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PRO 7发布两周年祭:情怀散了,路还能走吗
转眼间2019年已然过半有余,对于中国的手机企业来说这未必是最糟的一年,但绝对可以说是竞争最为激烈、市场变化最大、产品团队也最为忙碌的一年。一方面是Redmi、iQOO、Realme的接连“出世”,一线品牌开始以集团军作战形式相互侵蚀原本属于对手的地盘;另一方面则是一加7 Pro、华为Nova 5 Pro、Redmi K20 Pro等一众配置大幅提升的越级产品,逆袭原本难以触及的高端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福利。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手机企业如此努力的背后,趋于饱和的智能手机增量市场,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是直接的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那些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却依然维持着自身缓慢的产品节奏,甚至还将“不能赚钱”的罪过归咎到曾经的同志身上,以高调炒人而不是高调炒作产品的方式吸引了眼球的品牌——才会显得如此与市场格格不入,甚至令人无比担忧。
是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魅族。不过熟悉我们三易生活的读者就会知道,我们并不是一家擅长“挖掘”八卦的媒体。因此比起无谓的猜测与妄言,我们还是决定以一部魅族手机最“黑历史”,同时也最能代表那段混乱历程的产品入手,来和大家一起谈谈魅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因为再过几天,就正好是“它”——魅族PRO 7/PRO 7 Plus发布两周年的纪念日了,正适合来怀旧一下。
首先,魅族手机到底是怎样的“人设”?
正如明星都有自己固定的“人设”一样,大牌的科技企业以及他们的产品,也会有相对固定的产品特质。这些产品特质决定了企业的公众形象,甚至影响到特定的用户群体构成。可以说成熟而固定的产品“人设”,正是手机企业避免同质化,同时留存忠实客户的资本所在。
魅族M8,国内企业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智能手机
那么,魅族手机到底是怎样的“人设”呢?在PRO 7推出之前,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无论是查阅网上公开的关于魅族创业的历史资料,还是询问那些曾经购入多代魅族手机的老“煤油”,得到的答案都是惊人一致的:原创的设计、对影音功能的极致重视、定制的非公版部件规格、以及对用户反馈的极度重视。可以说,早期的魅族手机,的的确确代表了国内手机行业的“工匠精神”,也代表了一大批影音、科技极客所喜好的产品方向。
说得稍微夸张一点:除了勇于倾听用户声音这点与苹果不同之外,曾经的魅族手机,几乎就是完全对标着苹果在做产品。再加上价格实惠,售后诚意十足(初期魅族曾多次给予故障机免费召回换新、老机型折旧购新机的待遇),市场表现想不火都难。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2017年7月发布的魅族PRO 7系列,它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
你没看错,这是当时的发布会照片
说实在的,我们曾亲身参与过2017年的那场发布会,至今为止,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华丽的会场(珠海市音乐厅)、华丽而严肃的开场交响乐表演,完全不极客、反而很“小资”的宣传语“双瞳如小窗、佳境观历历”,以及最后占据大段时间的联发科Helio X30主控,再加上出乎意料的高定价。
是不是有哪里不对?魅族曾经极致的屏幕边框控制在PRO7上不见踪影,前两代产品上虽小众但的确科技感满满的压感触控功能被取消,自初代产品M8以来的HiFi音乐设计被简化,前代刚刚崭露头角的NFC模块消失,而“宁要性能、不要全网通”的魅族式性能设计更是一去不复返。
在PRO 7上,我们看到的是强调通讯信号、续航能力、系统安全性等等,与“极客”、“影音”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卖点宣传。不得不说,在两年前的那个发布会结束之后,绝大多数人与我们一样,心中想的都是:这,还是那个科技极客的魅族、还是魅族PRO系列的产品吗?
