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貌双全”的花榈木
近日,上海植物园3号门蔷薇园一角处,“材貌双全”的花榈木(Ormosia henryi),正值盛花期,具有较高的观赏、材用和药用价值,喜光,稍耐阴,在上海露地栽植能安全越冬,保持四季常青,是难得的优秀常绿阔叶乔木,原上海植物园园长张连全教授曾将其与红豆树合称为“豆科树木撷英”。进入植物园3号门,沿右手边至路口处,迎面的就是它们了。
花榈木花 绿色
花榈木 黄色
花榈木 红色
花榈木 褐色
花榈木,豆科,红豆属,产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东南部)。树冠圆球形,树皮平滑青灰色,可点缀极好的景致;小枝、芽及叶背均密生褐色绒毛;叶革质,椭圆形。圆锥花序顶生,花蝶形,时不时引来蝴蝶与之共舞,花冠中央淡绿色,边缘绿色微带淡紫色,上海植物园这几株花榈木,花冠整体呈现淡绿色、黄色、暗红色或褐色,近观之,煞是好看,冲淡了夏季炎炎酷暑,给人格外的清凉。
花榈木荚果成熟
花榈木果为荚果,每荚果种子8粒左右,种子亮红色,近圆形,可用来做装饰品。因其亮亮的扁圆形红色种子,其拉丁名“Ormosia henryi”中“Ormosia”即为红豆之意,亦名“红豆树”,又因种名“henryi”而被称为“亨氏红豆”。不过,亮亮红红的种皮却给她繁殖后代带来了麻烦,硬硬厚厚的种皮导致其尚未发芽已被鸟类等动物采食或腐烂,致使其自然更新较难。
花榈木荚果和秋花
其“花榈”名,缘于其木纹像极鬼面,也有像狸斑的,被称为“花狸”。而花榈木者,顾名思义,重在其木。古籍《博物要览》中提到“花梨产交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明代《西洋朝贡典录》中记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可见,花榈木确有其材,堪比红木。
然而,正因此而致“杀身之祸”,其野生资源因直接被采挖或砍伐而数量稀少,在我国,已被列入在1999年8月4日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定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其濒危等级为易危(VU)。当今,花榈木被列入国家林草局“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年版)”,予以加大资源保护和培育力度。
图:楚秀丽、付艳茹
审核: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