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是范仲淹的学生/第三只眼看水浒
个人认为中国文化有三次大的思想大解放,一是战国的百家争鸣,涌现了大批的思想家,二就是宋朝的重文抑武,文人的地位高于历代王朝,形成了庞大的文人统治集团,文化极度繁荣;三是五四的新文化运动,把经历明清保守时代的文人思想从理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水浒传》所描写的北宋末年,正是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文人地位畸形高的时期,文人没有武将的制约,全部文人陶醉在靡靡之音的享乐之中,面对邻国的虎视眈眈,无所事事,一味追求享乐。第一个清醒的文人是范仲淹,他亲自指挥对西夏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4年之久,采取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攻守结合的正确的御夏战略方针,并推行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部民、开通互市等相应的措施,扭转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已经破坏的边防重新又巩固起来。唤醒了一部分清醒的文人,让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武将的血液,吴用是范仲淹的学生之一。
吴用第一次出场完全一个文人身份,但他又是个不合格的文人,有一点武艺在身。吴用不精于文人的风雅,只研究兵法,被挡在主流秩序之外,不能成为当权者,在当时有一批像吴用这样的文人,他们政治上没有出路,又不甘心当一名老师,不得不选择与地位低下的武将的合作,吴用选择的第一个合作者是里正晁盖,晁盖是一介武夫,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书中吴用献给读者的第一份见面礼。他像精神老师范仲淹一样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这次的表演基本上树立吴用个人威望。他玩弄两只酒桶,趁机渗入蒙汗药,喻为千古奇文,收入中学教材以作典范。
生辰纲如愿的把晁盖等人逼上梁山,王伦是柴荣为复辟大周王朝而设置的一个棋子,王伦不愿意因接纳晁盖一伙引起朝廷的注意,秀才王伦是一个地道的文人,那是流淌武将血液的吴用的对手,吴用挑动林冲火并了王伦,帮助晁盖夺取了首领的位子。宋江上山后,让吴用认识到手腕和阴谋诡计不是宋江的对手。特别是宋江利用九天玄女娘娘之口把握了梁山的话语权,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大事业是需要大理想的,点燃梁山群雄内心激情的理想,吴用在宋江身上找到了。宋江和吴用两个血液流淌武将血液的文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为了实现提高武将地位、为王朝前途分忧的共同目标结为同盟,协助宋江架空晁盖,在晁盖死后又力争送宋江坐上老大的位置。在宋江试图引卢俊义上山为晁盖遗言解套时,吴用处处领会宋江的意图,配合宋江,把卢俊义定死在二把手的位子上。
在研究兵法当做歪门邪道的年代,吴用实在是一个不多的的军事家。他的计谋在整部水浒中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论是晁盖时代还是宋江时代的梁山,每次行动计划都由吴用制定,而且胜多败少。说三阮撞筹已显吴用言辞锋芒,智取生辰纲牛刀小试便大获成功。石碣村拒官兵似袖珍版的赤壁之战,有船有风有火有水战。上梁山挑动林冲火并王伦又如曹操抹书间韩遂,奠定梁山根基。以后对祝家庄、曾头市、大名府、闹华山、两破童贯三败高俅数战中都是吴用的奇思妙计,梁山声威基本是靠吴用的计策奠定。
吴用办事不像其他文人那样拖泥带水,而是行事果断决绝。不管文人武将,在战场上、在权力斗争中都是你死我活,稍存一丝慈悲心自己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吴用深明其道。
为了拉拢美髯公朱仝入伙,吴用使出了让人乍舌的断后计:派李逵劈了小衙内的脑袋。计策很管用,朱仝只得乖乖跟着梁山走。可吴用连眼都不眨就实施了这个计策,而且实施得心安理得,毫无愧疚自责负罪感。
