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一个很忠于国君的人物
晏子名婴,字平仲,东莱(今山东高密县)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非明主不足以立国,非能臣不能立世。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挥洒自如,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子的父亲晏桓子,是齐顷公、齐灵公时的著名大夫,从《左传》的记载来看,他颇受齐国国君重视,常常受命参与国家的外交盟会活动,是一个十分忠于国君的人物。
晏子曾是齐国灵公、庄公、景公时期的三朝元老。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桓子去世。已经居大夫之职的晏婴,身穿粗布丧服、腰系麻带,脚着草鞋,极尽孝子之礼,表明了他的孝顺厚重。这是晏子在《左传》一书中的第一次露面。自此而后,《左传》陆续记叙了他在春秋时期齐国历史舞台上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政治活动与生平事迹。春秋晚期,晏子与郑子产、晋叔向齐名,都是当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但晏子的处境却与子产、叔向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他是齐大夫晏桓子之子,出身并非显族;二是齐国当时贵族势力强大、公室衰微不振。处在这种局面下的晏子,既不能像子产那样,执掌一国的内政外交大权,像子产那样去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图强;也不能像晋叔向那样因循守旧、反对新生事物和新的变革。
他只能在齐国历史给予他的有限的现实空间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为他的国家尽一份力,操一份心。齐庄公时,晏子开始受到重用。但是后来,子看透了齐庄公那种“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祸必及其身”的危险处境,就辞了职,退还了封邑。他叹息:“哀吾君不免于难。”果然不久,齐庄公就被权臣崔杼所杀。晏子听到齐庄公的凶讯,立刻来到崔杼的门口。崔杼问他为什么还不去死?晏子道:“祸始吾不在,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遂把庄公的尸体放在自己的腿上放声大哭。一般人都以为崔杼一定会杀他,崔杼却说道:“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不过崔杼还是要人服从,不服从的就当场杀死。连续杀了七人之后,又威胁晏子。晏子神色不变,终未屈服。后来史家称他“不可以胁以邪,白刃虽交胸,终不受崔杼之劫。”
齐景公即位,开始也只让晏子去治理东阿一地,三年来说他坏话的人很多,齐景公要罢他的官。晏子请让他再治东阿三年,齐景公同意了,结果赞誉交至。齐景公要赏赐他,他拒不受。齐景公问他为什么?他说治东阿的前三年,他认真治理了,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们来告状;后三年他放松了,说坏话的就少了。当初应当赏赐而没赏赐,如今应当受处罚反而要赏赐,“是故不敢受”。齐景公知晏子贤,任以国政,“三年而齐大兴”。齐景公之时,有年淫雨不止,晏子请求发粮赈济民众。齐景公不听,照样在那里饮酒作乐。晏子很恼火,他先把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然后去见齐景公说:“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酒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说罢就走,齐景公忙追到晏子家,看到晏子家里的粮食已全部分给了灾民,装载粮食的器具抛在路旁,已经离家出走了。齐景公又一路追去,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车跟在晏子后边对晏子说:“寡人有罪,先生抛弃不再辅佐,我罪有应得,难道先生就不考虑社稷百姓吗?”晏子这才回来。齐景公于是“损肉撤酒”,及时给民众发救济粮财物。齐景公爱槐,下令:“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一人不知此令而犯槐,齐景公便要判这个人的刑,此人的儿子将妹妹送给晏子做侍妾,希望晏子能够谏言齐景公宽恕他的父亲。
晏子笑道:“我是个贪淫好色的人吗?虽若此说,一定有她的原因。”便命人将女子带进询问。女子便诉说原委,他当下将女子送回,去见齐景公说:“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者谓之暴;崇好玩物,使它威严的近乎国君者谓之逆;刑杀不称者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现在君王享有国家,德行还没有显现给百姓,而三种邪僻却充斥齐国,我恐怕您不能再执掌国政治理百姓了。”齐景公听了说:“不是大夫教诲,寡人差一点铸成大错。”立命罢守槐之役,释放犯槐之囚。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