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色 水色 (附材料来源及制作总录)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1. 石色:由天然矿石研磨而成,粉末状,不透明,固也称不透明色。如:石青、石绿、朱砂、雄黄、土黄、土红等都属于这类颜色。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虽然覆盖力好但是颗粒粗,不容易染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2、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水色主要包括:胭脂、西洋红、藤黄、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等细腻的颜色。

水色:多由植物色构成,容易与水融合,色质细腻透明,故也叫透明色。如:藤黄、花青、胭脂、大红等都属于这类颜色。有些矿物色质地极细,加胶后也可制成水色,如:朱膘膏、赭石膏等。

材料来源总录

一.  石色 (矿物染料)

1、赤色
 朱砂    又叫辰砂,属于辉闪矿类。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分子式HgS0它生在石灰岩中,成块形、柱形、板形、马牙形、箭头形。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的凤凰、晃县、麻阳、乾城,贵州的玉屏、毕节、贵筑、安顺,四川的酉阳、秀山、彭水,云南的保山、大理等地。最好的是表面光华像镜子似的天然朱砂。已经提炼出水银的,不宜作为绘画颜料。
 朱标    将朱砂研细,兑入清胶水,浮在上面比黄丹更红些的叫朱标。(标也可写作膘,膘是说朱砂上浮的部分像油脂,标是指它浮出的部分,但意义是相通的。)

银朱    又叫紫粉霜。这是我国古代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从前的制法是:用水银一斤,石亭脂(药名,即是制造过的硫黄)二斤同研,盛入大口瓦罐内,上面用铁锅盖严,再用铁丝把锅和罐拴紧,用盐泥封固,放在铁架上,下面用炭火烤罐。在火烤时,另用棕刷蘸冷水,刷上面盖着的铁锅,随烤随刷冷水,大约经过一个钟头即成。俟冷后,揭开铁锅,锅里和罐里全生着银朱,石亭脂仍沉在罐底。水银一斤,可得银朱十四两。鸦片战争以后,海运大开,水银出口,价值既贵,用它提炼银朱的很少。主要的产地是福建漳州。到今日,连一包(重一两)银朱也很难找到了。今日用“一硫化汞”替代。
赭石    又叫土朱,有火成的,有水成的。入画的赭石,是出在赤铁矿中的。原石伴随赤铁矿产出,用手抚摩它,感觉滑腻的是好颜料。原产山西雁门一带,古属代郡,所以又叫“代赭”。凡是有赤铁矿的地方,全产赭石。
黄丹又叫漳丹,产福建潭。今各颜料店均有,制法是把制作铅粉剩下的铅,再炒一下,即成黄丹。
   2、黄色
     石黄、雄黄、雌黄、土黄是根据颜色浓浅分的,其实都产在一起,成分是三硫化砷,分子式AS2S3石黄是正黄色,雄黄是橙黄色,雌黄是金黄色,土黄是土的黄色。甘肃是重要产地。特别是湖南有世界最大的雄黄矿。这四种都忌和铅粉同用。
石黄    又叫黄金石,它的外面疏松、色黯、有臭味的不要,里面一二层是好石黄。
雄黄    在黄金石里被石黄色裹着的,或是成块不被包裹着的。又有泛些光泽的,色更深,叫雄精。
雌黄    雌黄也生在黄金石中,它是一片一片的,好像云母石,很容易碎,所以民间的俗语有:“四两雌黄,千层金片。”
土黄    这即是包在黄金石外面臭味最重的土黄色。其实前面那三种也都有些臭味。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及氢氧化铁。余为陶土。
3、青色
      梁朝陶宏景(画家,也是药物学家452—536)“名医别录”上说:“空青生有铜处”这话和近世学者认为石青是盐基性碳酸铜,分子式3CuO"2C02"H20产于赤铜矿是相合的。它的品种有空青、扁青、曾青、白青、沙青五种,均有毒。分述如后:
 空青    它的块状像杨梅。据宋代苏颂(公元1058年前后)说:“今饶、信州时有之,状若杨梅,其腹中空,破之有浆,绝难得。”(见“图经本草”)北宋以前的医家画家喜谈空青,说它出自金矿或是铜矿。

