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八十一

西康三大土司的后裔

始于元明的土司制度,直至清末“改土归流”为止,在康巴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土司“改流”后,其影响仍在。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他们的后裔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亦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如今他们中的多数,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相继作古。

在康区工作的数十年间,也曾接触过几位土司后裔,并将其记录在镜头中,这便是其中的几幅。每当翻开“老相册”,见到这些影像,就不禁勾起我对康区漫长历史的些许回顾。

他们是——

明正土司的后裔嘉拉降泽

明正土司是康四大土司之一。相传,其先祖就是木雅色巫绒地方的“西吴甲布”(即木雅王)。在宋代木雅地方一度为“卡拉国”,民间称“明正土司”为“嘉拉甲布”(即“嘉拉王”。“嘉拉”是“卡拉”的另一汉语译写)这与“卡拉国”不无关系。也就是说,“嘉拉甲布”就是“卡拉国”国王的称号。因色巫绒一度是“卡拉国”的“国王”居住的地方,史书上就称居住在这里的“甲布(王)”为“西吴甲布”(“西吴”是“色巫”的另一汉语译写,也就是说“西吴甲布”又可译写为“色巫甲布”)。元初,“西吴甲布”归顺了元王朝,并从色巫绒地方迁到了打箭炉(也就是今天的康定),成为打箭炉“长河西土官”,朝庭还给他安了个“四川分省右丞”的官位。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打箭炉的“长河西土官”剌瓦蒙派遣“理问”高惟善上京向朝庭上缴了元王朝授予的银印;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朝庭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以剌瓦蒙为“宣慰使”,传袭至清代。这个“宣慰使”就是之后人们所称的“明正土司”。清末,赵尔丰在康区进行“改土归流”,虽革除了土司制度,但昔日的土司及其后裔,在一方仍有很大影响。

解放后,明正土司的后裔嘉拉降泽父子,拥护中国共产党,其父甲联升曾任康定县县长,嘉拉降泽也曾先后出任康定县副县长和甘孜州政协副主席等。

嘉拉降泽先生,已於2009年去世。这是1997年留在我镜头中的嘉拉降泽先生的影像。

德格土司的后裔乌金夏

德格土司是康区四大土司之一。德格家族,早在唐代就是一方望族。到清康熙年间,第三十六代的博塔.扎西生根,即成为第一代德格土司,至清末“改土归流”共传了二十代。辛亥革命,赵尔丰被杀,康区土司又死灰复燃,尼马泽汪邓登又登上土司之位,成为第二十一代德格土司。1942年泽汪邓登去世,其子乌金夏还不满5岁,即由其妻降央伯母摄政土司,待乌金夏成人后袭土司职。

1950年康区解放,降央伯母拥护中国共产党,1952年上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回来后积极工作,先后担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即今天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委员、昌都解放委员会副主任,西康省政协副主席和四川省政协第一、四、五、六届副主席,甘孜州人大副主任、副州长,以及全国妇联执委、西康省妇联副主任等。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放团结,促进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降央伯母於1988年去世,其子乌金夏早已成人,在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乌金夏担任了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政协社会法制处副处长,在1992年不幸病逝。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留在我镜头中的乌金夏。

一个“日思收复元域”的蒙古族土司后裔

   原泸定沈边的余土司,是蒙古族人。今天在沈村公路边上开了个缝纫小店的铁木荣,就是余土司的后人之一。

这位蒙古族土司的后裔,至今仍念念不忘曾建立过大元帝国的祖先的辉煌伟业。在他家堂屋的正墙上骇然贴着一幅巨大的字画,以示他要再续先伟业的“壮志雄心”。

字画上面嵌有祖先的画像。

两边书有一联,右书“日思收复元域”,左写“夜想统一中华”。

正中几行大字为“华域依元是必收,非则去,不与则战”。

在最上方更是斗胆写着四个大字“统兵再战”。

(0)

相关推荐

  • 铁改余姓蒙古族之沈边长官司与泸定桥的历史

    沈边土司,是嘉绒十八土司之一. <四川通志>载:"沈边土司长官司余尚昀,原籍江西吉水县人,其先祖余锡伯于前明,从征来川,授土千户,世袭土职.国朝顺治九年,余期援投诚改名永忠,康熙 ...

  • 甘孜州为什么不属于西藏?

    [版权声明]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原创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甘孜"在藏语里为"洁白美丽"之意,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八十

    "雪门坎"上访古道(二) 雅家埂一带,正是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好地头,若试种成功,这海拔高得叫人气都喘不过来的"穷山",不就真的成了&qu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八十三

    色多(二) 明正,朝廷说他是康区"最为恭顺"的"内土司". 历史上,明正土司除城中的大衙门外,在色多还有座老衙门.色多衙门,十分显赫.相传,在衙门正前方的照壁外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一

    耄耋回首,往事如烟.夕照临窗,偶有所记.兹将所记之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在西康省府.省委工作时的一些琐事辑录于此,聊以回味.                                      龚伯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二

    广袤的西康 西康省,幅员辽阔.据当年奉国民政府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渝字第八九号训令开:案准国防最高会议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汉字第六五三号函开:据本会议秘书处案呈行政院函内开:查西康建省委员会呈请划拨川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三

    到雅安 一辆汽车将我们几个赴康干部,从重庆拉到了成都青年路的西康驻蓉办事处.赓即,在1952年12月31日就将其送到雅安.一到羌江桥头的汽车站,无比兴奋的我,立刻便从羌江上那座名为"文辉桥&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四

    荥经的青龙埸 进康后,首次下乡,就是到荥经县的青龙埸救灾.约在1953年的初夏,这里遭了一埸雹灾. 荥经的仙缘桥 出雅安,约大半天路程,翻过麂子冈就到了青龙埸. 当年工作干部下乡,当地政府都安排有村民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五

    "潘医官" 老潘是位起义的少校医官.解放初他的身影常出现在雅安苍坪山.有时我们还一起在乡下工作. 当年工作干部在乡下十么都要得管,连村民的小伤小病也得过问,譬如有人患了伤风感冒,你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

    爆"倪肚" 1954年,我已调到中共西康省委机关工作.当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要在机关的大会议室举行舞会.为此,还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曾庆祥(廖志高主席的秘书)拉小提琴,周可朗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七

    七.建昌板鸭 建昌即西昌.西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物产十分丰富,就说水中游的鸭子吧,简直肥大得像鹅.难怪,初到西昌的伙伴,常把"鸭子当成鹅,鸡公当鸡婆". 建昌(西昌)城远眺 建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