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商鞅变法的三大核心思想,解读他为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前言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在战国初期,七雄中的各个国家虽然实力有高低之分,但是在合众连横的局势下,没有一国具有绝对的优势,可以以一己之力吞并其他国家。

今天的春秋战国城

由于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在魏国变法的先行者李悝像

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有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燕昭王时期乐毅改革、韩昭侯时期申不害变法、齐威王时期邹忌改革。 这一系列变法都给各自国家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只有商鞅的变法称得上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也因此受益匪浅,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不同于其他变法,关键在于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国家打造成一个集生产和战争于一体的机器,不停运转,而一切与生产和战争无关的活动被全部摒弃,并且提高战争中对士兵的作战奖励和减少了百姓生产中获得的资源,使得战争成为秦人升官进爵,积累财富的唯一渠道。接下来我们就仔细品读商鞅变法的三大核心思想,来解读他为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在秦国变法的商鞅像


土改制度确立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的第一大核心思想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将秦国所占有的土地充分被秦国利用起来。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国的土地没有被秦国利用,那么被谁利用了呢?

其实,春秋战国来自于周朝的分封制,虽然周朝衰败,但是其长达八百余年的历史影响尚存,各诸侯国在治理国家时许多方面都能发现周朝的影子,比如秦国会将土地分封给功勋卓越的将领和世家贵族,这些领地虽然属于秦国,但是实际上领土上的人民,生产的资源,治理的权力都在领土主手上,和国家无关。

野心勃勃的秦孝公像

于是,秦孝公按照商鞅的建议,停止了分封土地,据《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中记载: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秦国全境被划分为三十一个郡县,每个县都设置地方官员,此举削弱了地方领主的势力,秦国高层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秦国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税收工作,确立了中央集权。

所有土地都归了秦国所有,秦国也要进行资源再分配,按照商鞅的建议,土地可以进行交易,如果秦国人想要耕种某块土地,就要申请,相应的,他要根据土地的条件和大小向国家缴纳费用。而且秦国鼓励土地被充分的利用,使得广大底层百姓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粮食产量大大提升,满足了秦国征战的后勤需要。

秦代郡县示意图

除了缴纳使用土地产生的税费,土地使用者还需要承担服兵役的义务。使用土地就得服兵役,拒绝服兵役即使缴纳税费也不可以耕种,所以秦国征兵变得更加高效,百姓愿意服役。商鞅可以说是将生产和作战完美的结合起来。据《战国策》中记载:

'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成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国通过土地改革确立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后勤有充足的保障,奠定了后来对外征战,一统六国的基础。

户籍制度鼓励农业生产

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商鞅制定了户籍制度,这一制度是商鞅变法的第二大核心思想,可谓是对土改的深入发展,使得土改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好的为秦国的农业生产进行服务。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都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商鞅变法,目的只有两点,一是让秦国军队在战争的时候提高战斗力,二是让秦国百姓在非战争的时候提高农业生产力。所以他推行了户籍制度,从各个方面鼓励农业生产。

户籍制度首先对秦国境内的三十一个郡县进行了人口普查,这样秦国就对整个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基础建设,行军打仗,都需要向领土主征收钱财和人力,但是秦国并不清楚每个领土主的家底,许多领土主不愿意提供过多的资源,或者用老弱病残凑数,户籍制度确立后,秦国可以清楚的明确全国的粮食产量,粮食储备,可以动员军力,预备军力量,生产力量,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和战争服务。

商鞅变法的内容

除了人口数量,户籍制度还对秦国人的职业进行了普查,商鞅认为,商业的存在会阻碍农业的发展,所以他极度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巨额税款,逼迫百姓从事农耕。其实商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频繁的贸易交换可以极大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工商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要远远强于单纯的农业经济,你自给自足就只能成为井底之蛙。但是商鞅的眼中只认农业生产,这是他个人的狭隘观点,这是因为他认为粮食的产量决定了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所以他希望秦国人只有一种职业,就是农民。

但是秦国的人口还是有限的,在战国时期人口是极其珍贵的资源,秦国守着巴蜀一带的大量沃土却苦于无人开发,于是商鞅提出了一项制度,只要其他国的百姓来到秦国,就可以享有并耕种秦国西部的土地。这一制度大大刺激了其他国家的无产者,纷纷来到秦国西部进行农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秦国的粮食产量和税收。

在变法的推动下,秦国的粮食产量、储量、人口、税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具备了发动战争和持续作战的前提条件。

