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硬核书40页告诉你,网络戾气为什么重?

小冒坚持原创的644天  2021年第一本特别推荐的硬核书!

自从走出文艺休闲领域的阅读舒适区后,我开始刻意加强对现实世界,对社科经济领域的通识理解。每年都会认真阅读一定数量的社科书籍。

2020年的一切,国际关系合作与冲突,地缘经济,科技创新频率,不同的思想潮流和观念彼此撞击翻涌,全球各地“黑天鹅”频频起飞,我们以为的小概率事件,不可抗力事件,成为了魔幻现实。

所以我更加理解了,这些书籍对于我的底层思维逻辑的塑造,对于我看待意外和不良影响的角度和心态,都有很重要积极的作用,面对超乎预期和想象的影响,真的可以帮助我及时调整和平复心境。

我们置身于一个复杂且不确定的时代:未来,我们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我只是没有想到,在2021年的开头,我就遇到这本,对自己有很多积极启示,改变认知的好书——

《破茧》

来自外交学院教授、国际政治学者施展。

市面上同主题和切入点的书籍其实很多。但这本真的让我耳目一新,且观点清晰,论据详实,获益匪浅。

就比如,我感受非常真切的,网络键盘侠,喷子,黑子。

共识缺失——公共空间缺失

我们迎来了看似言论最开放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新媒体领域几乎没有任何门槛,信息已经到了过度,甚至爆炸的阶段。

无法准确,正确,快速提取有效可靠的信息,造成了一种新的信息不对称。

相较于过去信息的匮乏滞后,另一种极端造就了共识的缺失——

  • 大家看似各抒己见,却很难有真正的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轻易被带节奏;

  • 看似言论自由,实则依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无法做到沟通最基本的目的——求同存异。

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公共空间的缺失。

所谓公共空间,其实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的是,对所有人开放,人们可以在其中公开交往,公共讨论,从而形成类似于公共舆论的东西。

曾经这种公共空间,确实是物理公共场所,比如咖啡馆,沙龙等;20世纪演化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现在则更加多元化,多种高参与度的新媒体方式。

明明我们应该拥有更广泛的公共空间,为什么现在反而,物极必反,陷入了信息茧房时代,大家缺乏丰富多样的言论和思想?

1.新媒体方式下的算法霸权

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和推荐算法的产生,便利的另一面,就是共享的时间和空间结构不复存在。

我们不需要等待电视广播,想知道什么,网络触手可及,所以海量冗杂的信息,淹没了我们;算法应运而生,左右了我们能看到的信息的种类,领域。

顺着我们的偏好,不仅陷入了认知的舒适区,甚至是盲区错误观念;更重要的是,大家只沉溺于极个别领域,大量汲取,我们失去了公共议题——看不到,不关心,恶性循环。

我们以为我们有自主选择权,但其实大量信息都经过了筛选,我们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

新媒体方式甚至改变了社交习惯,我们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认识志同道合的人,面对截然不同的观点,要么不关注,要么无法面对面交流更容易误解,要么根本不被推荐看不见——因为你不感兴趣。

大数据时代:如何巧用算法思维,改善日常生活,警惕认知陷阱?

《算法之美》该清理一下你的“情绪缓存”啦

这种过于单一的变化趋势,导致了人们在很多建设性的公共辩论的能力和意愿都下降。

热搜更多是娱乐至死的明星的鸡毛蒜皮,值得热搜的事,刻意传播,收效可能还是甚微。

2.共识的缺失

即使大家失去公共辩论的能力和意愿,可是互联网的戾气前所未有的严重。

共识,不是说完全不存在争议和冲突,反而,这些冲突是社会进化的必要机制。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网友,根本不具备达成共识,求同存异的沟通交流意愿。

有共识的情况下,大家至少是尊重知识,尊重事实和道理,争论是为了明辨是非曲直和正义真相;

而现在,很多人的言论,没有任何逻辑和论据,不过是基于自己的立场,甚至只是为了宣泄情绪;个人的行为本不足为惧,但数量足够惊人,在加上有心之人的刻意鼓动,才导致现在很多迷幻的操作。

  • 比如粉丝控评 ——不允许夸奖之外任何对表演,作品的主观评判,尤其是负面感受,夸奖还必须有规定格式;

