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07年的手机市场来说,“iPhone”什么的还只是个若隐若现的传说,“触屏智能手机”的风潮在当时也还没有被大众广为接受。因此对于彼时的智能手机厂商而言,在开发新品时既不需要考虑什么屏占比、也不需要刻意去模仿苹果或三星产品的机身造型,而是能够任由创意天马行空,打造出一些至今看来都相当有特色的机型。比如说,LG Viewty就是那一年行业中相当亮眼的一款旗舰机型。它虽然没有强大的性能,运行的也不是智能操作系统,但是却具备了一个相当有辨识度的机身设计,配备了当时少见的触屏界面。并且更为重要的是,LG Viewty并不是一台单纯的“拍照手机”,反而更像是一款能打电话的触屏卡片相机。500万像素CMOS传感器、氙气闪光灯、独立对焦辅助灯、施耐德镜头、自动/手动可切换对焦模组……在这款机型里,还没有失去创造力的LG,几乎是把当时所有能做到的最好的卡片相机技术都搬了上去。这不仅使得Viewty在那个时候就实现了手机上最强的拍照画质,更为重要的是LG在“无意间”将一项原本仅有卡片相机才具备的技术引入到了手机上,自此对“手机拍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知道,不久前我们刚刚驳斥了网络上关于苹果iPhone 12“新款光学防抖技术”的不靠谱言论。其中里我们有指出,苹果(可能要)采用的“传感器位移防抖”本质上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在防抖效果上也不见得能胜过手机行业已经用了12年的镜头位移式防抖。而换用传感器位移技术,或许是苹果想反向利用防抖机构实现像素级的超采样拍照功能。那么问题就来了,就防抖效果而言,难道自2007年至今,智能手机上的“光学防抖”技术就从未有过什么真正的进步吗?当然可能,因为至少在四年前,就已经有一种全新的拍照模组光学防抖设计出现。而这,就是能在机身内部实现近似“稳定器“效果的TiltAC防抖技术。请注意,图中镜组光学防抖之后,光线的路径就已经不在镜片的中轴线上了,这就意味着画质下降要说明新防抖技术的优点,还是得从传统“光学防抖”的缺憾开始讲起。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之间解释的“镜组位移”与“传感器位移”两种不同光学防抖技术的原理,就应该能明白它们实际上是原理相同,但操作起来互为反面的两种方案。比如镜组位移就是当机身发生晃动时让光学透镜反向移动,但CMOS则没有补偿动作;而传感器位移则是CMOS反向移动,但镜头却维持抖动。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不管是镜组位移还是传感器位移防抖,他们都是只移动相机光路的一部分(前端或者末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抖动,避免完全拍不清的情况,但因为“防抖”动作本身就会破坏相机光路的完整性(使得镜组和CMOS的中心不在一条线上),所以这样的光学防抖功能,必然会造成成像的边缘部分分辨率下降。正因为如此,TiltAC防抖技术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实现“镜头”与“CMOS”,在整个防抖的过程中相对位置始终不变,这样就不会因为光路偏斜而影响画质。但是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很简单但也很意外。就是彻底取消此前拍照模组内部所有的“光学防抖”结构,直接把镜头和CMOS还原为不带防抖功能、位置固定的设计!对,你没有看错,这个新的防抖技术是不需要在相机模组内部设置防抖电机或者浮动结构的。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把整个防抖马达和牵拉结构都“包”在了拍照模组外部,然后用陀螺仪控制马达的俯仰、位移动作。打个比方来说的话,这就好像在相机模组的外部直接套了个云台一般。中间圆形的部分是传统的相机模组,边上的就是电机和摇臂框架根据TiltAC防抖技术的发明方Nidec在官网上公布的技术资料显示,与普通的内建式光学防抖技术相比,这一新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可以保证光路完全稳定,避免传统光学防抖导致的画面边缘分辨率下降问题,而且配合他们引以为傲的超小型电机技术之后,还能做到六倍于传统防抖的抗抖动范围以及对十倍重力加速度(10G)的承受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既更稳、还更清晰,而且特别耐用。看到这里肯定有的朋友要说了,既然是这么先进的技术,效果又这么好,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在手机上呢?Emmmm……这一点说起来的确是个挺尴尬的事情。首先如果大家仔细观察TiltAC防抖技术的示意图就会发现,它虽然是针对移动设备的小型摄像头模组设计的防抖技术,但由于需要在摄像头模组边缘包裹一层内含马达、摇臂和传感器的“马甲”,会使得摄像头整体变大一圈,这显然恨不符合智能手机内部寸土寸金的需求。其次从业务范围来说,Nidec也就是日本电产本身对手机行业好像也没什么兴趣,他们关注的只是精密电机技术的应用而已,而且涉足的很多领域都远比手机赚钱多了(比如造船、造车、发电、炼钢……)。因此这也意味着对于Nidec来说,他们虽然可能手握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电机技术,但却未必有能满足手机产量需求的加工能力——试想一下,全世界每年才需要几台船用天然气发电机啊,你指望生产这种高大上玩意的厂商去给手机供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miniLED你真的了解吗?它与microLED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多个平台倒下,甚至连拼多多都转向的时候,社交电商真的还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