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饼、肉饼、扁食、套肠……莆田这个地方小吃很地道!

闻香识故里
——记仙游县榜头镇小吃
文丨游晓婷 图丨游晓婷、羽茜
  / 漂泊十载,唯家乡是心底柔软的慰藉。/
  / 落叶归根,唯乡味是信念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去年中秋过后,我随团队做美食项目的时候去了一次仙游县榜头镇,感受了一次那里的风土人情。这里不仅是中国古典工艺家具的主要产销基地,还有很多地道美味的特色小吃引人前往。
  海蛎饼,作为闽南地区的特色小食,这种从小吃到大又朴素简单的小玩意儿在经历了几代岁月的磨合下,依然保留着本身特有的气质,也在变化飞快的新潮流中鼎立存活。而榜头镇的海蛎饼与其他地区的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榜头镇的海蛎饼以拱桥头海蛎饼最为出名。这是一间并不大的店面,装修简单质朴,门口架着一口大油锅,里面滚着香油,热烈奔放像极了榜头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大勺捞起地瓜粉调好的面糊放在花瓣形状的铲子上塑形,再往面糊中加入新鲜肉馅和海蛎,放入油锅中,雪白的面糊在热油的作用下瞬间膨胀,慢慢形成金黄透明的外衣。饼子滋滋作响,香味四散缭绕,平凡的日子总是因为有了这一丝奇妙的热闹而变得不那么平凡了。
    刚炸好的海蛎饼浇上小店特制的辣酱油,闻香冲鼻,不禁勾起人食欲大增。第一口咬下去,“咔滋”的脆响传入双耳,立刻打开了左右两道的听觉声宴。软糯的地瓜粉油炸后变得酥脆咸香,Q 弹不粘牙,很好的融合了辣酱油的特殊风味。第二口咬下去,唇齿间就咀嚼到了鲜肉馅饱满的口感,浓郁丰厚,混合着脆脆的外皮,在口腔中达到海蛎饼美味的高潮。最后再沾上让人口舌生津的辣酱油将剩下的海蛎饼都放进嘴里,一场味蕾蠢动的精彩交响乐才落下帷幕。掌声雷动,口齿留香。
    享受完香香脆脆的海蛎饼,秋日的午后温暖和煦。漫步走进榜头镇古街,眼前是一片喧闹的小城镇景象,随处可见停靠在路边等待客人的三轮车与吆喝贩卖小食的当地人。车辆与人流穿梭前行,现代与过去重叠交错。
  青石板铺成的狭窄街道,黑瓦红门,透出浓浓的古朴雅韵。这里的每一块瓦片似乎都在讲述着过去的历史故事,老旧的窗棂和斑驳陆离的木排门彰显着岁月的沧桑。

  宁谧恬适的古街上,几位老人在街边摆上一张简易的桌子,打着牌聊着天,悠闲自得一整天。卖卤味小吃的大爷静坐摊子前,看看今天的报纸新闻,等待熟客上门。记忆中的榜头街428号隐蔽神秘,这也只有榜头镇当地人才知道他们家做的肉饼最好味了。

  听当地人介绍说,在榜头,有个地方叫下亭,那里有一座连接南北的桥,其名称之“下亭桥”。在下亭桥的南桥头开着一家没有任何装饰的扁食店,下亭凤珍扁食。虽无特殊门面,食客却总是络绎不绝,腾腾升起的蒸汽吸引着无数当地与外地慕名而来的吃货。这是下亭,也是下亭人心里念念不忘的乡愁。

  “来啦?吃什么?”
  “一碗扁食加套肠。”
  “好嘞!您稍等!”
  每一家简朴的店面都有一个不善言辞却矜矜业业工作的老板。微笑招呼熟客,热情接待新客。亲切的问候里夹杂着些许冷暖人情,简单的话语总能泛起食客们的心底涟漪。
  店面整洁明亮,漂亮的老板娘正在现场展示扁食制作过程。新鲜猪肉剁成肉糜加入香葱搅拌做成肉馅,肥瘦相间,色泽红亮。一根竹签挑起一小团肉馅包入扁食皮中,手掌间飞快拿捏,一个完美的扁食就变形成功了。整个过程不过14秒, 眨眼间雪白如珍珠的扁食堆成小山,静躺准备食客的召唤。
  浓郁大骨汤大火煮沸,投入包好的扁食,盖上锅盖给它充分饱满的时间。期间灶台上几个不锈钢碗一字排开加葱油、放调料,然后点上神秘的祖传秘方。须臾过后,掀开锅盖,蒸汽四溢,个个扁食豁然浮起,光泽透亮,粉嫩晶莹。捞起放进碗中,浇上上汤,撒上点缀的葱花,一碗令下亭人魂牵梦绕的下亭扁食就完成了。下亭扁食的最佳搭配是套肠。新鲜卤套肠当日煮当日卖,限量供应,保证味道的绝对鲜美。
  食用这一碗珍馐佳肴要有仪式感,点睛之笔是白醋。加入半勺子的白醋,碗中搅拌一圈使其与大骨汤的滋味融为一体。二闻其味,扁食的清香与醋的酸味增添了味蕾的食欲,让人迫不及待想立刻吞下。片刻,吹去表面的热气,一口滑入口腔中,绵密柔软的食感轻轻融化在唇齿之间,再咬一口套肠,脆嫩爽滑,鲜咸炸裂。一碗热气腾腾的下亭扁食下肚,一天的喧嚣杂尘全都云消雾散。平凡安静的日子翻滚升腾,也不过烟火气里一碗家乡的滋味。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