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贡献江门力量
江门市长吴晓晖向省考核组汇报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情况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常住人口全国第一的广东来说,“菜篮子”工程尤为重要。江门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督导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关键环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江门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部署“菜篮子”工程建设。
一项项扎实有力、落实到位的举措和行动,推动江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质量安全、供给有效,“菜篮子”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江门成功同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连续两年获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获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并获粤西片区第一名;市农业农村局还获评“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关于表扬广东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连续获得优秀等级的地级市人民政府的通报。通报显示,2017—2018年度和2019—2020年度连续两次在广东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工作中,江门市被评为优秀等级,总分排名第一,为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贡献出坚实的江门力量。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去年,江门全市蔬菜产量170.6万吨,肉类产量28.2万吨,水产品产量80.8万吨;供港澳生猪12万头,约占全国的16.7%;供港澳蛋制品超过7000万枚,约占港澳市场的90%,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
银洲湖畔,柑林成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江门市新会区冈州陈陈皮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冈州陈”)种植的新会柑长势喜人,水肥一体化设施和防虫害系统为树苗成长提供“保姆式”服务。
“我们获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后,得到了更多合作的商机,为全方位深化合作注入了新活力。”冈州陈负责人周咏莲表示,如今有更多海内外旅客认识到真正的新会陈皮。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以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代表着食用农产品供给质量安全到位和品质水平过硬,同时也是进一步面向广阔市场推广'侨字号’农产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市目前共建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家,建有省级“菜篮子”基地21家、市级75家。
推动“菜篮子”工程,还要着重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造有效需求相结合为主线,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如今,江门市创建了新会陈皮、江门水产、开平家禽、台山鳗鱼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1+7+27”的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目前,江门市形成了“1+7+27”的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图为恩平大米生产地。
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建立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
每逢收割时节,恩平市沙湖丰穗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穗米业”)进入忙碌期。收割、翻晒、加工,每一包“恩平大米”或“沙湖米”从厂房走向市场时,最后都有一道特别的工序——贴上“阳光农险”标志。
“主要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丰穗米业总经理谢国良所说的,是江门2017年全省率先试点推出的“政策性食用农产品安全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农安保”),可为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目前,农安保涉及39种农产品,建设试点120个,保险金额达4.6亿元,财政补贴保费超34万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业生产有别于工业生产,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独立性,而农产品追溯也是食品追溯中最复杂和艰难的部分。对此,江门市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全省首创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目前备案生产企业728家,经营企业1384家,农药品种数量2586种;建设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市约585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平台注册,区域内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实行追溯管理。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增产提质。
“现在市场对有合格证的农产品呼声越来越高,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非常有帮助。我们种植的杜阮凉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深受市面上以次充好的农产品的侵扰,严重影响了杜阮凉瓜的口碑和声誉。”蓬江区杜阮镇种植户李亮宏说。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一端连着生产者,一端连着消费者,是质量安全的“新名片”。目前,江门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组织了20多场线上和线下培训。据了解,目前已有2189家主体开具合格证,使用合格证标签98.6万张,带证产品超过5.8万吨。
畅通产销对接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江门市白沙江南蔬菜禽畜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发展与“菜篮子”工程同频共振,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作为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流通升级转型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白沙市场“服役”超过25年,各种机能逐渐“老化”。去年6月,该市场动了一场“大手术”,对卫生环境、基础设施、交通秩序三大类进行升级改造,具体包括整治乱拉挂、破旧雨篷,整治占道经营,市场保洁常态化、市场内部改造等。
宽敞明亮的摊位、统一的绿底红字招牌、“小清新”的花卉植物装饰吊顶……在白沙市场水果区,前来购物的市民倍感惊喜。家住附近的梁女士说:“以前来买菜,孩子都不愿跟着我来,觉得脏兮兮的。没想到改造后环境这么好,整齐、干净,好像走进了超市。”
据统计,江门市累计建成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4家,开展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去年投入资金超过8000万元,整体搬迁批发市场1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51家,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线上“菜篮子”也是当下的新潮流。程浩来自黑龙江省五常市,从美国留学归来后,他看中江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决心到江门投身农产品项目创业,主攻线上运营销售。经过团队耐心经营,小小的海鸭蛋现已变身炙手可热的“网红蛋”,从江门“飘向”全国各地。
“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达2.15亿元,线上占比接近8成。”程浩表示,他的电商团队目前已经发展到了40人,电商成绩也屡创新高,曾在2分钟内卖出45.6万单,交易金额接近1050万元,创造了业内最高纪录。
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模式的兴起,江门市畅通产销对接渠道,鼓励“菜篮子”企业积极“触网”,印发《江门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签订农村电商合作协议,全面铺开天猫优品、菜鸟网络系统建设,实施“邮政在乡”“快递下乡”工程。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农村区域网络零售额约72.22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2.75亿元。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