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 | 品邮赏花读西厢

品邮赏花读西厢

此文写于多年之前,一直没有公开发表,又是三月好春光,这篇短文很应景。发表在《河北集邮》2020年第3期第4版。只可惜配图不理想,用邮票中的一、两枚,更能直观欣赏王叔晖精湛画笔下的人物风采。

品邮赏花读西厢

一年一度桃花盛,春来拂面三月浓。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春暖花开的三月,有很多美丽的记忆,也有很多难忘的节日,难怪有人说三月的女子最漂亮,因为有了妇女节。如果细查中华的文学路从诗经到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有很多关于女子的记录,有很多美好的向往包含其中。品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又为集邮者感到庆幸,因为很多的典籍都能在邮票上找到合适的定位,因为邮票是知识的百科全书,邮票也是艺术的宝库。

读《元曲》,不能不读《西厢记》,而说到《西厢记》,又要感谢王实甫和王叔晖了。虽然“二王”相隔了650年,但他们都是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忠贞不渝的爱情,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传奇。王实甫用手中的笔,塑造了张君瑞、崔莺莺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并使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

王叔晖也是用手中的笔,将王实甫笔下的文字,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转化成了更直观的绘画,将人们带入《西厢记》中那精美绝伦的画境,以女性的理解力,以工笔描画,笔笔俱到,丝丝不乱,线条的装饰性极强,简捷准确,她描绘的楼台亭阁,借用了西方的透视法,透视性很强,造型相当准确。配景树木,都画得真实自然,如临其境。她将中国工笔人物画,又往上提升了一步,欣赏之时,心底下腾起一股相当宁静之感。她的画与别人画作不同,有种禅定的境界。

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刘硕仁先生代表邮票发行局向王叔晖发出邀请,请她创作《西厢记》邮票的时候,王先生已经胸有成竹,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四福画稿也已了然于胸,仅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创作稿,当1983年《西厢记》邮票正式发行,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因为王叔晖的同名连环画早在1954年就已经问世。全套邮票所选的4个场景在连环画中都出现过,考虑到邮票的特点和局限,人物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王叔晖笔下的崔莺莺、张生、红娘人物形象健康秀丽,体态轻盈舒展,亭阁榭石准确严谨,构图完整,线条刚中有柔,着色冷暖相宜,具有如临其境,如闻其言的艺术效果,王叔晖先生做到了。

都说一枚邮票一个故事,能读懂就是高人。真实的崔莺莺长得一定美丽,不然张君瑞不会为了与崔小姐的“惊艳”而逗留普救寺,不会相思成病而寄情于一曲《凤求凰》,也不会有两心相许度“佳期”,更不会长亭泪别湿衣襟。

真实的张生也一定是一表人才,不然崔小姐不会在初遇时目光中都流露出惊喜敬慕的神情,不会伫立月光下侧耳倾听琴声,也不会有西厢房私订终身,更不会在十里长亭黯然伤别。王叔晖先生运用极其娴熟的传统的技法,细腻而生动地刻划了人物的形象,再现了这个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称得起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是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名剧百世并传。

又是一年三月天,又是国际妇女节,记录下在读书品邮的过程中一点一滴,谨以此献给我喜欢的女艺术家们。

闻锺集邮

有图有真相

报纸电子版提供:博事后博客

关于闻锺集邮

与闻锺集邮有关的

作 者 简 介

杨文忠:

笔名闻锺,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邢台市分公司,从事邮政工作36年。集邮写作20余年,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河北邮政》《河北集邮》《文献集邮》《觅邮》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集邮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