扁青    又叫大青,云南、缅甸都有。产云南的叫滇青,产缅甸的叫甸青。这就是清代王概所说的梅花片石青。(见“芥子园画传”)缅甸产的块更大,但不如滇青娇艳。
 曾青    (曾应作层次的层字解。)它是一层深一尽浅,或是几要都是深色的青。画家喜爱它的浅表色,就把浅色多的晕集在一起研炼出来的浅青叫天青。出山西、湖南、四川、西康、西藏。
白青    又叫碧青,出云南、贵州、四川。比天青更浅,无光泽,画家用的很少。
沙青    又叫佛青,又叫回青,是从西域传来的颜料。我国古书上虽无明文记载,但是在佛建筑彩画上、建筑彩画上,无论是敦煌的壁画,是明清的佛像,常用沙青。它分粗沙、细沙两种,粗的颗粒有谷粒大小,细的更小些,但不是粉末,每包重四十八两。现在西康、西藏、新疆等地仍有。民间画工把产自西藏的叫“藏青”。
4、绿色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上说:“绿,出右江有铜处,生石中,质石者名石绿。又有一种脆烂如碎土者名泥绿。”这也和现代说石绿2CuO,C02.H20产在铜矿中的相合。均有毒。现分四种叙述如后。
 石绿    成块状的,云南会泽、东川、贡山出产的最好,文本南丹、宾阳次一些。还有波斯、缅甸也产大块石绿。
孔雀石    也是块状的。有自然生成浓淡相间的花纹,很像孔雀翎毛的翠绿色。出自我国西北和马来半岛。民间工艺品使用它作雕嵌的装饰。零碎断片,也可以制成绿的颜色。
铜绿    又叫铜青。不畏日光,是它的特点。这也有在铜矿中自然生成的。从前人工的制法是:“把黄铜打成板片,用好醋泡一夜,放在糠内,微火烤薰,刮取铜绿。”这也是我国人民发明最早的化学颜料。(见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公元1590年出版和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公元1637年出版)。现在的制法是:用胆矾溶液加炭酸钠,取沉淀。
沙绿    出西藏和波斯国,成为沙粒,色较深暗。
5、白色
      白色在民族绘画上和大青大绿一样,都被认为是“重色”。(对淡着色而言)这里包括白垩、铅粉、蛤粉。蛤粉虽是由贝壳煅成,但是经过煅炼已变为石灰质,所以也把它列入矿物质的颜料里。
白垩    又叫白土粉。成分是炭酸钙。分子式CaC03古代绘画非常重视它。在公元五三六年以前就把它称作“画粉”。(梁陶宏景)这是汉魏以来壁画上主要的材料。它随处都有,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出产的更好些。它是历久不变的。(敦煌北魏的壁画,用它合银朱或漳丹调成了肉色,画人面、身手,后来银朱漳丹变成黑色,也影响了它。)
 铅粉    又叫胡粉、官粉、亚铅华。成分是盐基性炭酸铅,分子式2PBC03"pb(OH)2就是从前妇女擦脸的粉。因把它制成银锭形,所以又叫锭粉。也是我国古代用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颜料。一说是汉张骞使西域时带来的方法。它的造法是:用铅百斤,熔化成薄片、捲成铅筒,把它安放在木桶里,桶底和桶的中间各安放醋一瓶,把盖盖严,用泥和纸封固,不让走气。再用风炉通火,经过七天,打开盖,铅桶都生了白霜,把这霜扫入缸内,再将铅筒入桶,依依旧制造,以铅尽为度。每扫下白霜一斤,掺豆粉二两,蛤粉四两,即成铜粉。如果把铅粉放在炭炉里,它仍返还成铅。所以用铅粉绘画,日久便变成黑色,叫作“返铅”。再用“双氧水”轻轻的洗,又返回白色。
蛤粉    又叫珍珠粉,这也是古代民族绘画征用的颜料。宋代绘画都用它代替白垩。制法是:拣选海中的文蛤,蛤壳坚厚,壳口微带紫红色的,用微火煅成石灰质,研到极细,即成白粉,注水后,就由生石灰(贝灰)变成消石灰。兑胶使用、永久不变。
6、黑色
      黑石脂    产湖北湖南,入药,中国药店可以买到。它的别名叫石黑。它的性质是入口粘舌,和煤不同。主要的成分是炭,古代画家把它研细,用它画须眉。
以上是现在常用的矿物质颜色。此外,如玛瑙、珊瑚、宝石、松花石、琥珀……不是普遍被使用的颜色。矿物质颜料通称“石色”。

二.  水色植物染料)

主要有:花卉类,蔬菜类,水果类,中药类,其他植物类。

1 、红蓝花   又叫红花,主要品种为藏红花。很像胶蓝,球形花汇。早晨采花,一二日又由汇上生出,直到采完为止。把花捣碎,用布绞绞黄汁,阴干,捏成饼。用时以温水泡开,用布拧汁,兑胶使用。今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用它染红色。在过去,我们喜庆事所用的红纸,都是用它和“茜草”染成的。自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洋红面、品红等大量入口,它和蓝淀在颜料市场上就逐渐被舶来品代替了。
2 、茜草   是蔓生的草,叶像枣叶、方梗中空,每节生五叶,开红花,它的根是紫红色,用根挤熬成水,制成红色颜色。现在河北、河南、西北仍有野生的茜草。它的红色比红蓝花更红。
3、紫铆   (铆音矿)又叫紫梗,紫草,又叫紫草茸。产于我国西南边疆上。入药,电气工业上也需用它。