  • 比如键盘侠——只要看到任何与众不同,与己不同的字眼,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没有完整消化别人的观点的能力和意愿,直接用人身攻击,代替有理有据的辩论。

简而言之,你和我们不一样,那我就要骂退你。

所以用简单的“乌合之众”,是不能一言概之整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也理解了,当前的困境:

这样的任何交流,只不过为了证明自己是绝对正确的,用言论自由,来架空公共空间的秩序。

我也更坚定了自己的观念:

我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自由,但我也捍卫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权利。

我不会刻意拔高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没必要高尚化,绝对化,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愿意尝试对话和理解,但同样不接受外界对我毫无尊重的强行输出。


上述部分,仅仅是我阅读完第一章节,大概45页书的内容,对自己的很多启示。

结合当下的很多现象和疑惑不解,我都有种醍醐灌顶的清醒。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与时俱进切入了很多重要且极具时效性,指导意义的公共议题:

比如,观念对现实的遮蔽:

去年美国的诸多政令,涉及字节跳动和制裁,直接影响到我的生活,我通过这部分内容,

要明确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深度相互依赖,更要看到问题: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不重合,进而审视民族主义“封装式思维”的不妥之处。

国际与国内存在一体两面: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一致性,也正视中国的特殊性。

比如,技术时代,我们还要反思哪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关乎日常。

伴随着观念和认知的升级,我对待很多措施和局面,会有更新更深入的想法——经济和社会新闻,乃至娱乐新闻,都可以用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不是为了指点江山,不是为了立于大环境里的不败之地,只是为了更清醒,更顽强地应对不确定性,更好地生存下去。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且值得好好品读。

如果你还能演化出和作者截然不同的观点,逻辑和论据,那是真的学以致用。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0)

相关推荐

  • 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VM)

    支持向量机(SVM)图解 1.简介 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习精度)和学习能力(即无错误地识别任 ...

  • 如何清晰地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结论先行,...

    如何清晰地思考问题,表达观点? 结论先行,再列论据,而且要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 1. 论据不要超过7条,因为多了别人就记不住了 2. 每个论点言之有物,要有思想 3. 每个论据应当彼此独立,但又完全穷 ...

  • 对女同事下药?网易HR的底线在哪里

    昨天和同事闲聊的时候,我才听说了那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易 HR,还有他的所作所为.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网易怎么招了个这么恶臭的 HR. 不说别的,只要是听说过这件事的人,对网易的风评 -1 是肯定的 ...

  • 规范性与政治生活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认为,人不仅关心个体的自由和命运,更注重城邦或共同体的命运与正义,人不可能脱离城邦而存在,也不可能独立于政治生活之外:并且,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才能够最充 ...

  • 知识清单| 全面认识信息茧房

    全面认识信息茧房 一.信息茧房的含义 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久而久之,会将自己处于一个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中,正如蚕把自己逐渐禁 ...

  • 破除“信息茧房”,一切以你自己为主

    信息茧房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 "信息茧房"效应是指,人们往往只注意自己关注的或使自己愉悦的信息 ...

  • 为什么一定要警惕信息茧房?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这是粥左罗的第 1444 期分享 作者 l 清和社长  编辑 | 易小飒 来源 l 智本社(ID:zhibenshe0-1)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自从算法推送机制兴起, ...

  • 汉和资本:警惕投资中的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美国学者桑斯坦曾在他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公众会偏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排斥与自 ...

  • 《读书》首发 | 徐英瑾:人类认知与信息茧房

    编者按 因为越来越多的固定信息投喂,人们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成为一个个孤岛,"信息茧房"越筑越坚固.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本文的视角是回归人类认知.作者考察人类认知遵从"节俭 ...

  • 学习谨防陷入“信息茧房”窠臼

    "信息茧房"一词,系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教授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 意思是,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时 ...

  • 做决策,最怕的是信息茧房

    文/端宏斌 笔者昨天的文章<有女孩的家庭注意了,土猪来啦!>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这本就在我意料之中,因为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立场去做解读,既然立场不同,肯定结论不同. 本文我不准备做辩解, ...

  • 人类认知与信息茧房

    2021-06-11 21:24 因为越来越多的固定信息投喂,人们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成为一个个孤岛,"信息茧房"越筑越坚固.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本文的视角是回归人类认知.作者考察人 ...

  • 信息茧房:认知是最难跨越的鸿沟!

    信息茧房:认知是最难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