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一瞥:藏在布鞋里的勤俭灵魂/孙建华|南粤诗刊◇2021年8月刊◇总第50期

南粤印务|图书出版


南粤诗刊


●孙建华
『 藏在布鞋里的勤俭灵魂 』

年前整理衣物,衣柜从上到下,被我翻了个遍。当翻到最底层的红花包袱时,打开一看,是两双新布鞋。家乡有个习俗,但凡姑娘出嫁时,嫁妆里必须有妈妈亲手做的布鞋。这两双鞋也是母亲亲手为我做的嫁妆。
看着眼前的布鞋,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全家人一年四季穿的鞋,都是出自心灵手巧的母亲之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那些缺衣少穿的岁月里,幸亏贤惠能干的母亲有一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使我们什么时候都会有合脚的鞋子穿。家人们穿过的破烂的衣衫,经过她一番缝缝补补、洗洗刷刷,就会做成各式各样的手工布鞋,穿在脚上舒适、温暖。
母亲的勤俭持家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破衣服、烂布头,母亲见了如同宝贝一般,都舍不得扔掉,全部收集起来。农闲时,母亲把它们一一洗净、晾干,只等冬天一到,她就坐在大炕上,开始她的做鞋之旅。
母亲首先用面粉调成浆糊,然后按我们全家脚码的大小,在“鞋样子”上涂抹一层浆糊,粘上她提前备好的布块。一层好了,她就这样再重复一层浆糊,粘一层布,直到有一定厚度了,母亲就会停下来,用剪刀以最底层的鞋样子为大小,把多余的布条剪去,然后继续粘上较为完整的一块布,再刷一层浆糊。就这样,母亲一层浆糊,一层大布块,大布块上拼碎布,直到鞋底足足有一手指头的厚度。最后再用一些白色的布条,一点一点把鞋底的边缘包住,用浆糊粘好,然后把鞋底压在平整的石块下面,放在火炉子旁边把它们烘干。
等鞋底烘干后,纳鞋底便是最大的工程了。鞋底是用麻绳纳的。那时晚上没有电灯,冬夜漫长,母亲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纳鞋底。母亲常常鞋底纳到深夜,我们睡觉的时候她纳鞋底,一觉醒来她还在纳鞋底,不紧不慢,一针一线,很有节奏感。
做鞋的最后一道工序叫做“绱鞋”。母亲把鞋底和鞋面对齐,用针线在鞋头尾处固定好,再一针挨一针把鞋底鞋面纳到一起,这样一双纯手工布鞋母亲就这样挑灯夜战做成了。
现在,母亲老了,眼睛花了,也不做布鞋了,但是她勤俭的习惯伴随了她一生。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兄妹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母亲常言道:“惜衣的有衣穿,惜饭的有饭吃。”我将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作为我生活的灯塔,指引我一路前行,同时也一定会将母亲这种艰苦朴素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建华,女,甘肃古浪人,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教师,古浪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学习强国,武威日报、兰州日报、甘肃经济报,古浪文苑等纸媒书刊上发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