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不死
作死,不作不死。这不是一个好词,但这个年代,爱作的人真多。
前阵子,我无意之间看到了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大概是主持人和嘉宾相互揭短之类的,据说,这个节目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我也跟几个年轻朋友交流了一下,年轻人好像还真的挺喜欢看。一者因为通过节目,可以知道一些名人的八卦,再者节目的形式比较轻松愉快,三是学会了一些自黑、自嘲、自娱自乐的方式和方法。
听到他们的回复,我感觉自己跟年轻人确实存在代沟了,这种明显把年轻人往歪处引的节目,怎么没有监管部门审核,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怎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一个自称北大毕业的女人,她的偶像都是那些顶流娱乐明星,近期那个明星因为涉嫌强奸罪被捕,她在台上显摆的不是北大受到的教育,而是比东北二人转演员还没有专业水平的神侃,据说她也成了顶流明星。
我特别好奇,她的母校会怎么看她?也许她的母校会说,我们包容并蓄。北大出过卖猪肉的校友,再出个卖傻的,也没什么。
不过这样的节目也好,让群魔乱舞到了明面上,不给舞台,你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明星魔障成什么样?电视可以给他们曝曝光。
有些人的作是明面上的,还有很多人的作是暗地里的,尤其那些自以为很成功的人士,不作好像都怕人不知道他们的成功。为此,他们就会采取各种奇形怪状的形式。近期新闻,说了两个意外身亡的人。这两个年轻人在职业上都是“很成功”的样子。
一个是高级金领,具体做什么的我还不是很清楚,开个电动车,真信了说明书的夸大宣传,在高速上搞了一个无人驾驶。
就中国的高速公路的现状,以及现在电动车的研发水平,在高速路上无人驾驶,不是胆大,而是心大。为什么心大?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天呢,不是无人驾驶的总设计师,估计没有人心里能装着这个天。
记得当年高铁试车的时候,刘志军一直陪着司机在车头位置,他一者是给司机壮胆,再者他也是对自己组织设计的东西有信心。
而那个哥们,真的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未来”。作为一名近20年驾龄的老司机,我只能说,开车要谨慎,命丧不集中。人生得意只是一时一地,过界了,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人也许还算意外,另外一个就真的不意外了。
也是30出头,掌管40亿美刀的资金,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
也许是觉得自己太牛了,也许是觉得自己高处不胜寒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花重金报了一个私教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培训什么呢?真的非常奇葩。感觉形式有点像前面提到的电视节目。
一个小组五个人,大家轮流做导师和学员,轮上当学员的,她端坐在中间,任凭周围的四位“导师”轮番责骂,据说,这是为了挑战个人面对困难的极限承受力。好比张良当年蹲在地上给老者穿鞋,或者是,韩信接受无赖的胯下之辱。
相斗无好拳,相争无好言。
花钱找人骂,那还不是怎么痛快怎么来。这个跟前面的电视节目有点相似,花钱找别扭,那别人一定能满足你。
唾沫横飞、恶话遍地。
结果呢,那个自以为很成功的女人,命丧当场。
不知道人有多少种死法,这种花钱把自己作践死的,以前有没有人统计过?
很多影视明星都被吸毒害了,其原因是精神空虚。
为什么会如此空虚,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人生在开始阶段给他们太顺了,他们得到的比付出的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自己把控不住自己。只能靠吸毒或者做下三滥的事来麻痹自己。
一个没演过几部片子的演员,动则以亿来计算身家,这是多少莘莘学子和艰苦创业的人奋斗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天堂,你说他们不祸害自己,世界怎实现公平。一个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一辈子可能都是默默无闻,而这些仅凭一张脸就可以吃天下的年轻人,出现严重的德压不住财的时候,他们怎么会不飘。
不是我们这些凡人看不惯他们,老天都看不惯他们,所以要把他们收走。
我母亲以前老警告我们,人作有祸,天作有雨。网络上流行话是,不作不死。
据说,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叫猫屎咖啡,它是从猫的排泄物中提取出来的;韩国人的美食是鳐鱼,在受人喜爱的美食中具备极高的人气和竞争力,臭味高达6230AU。吃鳐鱼相当于在浓度很高的厕所里吃饭;瑞典的鲱鱼罐头号称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臭味高达8070AU,一般人的都会被熏昏过去,可臭味挡不住瑞典人对“臭鲱鱼”的钟爱。“臭鲱鱼”已经作为一种瑞典文化符号而被推介。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