4、胭脂    又写作燕支、燕脂、赤支、月燕脂。它是用上面所述的红蓝花、茜草、紫铆作的。据传说:“在公元前1183年商代纣王的时候,人民就用红蓝花汁创造了胭脂.作为妇女的‘桃花妆’(见‘中华古今注’)。一说是汉张骞使西域,从‘马耆’国带来了‘焉支’(即胭脂)。胭脂饼用在妇女的化装上,是和‘锭粉’一样的。晚近也由‘洋胭脂’(装盒的化妆品)代替了它。到今天,真正的胭脂饼就很难找到。作者从前找到广东的胭脂饼,它的颜色近于紫,是紫铆制成的。也找到过福建的胭脂饼、杭州的棉花胭脂,这都是用红蓝花茜草制成的。听说,甘肃新疆和西南边疆等地的胭脂格外的红,只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民族绘画的绯红色、紫色和在朱砂上再染红色,在古代都是以胭脂为主要的颜色。不过,胭脂画成的画,经过年代久了,也要褪色。现在用西洋红代替它,更加鲜艳。
5、檀木   又叫苏木,苏枋木。是染木器用的。色深紫,也可熬水收膏使用。
6、 蒜黄   藤是海藤树,落叶乔木,高五六丈。这是热带金丝桃科的植物。由它的树皮凿孔,就流出胶质的黄液,用竹筒承接这液,等它干透,中间略空,就是我们绘画上所用的“笔管藤黄”。藤黄和前节所说的石青石绿铜绿都有毒,不可入口。
我们在颜料店里买它时,颜料店总是叫它“月黄”。因为越南产的顶好,其次是缅甸、泰国店家把“越”简化成“月”,一直到今.便叫它“月黄”。这种颜料,在唐代以前即输入我国,称为“真腊画黄”,又称“林邑之黄”。
7、槐花   用未开的槐花蕊,制成的是嫩绿色。用已开的花制成的是黄绿色。制法都是采下来用沸水一烫,然后捏成饼,用布绞出汁来即可。尤其是使用石绿时,必须用它罩染。
8、黄叶   北京叫黄木、正规名称为黄柏,有关黄柏和川黄柏之分。川黄柏是四川出产的。颜色深黄,可以防蠹虫。可以煎熬成水,兑胶收膏使用。
9、生栀子   栀子的花蕾。中国药店可以买到。捣碎去皮煎水,兑胶使用,可以代替蘸黄。
 10、 花青   是用蓝淀(又作靛)制成。我国用蓝淀染色,发明最早。古书如“月令”,如“说文解字”,都说蓝是染青色的草。到了光绪末年,各地染布逐渐改号了洋蓝,(煮蓝)民族绘画用的花青,也采用普鲁士蓝(简称普蓝)制成的了。现在只有西南苗族还种植它,还用它染布。它比普蓝颜色更加鲜艳,能抗拒日光,不太变色。
蓝是蓼科植物,一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叶是椭圆形,叶柄基部有包茎的筒状托叶,秋天由叶腋长出长茎,茎尖上开穗样的红色小花,有带红色的花萼。它的叶,就是作蓝淀的原料。它有四五种、都可作蓝淀。其根就是我们熟知的中药板蓝根。
蓝淀的制法是:在秋天采集了“蓼蓝”或是“大蓝”的叶,一层一层的铺在木板上,喷上些水,上面盖上麻袋,使它发热发酵.发酵之后,把麻袋取下,等它干燥,再上下搅合,再喷上水,再使它发酵。这样多次,至不发酵为止,就制成了天然蓝淀。这个比用石灰去沤它,较为是干净。
     画家把这样制成的蓝淀,放任乳钵里去擂,大约四两蓝淀,要用八小时去擂它。擂研以后,兑上胶水放置澄清,澄清后,把上面浮出的撇出来,所撇出来的,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好花青。
  11、   墨   这是民族绘画的主色——黑色。墨,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来并在世界驰名的。分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三种,主要产于徽州。
12 、百草霜    又叫灶突墨,又叫锅底烟。这是烧柴烧草的黑馏炱,兑胶使用。画须发,画翎毛都用它。
13、   通草灰   又叫灯草灰,是把通草(入药)放在铁筒内,烧成了灰,兑胶使用。它是画蛾画蝶一类专用的黑色。
以上是一般常用的植物质颜色,中国画家通称它们作“草色”,实际上植物染料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本人已经研发出的植物染料就有几百种,还在不断增加中。更多的植物染料让我们有宽泛的选择,也就是说,很多颜色可以一次完成,不需要做更多的调色,拼色,配色。

