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不在多,情真传百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在人类的星空中,唐诗宋词是两颗璀璨的星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古诗词实在是妙曼优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怡悦的感受。

对于古代文学家来说,像李白那种天才级诗人,可遇而不可求,或许几百年只能出现一个,余光中曾如此称赞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听起来略显夸张,其实李白配得上这么高的评价。假如没有李白,唐代诗坛会失去许多光泽,他的豪放,他的潇洒,皆体现在诗歌中。

 
 

言而历史长河中有些诗人,几乎笔不离手,创作出几十上百首诗歌,但没有一首广为流传,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才华和灵感欠缺。也有些诗人,虽然作品数量极少,却因质量太高,瞬间流传开来,受到世人的追捧,历经千年依旧经典无比。

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甚至被誉为孤篇盖全唐,其中两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看似平凡无奇,读后却感觉回味无穷。平心而论,这首诗的含金量非常高,张若虚也因此名声大噪。

 
 

素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曾写下“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文人需要岁月的沉淀,方能写出惊艳世人的作品,为了写诗而写诗,往往适得其反。

好的诗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未必处处都是华丽辞藻,平凡的语言,亦可道出让人荡气回肠的哲理。

 
 

今天介绍一位宋代诗人,他比本朝的张若虚的作品还少,堪称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只留下两句诗,却成为千古佳作。诗人的名字叫苏麟,也许你没听过,毕竟跟苏轼、李清照相比,苏麟在文学上的名气太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的两句诗不可不提,经常被人挂在嘴边。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原本此诗没有题目,是后人给加上的,从体裁形式来看,既不属于律诗,也不属于绝句,甚至有人怀疑,这首诗应该有四句,却因种种缘由,只有两句保留下来。苏麟是在什么情况下灵感涌现,从而写下如此美妙的诗歌呢?

据宋代《清夜录》详细记载:“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文中“范文正公”,指的是范仲淹,当时他在钱塘做官,且官职很高。

范仲淹唯才是举,举贤不避亲,属下工作努力,符合升职加薪条件者,都得到提拔重要,唯独遗漏了苏麟。原来,苏麟才干突出,做事兢兢业业,因工作性质特殊,常年被派到外地出差,跟范仲淹见面的次数不多。

几年后,苏麟看着本来跟自己职位差不多的同僚,基本都升职加薪了,有的比他高好几级,甚至能力远不如他的人,已经成为他的上司,内心感觉非常不平衡。苏麟比较爱面子,不想直接毛遂自荐,担心这样做会适得其反,思前想后,他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范仲淹文采斐然,一篇《岳阳楼记》名满天下,苏麟以讨教诗歌方面的知识为由,主动写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并请范仲淹点评。范仲淹一看就明白,这是苏麟埋怨仕途不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范仲淹认为苏麟能力不错,于是就提拔了他。

近千年过去了,苏麟的仅有14个字的《断句》家喻户晓,其含义也变得越来越广,有人用它赞美爱情,也有人用它形容事业。

 

再说说清代慈禧太后。慈禧算不上诗人,她一生只作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无人不知,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首诗是慈禧一生中唯一的诗,而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却成了至理名言流传至今。每当人们在诉说父母对子女的苦心不被理解时,就常常会引用此话,道尽了父母双亲对子女的真切情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