军改制度提高军队战力

当后勤保障得到充分满足后,秦国的战略眼光开始向远方拓展。商鞅决定开始进行军改来提高秦军的战斗力,这一制度是商鞅变法的第三大核心思想。其实,从春秋时代开始,老牌国家秦国没少进行战争,但是结果却并不能使人满意,这也导致后世很多史学家评论说在战国初期没有想到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其实这一现象也属于正常,虽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说出一大堆,但是概括起来就是虽然军事实力有差距,不过没有一国的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能形成绝对优势。

但是商鞅通过变法改变了这一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作战能力,确切的说是提高了秦人的战斗能力。军改制度规定,明确赏罚标准,进行爵位奖励,设计二十级军爵制。这二十级军爵的获取手段极具排他性,方法只有一个:杀敌。秦国全民皆兵,战场上杀死一个人,割下敌人的脑袋回来计算军功,每砍一个敌首,升一级,这就是'首级'一词的由来。

令人生畏的秦军方阵

变法之前的爵位从此就无效了,想加官进爵就凭一点,上战场杀敌。此举大大的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让他被旧贵族所怨恨,但是却深深了刺激秦国人,再上战场后,秦军不知道害怕,在他们眼里,敌人就是一个个行走的军功章和嘉奖令,从此之后,秦国多次在战场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看到秦国军队屡战屡胜,商鞅深感欣慰,于是他又增加了一项制度,如果秦军在战场上死亡,他的军功和爵位可以被儿子继承,这一条款更加激发了秦军的视死如归精神,只要秦军上了战场,不管是砍死敌人获得首级,还是被敌人砍死,都是赚的。

商鞅雕像


结语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商鞅变法之变,其核心是将国家的全部资源全部倾斜到战争领域,形成战场上的局部优势,攻城略地,进而继续拉大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加自己的优势。虽然之前也有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用各种方法实行变法,但是却没有达到如此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比来看,充分说明了商鞅变法的三大核心思想有其独到之处。

之所以商鞅比起李悝、吴起等人取得巨大的成功,重要的原因就是商鞅重视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在他的核心思想里,国家要发展,就要取得土地资源和人口资源,秦国目前的资源有限下,就只能觊觎别国资源,而别国的资源就只能靠战争掠夺获得,所以秦国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战争和对战争的准备工作上,目的十分明确。

因此,商鞅变法的三大核心思想,将秦国形成一个闭环,秦国的运作模式就是先产粮,后战争,战争获得胜利后,继续产更多的粮,发动更多的战争,周而复始,一直到吞并六国才罢休。这种思想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最直观的就是秦国贵族和百姓的利益都受到了伤害。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此举也确实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坚实基础。从这点上来看,商鞅的变法,靠着三大核心思想,为他和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史记》

2《战国策》

(0)

相关推荐

  • 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空前发展,军队战斗力更强,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可见商鞅变法是很成功的.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 ...

  • 秦帝国为何持续了15年就消亡?揭秘秦国消亡的真正原因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公元前211年 有一颗天降陨石坠落在秦国的东郡 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一带 陨石落地后变成了石块 上面赫然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而自此之后盛 ...

  • 商鞅:国富兵强的核心思想,全民农战

    文/子非鱼 <商君书·农战>篇可以简单总结成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什么是"空谈",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游说之客",他们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 ...

  •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1]  于是,便任他 ...

  •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各国为何不学习秦国变法,国情不允许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发生变化,国力不断上升.之后秦国开始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其实,很多人都想不通,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其他各国为何不向秦国学习 ...

  • 从人性角度来解读商鞅变法的逻辑起点

    在历史上,总是有这样一类人会给我们太多的思考,比如成吉思汗那样的,他强盛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却制造了无数的杀戮.这一类人,我们姑且称之为毁誉参半的人吧,商鞅在我心目中也是这样的人. 很早以前,我其实写过 ...

  • 商鞅变法:真的禁锢了华夏人民的思想吗?

    文/子非鱼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商君书·开塞> 今天继续聊<商君书>, 上文引自<商君书·开塞>,直译出来就是:"圣人不效 ...

  • IPD解读——从核心思想分析IPD体系

    苹果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并行工程的目标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并行工程的具体做法是:在产品开发初期,组织多种职能协同工作的项目组,使有关人员从一开始就获 ...

  • 《易经》的六点核心思想

    <易经>影响中华至深,"百姓日用而不知",总有朋友在问一些问题,说几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世间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注意,变和化之间的不同,简单理解 ...

  •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变法主张,准备大刀阔斧地在泰国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他的主张一提出来,就在泰国上下朝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 ...

  • 谁是商鞅变法的第一功臣?商鞅功不可没,但秦孝公才是关键人物

    商鞅变法,被视为我国古代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体系改革:而商鞅(公孙鞅)作为"冠名者",也被视为这一变法的第一罪人/功臣. 但这一观点实际上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商鞅作为孑然一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