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一种桥叫“军民友谊桥”
总第216-1期:点击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郭伟明 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江西兴国籍,1971入伍,历任西藏军区战士、班长、军校学员、技师、教员、参谋。1988年从西藏军区通信总站转业至四川省政府机关。在部队生活期间,写有回忆录《尼洋河畔的哨兵》真实的记录了他在部队生活。
军民友谊桥
郭伟明
伐木回来后不久,几个藏族干部来到了我们连队,他们向连队干部提出,希望解放军帮助架设一个吊桥,用以解决河对岸村庄里的老百姓过河难的问题。
连队驻地的河对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庄,住着大约几十户人家,每年冬季河水小的时候,村里就集中所有的劳力在河水浅的地方用木头架设简易便桥,那便桥虽然仅有百十米长,但架设起来却非常困难,不仅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便桥保存时间不久,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河水上涨,便桥就被冲走了,村庄里的老百姓与外界的联系又阻断了,要等到来年冬季才能再次架设便桥。
为了帮助解决老百姓过河难的问题,连队党支部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后认为,利用我们通信部队的特长帮助老百姓架设吊桥是可行的。
指导员和连长说干就干,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进行了动员“老百姓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老百姓架设起通往外界的桥梁”。连长命令“全连除了值班的同志留下,其余的同志全部上!”副连长和藏族技术员以及有经验的老兵沿着河道进行了考察,最后确定了架吊桥的地点和方案。连队在人力和物资上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架桥所用的钢缆、水泥以及铺桥面的木板全都由我们连队无偿的支持。
解放军帮助修吊桥的消息传开后,两岸的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附近的老百姓都来了,男女老少齐上阵,搬石头的搬石头,拌水泥的拌水泥,砌桥墩的砌桥墩,经过军民们的共同努力,两岸的桥墩很快就建好了。
架设钢缆和收紧垂度是修建吊桥的关键,虽然我们没有架桥的经验,但有架设通信线路的经验,因为架设线路收紧垂度是我们有线通信兵的强项。话虽这样说,但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拖放钢缆非常困难,大家想了许多办法,几经周折后,终于把钢缆拖过了河。在收紧钢缆垂度时,老兵们更是发挥了技术专长,十几条钢缆收放的非常漂亮。
战士们拼力架设钢缆的同时,老百姓也在挥汗如雨的锯着桥板,所用的木料是我们刚刚采伐回来的木料。经过全体军民一个多月的共同奋战,长80余米,宽1米5的吊桥终于建成了。
吊桥建成的那一天,村子里的藏族老百姓扶老携幼都来到了桥边,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时的欢乐气氛,就像内陆过节一样。
当有人问及吊桥是谁设计的时候,藏族技术员自豪的说:“是我设计的,是解放军帮助建成的。”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里非常感慨,不由得想起了《洗衣歌》里的歌词:“哎,是谁帮我们修公路,是谁帮我们架桥梁哎,是救星共产党、是亲人解放军……”
是啊,只要军民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后来藏族老百姓把这座吊桥取名为“军民友谊桥”。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