层,雕大栌斗数个,承托着三层纵横相叠的枋。南北两面交叉枋头的正中各浮雕一饕餮,北面的口衔鱼,南面的口衔蛇。转角处的大斗下均雕一角神,背负楼部。第二层刻十朵一斗二升斗拱承托四周的枋。斗拱之间浮雕内容有“张良椎秦皇”、“高祖斩蛇”、“季扎挂剑”、“师旷鼓琴”等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中的九尾狐、三足乌、黄帝遗玄珠等。第三层四周为人兽相斗的图案花纹。第四层上大下小,四面向外倾斜,浮雕有“神荼”、“郁垒”、“吴姬天门”、“天马”、“飞黄”、“龙”、“虎”等图像。第五层四面雕成枋头24个,在枋头上阴刻24字隶书铭文“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楼部以上,是用四石雕成有五脊重檐的阙顶,正中脊部刻一鲲鹏。

高祖斩蛇

饕餮

张良椎秦皇

师旷鼓琴

阙前两具石兽雌雄各一,称“天禄”“辟邪”,似狮非狮,似虎非虎,肩生双翅,昂首、张口、吐舌,威猛雄壮。这两具东汉石刻精品,更是高颐身份的象征。其墓碑位于两阙的北面。除阙未经迁动外,墓碑和石兽已经皆失原位。现在的高颐阙是2013年420卢山大地震后修正过的模样。

樊敏阙

位于雅安芦山县城南石马坝东汉石刻馆的樊敏阙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樊敏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为扶壁式双阙,石质为红砂石。据樊敏碑阴丘常《跋》,该墓阙在北宋时即已倒塌。现在看到的樊敏阙是1957年修复的。右阙尚存阙檐、阙顶等残件。左阙高4.99米,宽2.25米,厚0.92米。阙由座、壁、斗拱、顶等组成,顶为重檐五脊式,斗拱层四角刻有力士举双臂托负,显示出力能擎天的气概。阙顶正脊中部雕有一口含绶带的雄鹰;主阙檐下正面有浅浮雕"龙生十子"神话故事图像。"龙生十子"为云南古哀牢夷族神话,因樊敏曾任永昌郡(古哀牢夷故地,今云南保山地区)长史,故取该地传说故事为图。主阙楼下正中浮雕饕饕含蛇图像,子阙正背面楼下分刻“西王母”和“玉兔”等图像。全阙气势磅礴,造型雄浑,构图协调,雕刻严谨,技法简练。图中人物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展现出汉代高超的石刻技巧。

樊敏碑置于樊敏阙左后的碑亭内,是樊敏墓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国内现存较完整的汉碑之一。樊敏碑通高2.93米,宽1.2米,厚0.26米。碑额为圆琬圭首形,碑身下丰上削,嵌峙于巨石龟(赑)背上。上端圭首浮雕为双螭交曲环拱形,拱下穿孔上镌刻“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十二字,双行立排,书法体为篆书。碑身正面碑文共558字,分列22行,均为八分隶书,记录了樊敏一生事迹,涵义广博,书法精湛,具有甚高的学术。碑阴圭首仍刻双螭,与正面同式,但拱下无字,仅于拱内刻一朱雀。碑阴上段镌刻文字为北宋卢山县令丘常的书跋,记叙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经过,跋文十四行,共一百三十五字,字体为隶书,署时为:北宋崇宁壬午年三月(公元1102年)。碑阴下段镌刻为南宋县令程勤书跋,仍为记叙其发现和扶植樊敏碑经过,跋文仍为十四行,共一百五十二字,字体为楷书,署名为南宋绍兴已卯年秋九月(公元1159年)。北宋以来,赵明诚、杨升庵、孙星衍、康有为、郭沫若、任乃强等名人学者备加赞颂。

其原有的石兽现存于雅安博物馆内。

樊敏字升达,东汉蜀郡所辖青衣县(今芦山县)人,生于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卒于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樊敏早年在青衣羌国任国丞10年,曾任巴蜀太守,后官至司徒。

卢山无名阙

雅安博物馆内的“卢山无名阙”置于博物馆石刻馆的正中央,是座残阙,看样子应该是子阙,只有底座,阙身和阙顶。其他则不详。

(0)

相关推荐

  • 长歌汉阙:樊敏阙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夜已深了,当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猛然发现366天前的今天,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段话:"美哭的高颐阙.可惜樊敏阙没能进去,真想一头撞死在芦山县 ...

  • 郑培亮临《鲜于璜碑》,奇崛古拙!

    <鲜于璜碑>局部 郑培亮,山东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 <鲜于璜碑>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陈怡 ‖ 雅安东汉石刻的文化价值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 雅安东汉石刻的文化价值 陈  怡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具民族魄力的时期之一.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代艺术,博 ...

  • 霍巍 | 四川东汉大型石兽与南方丝绸之路

    四川东汉大型石兽与南方丝绸之路 霍巍 原载于<考古>2008年第11期 一 唐人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羊虎"条下记载:"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 ...

  • 行走丨雅安汉阙

    梁思成先生考察高颐阙 说起汉阙,不能不提到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 1939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四川宜宾的李庄迎来了南渡的一批大师和内迁的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随之也迁往李庄,成员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

  • 长歌汉阙:巴蜀汉阙行记述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李白眼中的汉阙.今天的我,每每读来,都会为之动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 「四川」“蜀地寻阙”之:汉阙之乡的《渠县六阙》

    汉代石阙,简称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

  • 「四川」“蜀地寻阙”之三:绵阳5阙+乐山杨公阙

    平阳府君阙 李业阙 乐山夹江杨公阙 前文已介绍四川是全国汉阙存量最多的省份,居全国第一.在四川,达州渠县以存有6处汉阙居四川之首:绵阳以存有5处汉阙,屈居第二.其5处汉阙分别是:平阳府君阙.梓潼李业阙 ...

  • 「四川」蜀境内最宏伟的石窟群——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是1961年4月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广元市北4 公里嘉陵江东岸,与皇泽寺隔江相望,绵亘400余米,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据清咸 ...

  • 「四川」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之墓里的国宝——24乐伎和谥宝

    位于成都老西门外金河岸边的"王建墓"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归葬之地,史称永陵.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墓室修建于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也是国内考古学界首次采用现代考古方法进行发掘的皇陵 ...

  • 「四川」安岳石刻巡礼

    圆觉洞 释迦摩尼龛 毗沙门天王龛 2020年在安岳旅游期间,我游历了安岳9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图片.文字分别汇总记录于8篇游记之中,今天最后一篇收尾于< ...

  • 「四川」中国最美的乡村——丹巴藏寨

    藏语称"百户人家的寨子"叫"甲居藏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的"丹巴藏寨"是甲居藏寨的代表. 丹巴藏寨距离丹巴县城只有8公里,是丹巴县最具特 ...

  • 「四川」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1000米的盐井——燊海井

    燊海井是一口盐井,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13年方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至今已使用180多年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过1000米 ...

  • 「四川」游千年古刹“皇泽寺”,览武后则天“真容”

    皇泽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西嘉陵江的西岸.乌龙山的东麓,隔江与广元城相望. 皇泽寺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 ...

  • 「四川」列入“世界预备遗产名录”的藏、羌碉楼与村寨(一)

    梭坡藏寨碉楼群 梭坡藏寨 中路藏寨碉楼群 2013年,我国四川境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羌碉楼与村寨,被联合国科教文列入"世界预备遗产名录",在此之前,以碉楼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