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 古币、建筑与诗歌中的运河之城

关于一枚乾隆通宝的想象

阳光下,一枚清代古币斑驳。古币边缘凸起着锈红色赘疣,通体刻满流水与岁月摩挲的印痕。古币出自通州的大运河,“乾隆通宝” 四个繁体汉字仅仅指向了它时间刻度上的来处。大河无声,古币默然。
通州运河边,与古币对视。“乾隆通宝”表情冷峻,似乎完全洞悉了关于它的虚构故事。古币历尽辗转沧桑,自然不会嘲笑后来人的贫乏想象。何况,这条千里水路,曾经南下北上帆影穿梭,熙来攘往间当然少不了赶考的举子、运货的船公和押送漕粮的漕丁。更何况,故事里的悲喜彷徨、离合聚散,甚至故事外的恩怨情仇、生生死死,曾经轮回在这条千年水路中。

大运河上第一楼

大光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清代同治时曾重修。因位于通州石坝外,也称坝楼。明清两代,南粮北运至通州,户部坐粮厅于大光楼, 点验各省漕粮,故也称验粮楼。漕运鼎盛时,每年由江南七省转运漕粮达四百万石。在大光楼前,清点查验后,三成从土坝码头落涯上岸, 运至通州城内三仓;七成绕过石坝, 经通惠河直抵北京城东便门外,再输入京中各仓。明清漕运时代,作为漕粮转运积储重地的通州,堪称左辅雄藩,天庾重地。3000 里京杭大运河,通州是起航扬帆的始发地,也是落锚系缆的终点站,是中国历史地图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圆点坐标。
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沿大运河北上,八月通州陷落,一场大火,傲立运河边近四百年的大光楼化为一片瓦砾灰烬。当代重建的大光楼,楼高二层,歇山飞檐,灰瓦红柱。大光楼,恰如身穿大褂, 满腹故事的说书人,河边开场,静静地讲古。一声醒木响,列位看官, 吾乃是京杭运河第一楼,虽无黄鹤楼、岳阳楼得山水江湖之胜,因在通州城外,大运河边,倒也见惯了锦绣繁华。想当初,大运河上,万舟骈集,春秋祭坝,好不热闹。通州城里冠盖交驰,市列珠玑,端的羡人。乾隆皇帝过通州也曾登楼赋诗,诗云:“郡城埤堄枕河涯,烟树参差万树披。试上高楼眄空阔, 也应并入谢家诗。”凡此种种,且听我细细表来······300 年风流云散, 时空流转。河涯上通州城坚实的城墙早已踪迹全无,只留下一段残破的城基隐藏在运河商务区的现代化建筑中。但对岸烟树参差如故,云天空阔如故,3000 里京杭大运河亦如故。
又何止明清,通州,800 年漕运重镇,500 年畿辅襟喉,说不尽的悠悠历史,道不完的绮丽传奇。

古塔与古城

古塔名为燃灯佛舍利塔,也称燃灯塔。古塔凌云为通州八景之首, 可称通州形胜第一。塔身八角十三级,莲台如座,巉岩工巧,挺拔俊逸。北京大学燕园未名湖畔驰名中外的博雅塔便是仿照燃灯塔设计建造而成。
古塔古远,甚至模糊了年纪。据清[ 光绪]《通州志》载“后周宇文氏时建,唐贞观七年尉迟敬德监修”。 而明[ 万历]《通粮厅志》载“唐贞观七年建”。《读史方舆纪要》载“州旧城西北隅有佑胜教寺,内建浮屠十三层,高共四百尺, 创于唐贞观七年,历五代辽金元, 而始成为州城之形胜”。即便把建塔的时间坐标定位在唐贞观七年, 燃灯塔也已在河岸边矗立了千年, 而在那时,通州骨肉皆无。通州之名,始于金天德三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取漕运通济之意, 将大运河北端的路县命名为通州。他曾驻马于此督造南征战船,梦想着终有一日可以成就“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一统大业。此时的通州有郡名而无坚城, 直至元末还没有像样的城池。通州旧城筑造于明洪武元年,新城加筑于明正统十四年,至明景泰初年, 通州形成了新旧两城相接,五座城门并立的城池格局。千载风雨兴衰, 不见了巍峨峥嵘的城池,不见了万舟骈集的帆丛渔火,不见了霸主江山一统的壮志宏图。大河仍在,古塔依然,变幻了的只是河畔塔下的万丈红尘。燃灯塔身旁,一栋栋运河水乡商务别墅简约雅致。对岸, 高楼林立,一如当年的帆樯指天。新光大中心蓝色玻璃幕墙上,飘着云,流着水。燃灯塔历千年容颜未改,莲台塔座下的运河之城已是北京城市副中心。
先有燃灯古塔,通州则是后来的事。塔是通州现存最完好、最悠久的古迹遗存。可以说燃灯塔是体认通州的建筑性实体标志。当然, 绝不仅仅如此,在另一个维度,还存在文化和情感上的确证。前者是燃灯塔赋予通州的,而后者则是通州赋予燃灯塔的。