三.  动物染料

1,洋红,在非洲的某种虫子的干尸所研制的粉。亦有说为某种动物的血,实际上就是胭脂虫。

2,牛黄。取自牛胆汁结石制成。

3.虫胶,它是一种天然的树脂。远在唐代张彦远,就说它是“蚁铆”,是制成紫红色颜色的原料。它不溶解于水,研细兑胶就可使用。

4.地衣染料

5.海洋软体动物染料。如贝壳里提取的紫色,曾经风靡欧洲。

现在的国画染料颜色品种数量不多,还有部分是合成染料。但在古代是不可能使用合成染料的,用于书画的染料品种比现在多很多。甚至有很多画家是就地取材自制绘画染料。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字画的染料成分来确定真伪以及采用相同的染料做修复工作。

本文摘自我的论文《天然染色在古字画鉴定和修复中的作用》

未经作者容许,谢绝转载。

(0)

相关推荐

  • 染色

    ​五.先秦五正色的染色 视觉色彩: 正色必然 须在众多 色彩之中 脱颖而出 体现 色彩内部 的差别化 先秦时期 五正色的 色相特征 还取决于 当时的 工艺水平 这也体现在 染色实物上 以野鸡作为 染色 ...

  • 国画基础 | ​ 调色(一)

    国画颜料最全的调色法 一.笔中调色法 三原色(红黄蓝)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 三原色同比例混合易浑浊 如画嫩叶 ...

  • 国画颜色怎么用?

    学画的朋友们都知道国画用墨的重要性, 其实,国画的用色也有着很深的学问! 由于中国画所用的颜料分为石色与水色两种, 各自的属性不同,使用方法及效果区别也很大. 历代画家都通过不断实践摸索, 总结出一套 ...

  • 风水地理书 (三元总录)附三元地理秘决

    风水地理书 (三元总录)附三元地理秘决

  • 风水地理书 (三元总录)附仙命分金真决

    风水地理书 (三元总录)附仙命分金真决

  • 石印本三元总录

    <精校三元总录>全两册.清石印本,[明]柳鉁辑16开大字版 <精校三元总录>系明朝万历年间柳洪泉先生所著,分为宅元.婚元.茔元三部分.宅元主要讲阳宅格局的吉凶宜忌,婚元主要讲男 ...

  • 嗨!请你去土桥墟吃西林水粉!(内附精彩现场制作视频)

    西林大队榨的水粉 榨的水粉调调酸 放点酱油水 加点辣椒灰 乌黑乌黑都要两毛钱 这是一首以西林水粉而闻名的童谣 听着这首童谣 作为土生土长的土桥人 宛如回到了我们小时候 一逢墟日赶集时 跟着家里大人们 ...

  • 铁板豆腐的制作技术和配方(附铁板豆腐制作视频)

    红油制作: 菜籽油或者色拉油500克,辣椒粉100-150克(建议辣椒粉少一点). 香料: (香叶7克,小茴香5克,紫草5克,三奈3克,丁香2根,桂皮一段2厘米,花椒6克草果2个(拍破),) 香料入锅 ...

  • 【技术分享】干锅鸭头(附五香鸭头制作工艺)

    菜师傅-介绍:鸭头虽然看似为下脚料,只要处理得当,一样可以成为流行菜品,尤其是辣鸭头,更是佐酒佳品.但是由于各个厨师的制法不尽相同,按照辣度可以分为微辣.中辣.猛辣.五香(不辣)几种,所以今天九州码头 ...

  • 养肾有良方,在《圣济总录》里记载了一个方...

    养肾有良方,在<圣济总录>里记载了一个方子,给下元虚衰的人来带"福音" 下元,在中医里指肾气,下元亏虚常见有以下表现: 1.痰多声音嘶哑 2.膝软力弱 3.口干又不想喝 ...

  • 卤猪头肉的制作(附酱卤类制作要点)

    酱卤肉类总述 酱卤肉类是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一类熟肉类制品,是酱卤肉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其风味各异,但主要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操作方法和配料的数量上有所不同.根 ...

  • 中医古籍 圣济总录针灸门第三册 欢迎阅读

    中医古籍 圣济总录针灸门第三册 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