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了,老公都十点了才到家,结果俩娃还都生龙活虎地竖着,老公洗涮完又和妹妹玩了会儿,妹妹爸爸长爸爸短地喊着。第二天,妹妹醒来,我冲妹妹说,去外边找爸爸!妹妹得令,立马爬下床去,刚出卧室门,就嗷嗷地叫:“爸爸哎,爸爸哎!”就听她爸亲热地答:“唉,唉,唉!”得来,我可以再躺会儿了。
(越来越亲密的父女俩个)
早饭后,老公准备带着妹妹出门,我忙不迭地帮着找好衣服,准备上手要帮着穿,妹妹推开我的手,我以为穿得不太舒服,于是准备另一侧试试,这次听到了妹妹明确的指令:不要,哼!一旁的老公凑上来说:“让爸爸穿,那爸爸给穿哈。”大约有两个多月了吧,妹妹开始有了强烈地自我意识,拒绝的时候会明确地说“不”!最近呢,不高兴的时候,先说“不要”,之后,要撅嘴,闭着嘴巴发出“哼”一声,表示她相当地生气!我看着妹妹,妹妹就会转过头来,拿眼睛撇撇我,我惹不住笑,于是她自己也笑。前段时间,我给妹妹讲了一本美国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故事简单,话语简单,“大卫,不可以”,因为最近妹妹调皮捣蛋的时候,或者干了不被允许的事情,我也是这么说的。讲完一遍接着来第二遍,那一天几乎只讲这一本了,之后讲着讲着就成了“大卫,不可以奥,嗯,葛娜,不可以奥”。之后,比如她又要去玩水,我就说“大卫,不可以奥,嗯,葛娜,不可以奥”,然后我微笑着看着她,说完,妹妹也会笑,笑完还会试探性地再去,但我坚持说的话,她就不去了,是啊,拒绝别人的时候,也可以笑着去做,这也是这本书告诉我的。后来,过了两天,我发现我讲到第一页,妹妹就会双手掐腰,撅嘴巴“哼”一声,表示不满,后来才知道这是她爸给她讲这一页时教的,得,这下表示不满或者拒绝的时候,不仅声音洪亮,表情更加丰富,现在连动作都有了。
(妹妹掐腰,手常常放在胳肢窝处,但是气场两米九……)
拒绝了不爱的,你才知晓我的爱,拒绝了不喜欢的,你才知道我的喜欢。语言在妹妹嘴里开始有了生命,带着妹妹腔调的语言的诞生,标志着妹妹已经开始熟悉掌握,并开始熟练运用它了,这强有力地独具个性的语言“不要,哼”!记得周六早饭的时候,老公卷了个小菜卷递给妹妹,之后自己卷了个大的,正吃着,妹妹看见了,看了看她爸手里的,然后说:“大!要大!”我们笑,她爸说:“你吃完,给大的。”妹妹点点头,表示听懂了,急速地吃着手里的小菜卷……
后记:
姐姐:七岁
妹妹:一岁半
把繁琐的生活点滴和心路历程尽量如实呈现,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生活瞬间,或者是教育孩子的瞬间,很多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这些不足以成为教育孩子的范本,只是我们自己生活痕迹的留念。
这些琐碎的生活对世界来说,毫无用处,而于我而言,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我记录着,反思着,同时也审视着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和老公一起分享,以后是姐姐,再以后的以后是妹妹,我期盼着在一个阴雨的午后,我们一起打开一篇文字,聊起曾经的趣事,彼此会心,禁不住开怀大笑……
生活如果像电影的话,那生活也是一个个的场景组合,但与电影不同的是,生活中大多数是平淡的,甚至于是无趣的,生活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喜乐的,还有百分之一是痛苦和崩溃的,而我对生活的记录,摘取了那生活的百分之一的部分而已,记得这不是全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