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火车站那个“德”字少一笔,是错字吗?

1.

肯定不是错字,如果是错字的话,早就有领导提出来给换掉了。

但这个“德”字毕竟和现在老师教的不一样,所以,每次从车站路过,很多人都会一头雾水:它怎么就少了一横呢?!

有资料说:站名“承德站”三字由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赵朴初先生题写。

哇!

2.

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出生在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大学时代即开始学佛。

1980年7月2日,已经七十三岁的中国佛教协会代理会长赵朴初陪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来承德视察工作,参加7月8日的须弥福寿之庙建立二百周年纪念活动。

官方资料中,没有赵朴初先生给“承德站”题字的记载。

避暑山庄德汇门匾额

3.

有人说,这个“德”字,原本是有那个“一”的,是书法家在写书法时,为了艺术表现,才把那一横给去掉的。

可是,避暑山庄德汇门这个“德”字,却有这一横。

避暑山庄德汇门建于乾隆十九年,门上面嵌着的“德汇门”三个字是乾隆皇帝写的,意思是“汇集德政之门”,也是书法。

接下来人们又拿《康熙字典》里的“德”字做说明,康熙年间修订的《康熙字典》里面的“德”字是有这一横的,字典是规范,从此以后,这个“德”字就固定下来了,有这一横。

爷爷的话,孙子不一定听,这是社会进化,爷爷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所以,就在避暑山庄里面,双湖夹镜附近,有一个牌坊,上面有“德水通津”四个大字,乾隆皇帝写的这个“德”字又没有了那一横。

德水通津,是佛教用语,佛教称佛国中心的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额匾的意思是说,这里是通向佛国世界功德水的码头。

老羊歪解这四个字:乾隆皇帝先知先觉,三百年前就知道要修建潘家口水库,把承德的水通往天津。

从乾隆皇帝书写的“德”字来看,有或者没有那一横,都是对的。

唐公房碑

唐 褚遂良 同州圣教序

4.

中国历史太长,所以皇帝太多。

每一个皇帝上台,首先就是修改历史,所以,很多书本上的文字都需要考证。

但有一种文字记载,皇帝们几乎无法修改,那就是碑刻,尤其是有些墓碑埋在地下,被后人发现时,想改文字的皇帝早死八秋了,所以,碑刻上的文字可能更真实。

这应该是第一个多了一横的“德”字

唐朝以前碑刻上的“德”字都是没有那一横的,第一个多了一横的“德”字的出现是唐开元十二年刻的《净业法师碑》,文字内容为毕彦雄所写,碑刻者的名字无考,专家讲,碑刻的字有褚遂良的遗风。

从此以后,“德”字里面这一横,时有时无。

唐:《大证禅师碑》里的“德”,有;

《颜氏家庙碑》里的“德”,有;

《诸葛武侯祠堂碑》里的“德”,无;

宋:《抄高僧传》里的行书“德”,无;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楷书,无;

辽:《释迦佛舍利塔记》楷书,有;

明:《题圣德颂诗刻》行书,无。

由此可以看出,在汉字发展历史上,“德”这个用的比较多的字,书写也一直没有规范过,中国人历史上一直讲仁义道德,历代仁人志士们都期望于通过道德建设一个大同世界,但一个个的朝廷都被一次次的战争所推翻,“道德”从来就没有打得过霸权。

顺治帝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诏书(原样)

5.

清朝开国的几任皇帝用武力占领了中原,雄霸天下。

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病死在双滦,顺治八年正月二十六,顺治皇帝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两个月后又反悔了,多尔衮也成了清初疑案之一,成为了后代电视剧不衰的话题。

但从这个诏书开始,“德”这个字就应该被固定了下来,直到写进了《康熙字典》。

以德服人!

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满嘴“仁义道德”之士,鲁迅先生还是比较犀利,在他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没有例外。

6.

1967年第一版的《新华字典》给“德”字四个义项:1、好的品行,例:德才兼备;2、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道德,例:公德;3、恩惠,例:感恩戴德;4.德国。

五十多年过去了,到了2010年第十版的《新华字典》,“德”字多了一个义项:信念,例:同心同德。没有了“德国”的义项,换成了“徳昻族”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一个“德”字,啰嗦了一个晚上,老羊铲史很认真。

认真是美德。

承德为什么修建了一百多座寺庙?

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了一笔,根本就不是错字,其深意是你没有想到的。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修复滦平的古北口、金山岭和宽城的喜峰口长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