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杂记 | 旧事重提:乡村谝吧
作者简介:滥竽斋主(网名),五台茹村乡北大贤村人, 现居忻州。
旧事重提:乡村谝吧
文/滥竽斋主
我所说的谝吧,既不同于如今网络中的贴吧,也不同于街市上的酒吧,是指乡亲们聊天的地方。
改革开放前,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除了偶尔看一场露天电影外,劳作之余,大部分时间是聚集在一起闲聊。聊天的地方,一是街头,二是饲养处。街头闲聊一般在早饭时,每个人左手端大碗或砂锅盖子,里面或是小米稀饭,或是玉米糊糊,右手拿筷子,叉一个窝头,集中在某家大门前。有站的,有坐的,有半蹲的。聊生产,聊气候,聊家常,东葫芦扯到西洼里,没什么固定内容。有头脑的生产队长趁这机会就把当天的生产活儿安排了。
聊天的第二个场所是饲养处,乡亲们称之为大圈。冬天昼短夜长,吃过晚饭后,老老少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先来的,抢个热炕头,舒舒服服坐在那儿;迟到的,只好站在地下,听某个人说书。《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小五义》、《薛仁贵征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其他人都静悄悄的,连掉在地上一根针都能听见。昏暗的煤油灯笼罩在小兰花的烟雾中,只能看见几个火星一明一暗。我最佩服那些说书的人,大字不识几个,居然能把一大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完完整整叙述下来,连我这读了几天初中的也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快子夜了,人们才恋恋不舍离去。
(星光灿烂 摄)
改革开放后,土地、牲畜、生产工具都分到户家,饲养处成了历史。人们盖起了独家小院,电视机普及到每一户,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没有了街头闲聊一说。但聚集一起的积习难改,还要抽时间聚集。尤其夏天,安上路灯后,村民们夏夜有了纳凉聊天的 场所。农村人吃饭迟,吃罢饭,洗罢锅,安排好一起,天已经大黑了。于是,邻近的一些邻居,男的、女的、年轻的,年老的,有文化没文化的,从各自院落聚拢到路灯下,一边纳凉,一边聊天。我们这一带蚊子不多,却有一种叫白叼的小虫,颜色和草一样,体积比蚊子小得多,还不足小米粒的三分之一,不声不响,冷不防叮一口,皮肤马上红肿,又痛又痒,十分难受。于是,邻居拿出艾蒿腰子,点燃驱逐白叼。还有的搬出小板凳,供邻居们坐。聊天没有固定内容,想起什么说什么。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往往是一个话题没说完,又扯到另一个话题。这里面,有对过去的追忆,有对未来的憧憬;有自我的炫耀,有对人的鄙视;有对孤寡老人的同情,有对不孝子女的谴责……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抬杠,你说什么都是小时候好看,他说山药蛋小了好看吗?抬得口干舌燥,甚至争吵得面红耳赤。不过,你放心,他们不会因此记恨,结下梁子。到了该睡觉时,就自动散伙,各自回家就寝。
我素不喜欢到人多的场合,生怕失言惹事生非。妻子却是常客,每晚必至。于是,很多当天的新闻轶事就通过妻子的传播到我这里,知道了不少事情。
寄居忻州八年,和邻居们也逐渐惯熟了,有时也聊天,但总找不回家乡的那种感觉。
2008年6月初稿于五台,2017年4月修改于忻州。
文/滥竽斋主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同时也希望更多人给我们投稿、一起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谢!投稿可后台回复8加小编微信,也可投稿到347945165@qq.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