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客人游故乡(二)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因随写随发,昨日文中误了一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一乐乎?"应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误虽在后台已做更正,但恐未必就改过来,故特再在此作个说明,并表歉意! | ||||
朋友们从博物馆出来,天色已晚,大家鞍马劳顿,就近吃饭最好,到我学生开的凌云阁饭店去吃饭似乎已不大相便,这样就漫步到前面不远的府前街的仁和楼,于二楼的一个包间享受了一下我故乡小城颇具地方特色的几个美食。其中蟹黄肉汤包、一品香芋煲、土灶烧鹅皇、现炖斩肉、特色江杂鱼、烫干丝可称为泰兴的官民菜,而光(guang,读第四声)油烧饼、咸秧草炒烧饼、油渣炒青菜、油蚬丝瓜卜页汤则是泰兴的地道百姓菜。
泰兴的官民菜,或许有客人偶尔吃过;泰兴的百姓菜,对于初来泰兴的客人来说,吃这样的菜恐怕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遭呢,即使是我这地道的泰兴人现在也已很少能吃到这样的地道的百姓菜了。算起来还是妈妈在世时常吃到的呢!所以我吃得特别香,因为我吃出了妈妈的味道。我忽然鼻子有点发酸,我怕眼泪不争气让客人看见,便赶快去了趟洗手间。我返席时发现客人们吃得非常开心,自己也就迅速恢复了常态。客人们告诉我这是他们吃得最爽、最快乐的美食,想不到泰兴的美食文化也这么丰富,无怪乎泰兴籍的名作家陆文夫能写出那脍炙人口的作品《美食家》了。我听了这话禁不住和他们一起大笑起来!
话题就这么又很自然的转到了我故乡的地方文化特色上来了。客人们都说虽才去了杨根思烈士陵园、宣堡古银杏林公园和参观了泰兴博物馆,但却已深切感受到这里的确是“红色的沃土,绿色的家园”。客人中我的一位杏坛同仁则说,游览古银杏森林公园时,他发现有一石块上刻了一首题为《种树》的诗,诗云:汗湿衣衫种树忙,只为后人留阴凉;莫道成材期尚远,破土已闻花果香。他说这首诗不仅写的是种树,也是对我们杏坛人的真实写照啊!我对其言深表赞同。
晚餐结束,我将客人送到华美达酒店下榻不表。
第二天早上9点,我们准时从泰兴华美达酒店向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出发,依然由我侄婿开车在前作引导。不一会,我们便到了黄桥镇北郊的纪念馆新馆。新馆很大,我和客人们一样也是第一次来这里。我们拾级而上,到达馆内,讲解员已立在那里迎候,这是我侄婿早就联系安排好的,所以很是顺畅。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共有八馆,我们依次由讲解员引领进入各馆参观,并听其讲解。在这里,我们被陈毅元帅当年只身三进泰州城的过人胆魄和气度及粟裕大将的娴熟的指挥艺术深深的感染了,折服了,不由得更加怀念这两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当年我新四军只有5000多人的实际兵力,而敌顽有30000余人的正规部队,在这样的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陈、粟巧谋施策,布兵排阵,结果出现了四方参战、两方交战、两方观战的战史奇事,最终新四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苏中站稳了脚跟。在这场战役中,黄桥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几乎是全家出动上前线支援新四军,而且几乎家家做烧饼,肩担、车推、手拎的慰劳新四军,为新四军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诞生了《黄桥烧饼歌》,黄桥烧饼也随之名扬四海!
从纪念馆出来,大家都说,来这里参观感触太深,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因而,为表纪念的纪念,便在这儿留了影!
出了纪念馆,我们即驱车来到黄桥古镇上,一睹这小镇的古韵风貌,并分别在丁文江故居及古巷口拍照留影。
因照片没有汇集,这里仅晒几张。
我因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就又单拍了一张。
离开黄桥古镇时,已是中午11时许,下午客人就回南京,我们不得不赶快奔赴我的客人们此行的最后一站祁巷,去看看这中国最美乡村上榜村,去赏一下这大城市所见不到的乡村田园风光。
开车也就10分钟吧,我们便到了。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了跑马场、芋园、果园、小南湖等,虽然行色匆匆,但这里的风光已经让客人们一饱眼福了,既有草原般的视觉,也有江南水乡的感觉,让人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到大江南北的风情。进入村里,牌坊巍峨,小河弯弯,河水潺潺,亭台楼阁,彩旗飘飘,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如入仙境。
我们在一家挂有“西南风情”招牌的农家歇了脚。就在这家吃中饭了。在这里我们喝了刚磨出的豆浆,喝了泰兴人一辈子都爱喝、到哪里都想喝的粯子粥,吃了泰兴人都爱吃的荞麦扁团,还有豆腐脑等,真正地让客人们在舌尖上领略了我故乡的风味,也让我对家乡的挚爱更深了一层!
这次,我陪客人游故乡到此也就结束匆匆的行程了。虽然行程短暂,但客人们对我故乡的“红色的沃土,绿色的家园”之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他们都说这美好的印象将会令他们永久难忘!朋友们临别时表示祝我的故乡发展更美好,我也祝他们人生更美好,祝我们的友谊天久地长,并愿他们有机会再来小城作客!
2017年12月26日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