为帮助宋江破解晁盖留下的“死结”,必须把大名府富豪卢俊义卢大员外逼上梁山,吴用还是老招:断人后路。如果说林冲的遭遇是官府黑暗所逼,卢俊义的所经所受就是梁山集团把他逼上梁山。卢俊义经受了苦难,差一点丢掉性命,这一些都不怨朝廷和梁中书,都是吴用的杰作。卢俊义冤案吴用却是主谋。从此大名府第一等长者落得家破人亡,在主流社会无立足之地,不得不与原为自己所不屑的贼寇为伍。
在招安的策略上,吴用也比宋江高明得多。由于经济的原因,宋江急于受招安,吴用也是把招安看成是梁山好汉的惟一出路,但是他不同意宋江为了自己的私心饥不择食、委曲求全的招安。吴用等人反对的不是招安,而是不成功的招安,失败的招安。吴用使人盗换御酒,撕毁诏书。然后,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使得朝廷不敢小看梁山人马,逼使朝廷对梁山好汉刮目相看。提高了水浒英雄在朝廷里的地位,为招安成功提供了保障。
招安后对梁山人员的安置,吴用也比宋江高明。招安的成功、失败都只系于皇帝和主持者"一念之间",招安者的表现特别是对朝廷的忠心是招安的外界条件,招安后“天子命御驾指挥使,直至宋江营中,口传圣旨,令宋江等分开军马,各归原所。宋江反对“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宋江的目的让人怀疑,各归原所是让朝廷降将官复原职,没有官职的河北、山东安置是分散利用,基本符合大伙招安做官的愿望,对于官复原职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总不能当了一阵子土匪回来反而升职吧。宋江要挟朝廷保持了梁山集团的原建制,作为自己讨价还价的砝码,在这个过程中,吴用没有出高明的计策,也许他是赞成朝廷的安排,因为符合吴用招安做官报效朝廷的理想。
打辽国时宋江和吴用上演了一处“假招安”的故事,面对朝廷越来越远的重文抑武国策,吴用知道实现自己文武和谐的理想不可能有实现之日,大宋帝国永远是一个软绵绵的文人集团,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会实现,吴用差一点就选择了投降辽国,在这一点上宋江的野心也罢,宋江的忠心也罢,都高于无用的才智。
吴用的武将血液是后天形成的,没有范仲淹那样独挡一面,把握乾坤的气度。在征方腊之前,因朝廷猜忌,因朝廷内部的斗争,为切断梁山集团与宿太尉的联系。没有封赏梁山众好汉,出榜禁止梁山诸人不得擅自入城。一时“众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这时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来对吴用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不敢做主,吴用是这样说的:“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你众人枉费了力,箭头不发,努折箭杆。自古蛇无头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张?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吴用完全是一个文人的表现,他血管里流淌的武将血液已经流失殆尽。
攻打方腊时,血管里流荡文人血液的吴用脱离不了脱离实际的书卷气,仍然拴在宋江的战车上一条道跑到黑,在宋江的假招安变成真招安后,天罡地煞理论不被朝廷容忍,用毒酒毒死宋江后,天罡地煞理论的创始人和中坚者吴用和花荣只有落得自缢于宋江坟前的下场。
吴用虽然血管里流淌武将的血液,终究洗脱不了出场时的文人身份,随着吴用死在宋江坟前,标志着宋朝清醒文人集团的失败,宋朝再也没有了清醒者,没有了范仲淹的豪气忧国忧民,全社会都生活在弥漫着文人气息的醉生梦死中,力量的不平衡,注定了宋朝的半壁偏安。
刘传录:新水浒第一人,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副会长,泰安文化通览学术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得主,十佳泰山学者,泰安市拔尖人才。《齐鲁晚报》有个人专栏“第三只眼看水浒”。代表作《第三只眼看水浒》荣获第七届刘勰文艺评论奖。2011年山东卫视主持《闲话水浒》栏目,2015年浙江卫视主讲中华好故事,2017年中央一台《中国味道》栏目与纪连海一起演绎水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