定位模糊+定价失准,却不料伤到了根本
在国内智能手机行业中,最早实现互联网模式的是小米、最早以情怀来卖手机的是罗永浩老师,但最初实现“粉丝经济”的,确是魅族。
我们对于魅族的“粉丝经济”并无贬损之意,毕竟那也是曾经黄章带着各位元老,以艰苦的研发、极富创新力的产品,和对消费者的极大诚意换来的。对于这些历史我们无需赘述,大家随意搜索一下也都能明白。
但是当2017年7月26的PRO 7系列发布之后,老煤油看到是什么呢?是一个几乎完全抛弃了前几代经典设计元素的陌生产品;是一个在设计卖点上迎合市场潮流,在硬件配置上却完全配不上“旗舰”之名的产品;而最糟糕的是,其官方定价高达4000元以上,远超过前几代旗舰机型的水准,但部分性能甚至还有所倒退!
看到这里,相信一定有很多朋友能够想象得到,当时煤油们看到PRO 7时,会是怎样的失望感情了吧。事实上,我们三易生活当时也曾采访了数位煤油以及相关人士,令人意外的是,比起担忧PRO 7的销量前途,他们更失望的反而是魅族推出了PRO 7这样一款产品本身。当时甚至有魅族的内部人员在公开场合,建议我司“老煤油”不要购买PRO7,而是应当等待明年发布的“可能会让黄章亲自上台的新品”。
一款产品的推出,让企业多年来紧密相依的粉丝对品牌本身产生怀疑,让自家的员工甚至敢于提前劝告他人不要购买——虽然我们不敢说魅族PRO 7是史上独一份,但它对于这个品牌所造成的危机,已然几近当年《ET》之于雅达利了。
“救火”两年,魅族的复兴之路路在何方
当年雅达利因为粗制滥造的《ET》游戏彻底失败,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对自身完全失去信心,更造成了后续产品资金乏力再难翻身。相比之下,PRO7糟糕的口碑与令人难堪的销量,也给魅族引发了巨大的库存麻烦,甚至直接引发了“魅族三巨头”之一创始人白永祥的出走。
但如果你以为PRO 7的影响力仅仅只停留在2017年的那个下半年,未免目光就有点过于短浅:君不见2018年高调发布的“魅族15”依旧执拗的选择在发布会上大谈情怀,选择与曾经MX 3相同的机身宽度,甚至放弃“腰圆键”回归了MX系列早期的“小圆点”,再加上经典的超窄边屏幕、一刀切天线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又都选择了回归,选择了“情怀”。
平心而论,如果魅族15早半年发布,它或许会成为魅族史上的又一个经典产品。但当其在2018年登场、在“全面屏”早已现世一年多以后才姗姗来迟时,市场的普遍反应却是:“为什么都到2018年了,魅族还是没造出全面屏。”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可说是大大出乎魅族的意料之外。证据就是在这款产品刚发布的那几天,官方宣传的口径还根本没有提到“全面屏”,但在短短数天之后,魅族方面也开始在宣传材料以及电商平台的产品名上,自称“全面屏手机”了。
试图以情怀设计挽回粉丝支持,却又想要追逐市场流行风潮来吸引更多的增量客户——自2017年至今,魅族似乎都一直在这个两难的选择中摇摆不定。最近刚刚发布的16s与16Xs,前一台还在说“光学防抖比多摄更重要”,后一台就喜滋滋的换上了没有光学防抖的后置三摄。甚至直到最近,黄章一句“能挣钱的就是人才,不断亏钱的就是费财”的言论,更是彻底引爆了网络舆论,更令人怀疑魅族是否还保有那份为了产品品质,以及为了用户需求宁愿亏钱的初心。
当然,我们要承认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赚钱才是发展的根本,亏钱本身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对于原本就以“工匠精神”起家,以产品品质和对用户尊重得到早期发展机会的魅族而言,如今产品路线的摇摆、“赚钱论”的公开发声,都可说是依然在动摇着其自2017年7月以来,便岌岌可危的粉丝引力与公众形象。
而一旦魅族真的失去了大部分的煤油支持,失去了自己过去最为得意的产品形象,届时只能依靠纯粹的性价比及产品力和各大一二线品牌“硬碰硬”的时候,魅族又能有几分底气呢?
推荐阅读:
当ROG携手腾讯,在手机行业的觉醒就此开始
刚刚亮相的ROG游戏手机2,也意味着其真正进入了这一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