一只塔影认通州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副传奇对联家喻户晓,可能算是有关通州这座运河之城最知名的文学书写了。金元明清,吟咏通州的诗文不少,文天祥、汤显祖、王世贞、袁宏道、李贽、于成龙、龚自珍等名臣雅士皆有诗句存世。[ 光绪]《通州志》中甚至专辟出一节曰宸章,收录有康熙、乾隆二帝在通州遣兴抒怀的御制诗二十七首。这些一时之作,随着时光流转大多隐沦到古籍、方志黄脆的册页中,鲜有问津。有一首诗却例外, 在通州代代口耳相传,至今脍炙人口,堪称经典,甚至成为官方通州城市形象的诗文标志。诗的作者并不很出名,是晚清文人王维珍,诗题《古塔凌云》正与通州八景之首“古塔凌云”相合。其诗云:“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只塔影认通州。”名为《古塔凌云》,诗句却不仅仅只涉笔于古塔。潞河(即北运河)、水色、蒲帆、塔影,一首七绝,4 句,28 个字,几乎写尽了当时通州极具标志性的物象元素。即便到如今,通州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诗中的云光水色,潞河塔影仍在。而消失了的蒲帆舟楫,更能激起人们对于城市历史的缅怀和想象,从而让本就布局巧妙的《古塔凌云》脱颖而出,成为通州城市代言诗。这还不是《古塔凌云》传世的关键缘故,诗中弥漫的情绪更有穿越时空的重量。这种情绪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风雨兼程走过长途更短途时的一个深呼吸。这种情绪与旅途有关,“通州在京城之东,潞河之上。凡四方万国贡赋由水路而达京师者,必萃于此。”明清两代,通州是京杭大运河3000 里水路由南至北的旅途终点。
或许现代人真的无法切身感受到古人旅途的艰辛。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英国使团来华, 从天津经运河到通州,英使马戈尔尼用了近4 天。如今乘坐京津城际列车,从天津到北京半个小时就够了。明清时期的运河旅途仅从时间上衡量,就远没有这么快捷舒适了。
京杭大运河尽头的燃灯塔,凝聚了无数旅途遥望的目光。“一只塔影认通州”恐怕是对几百年间, 多少天涯行旅客抵达通州时最好的情绪诠释。
文丨张德虎

(0)

相关推荐

  • 北京通州运河燃灯塔(音乐视频)

    北京通州在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端,紧邻白河边有一座高高的13级宝塔,名叫"燃灯塔".介绍说古时候,凡是从大运河北上京城的船只,只要看到燃灯塔,就知道已经到了北京地界了."支 ...

  • 聞锺記郵 | 通州运河集邮研究会

    聞锺記郵(2171)通州运河集邮研究会 继京城大运河集邮研究会成立之后,北京通州运河集邮研究会8月1日宣告成立,,为沿京杭大运河的城市集邮增添了一支生力军.京杭大运河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

  • 大运河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

  • 通州漕运码头话今昔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全长2400公里,也是中国唯一的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两大人工,被形象的誉为"中国版图上的一撇一捺"即"撇--长城& ...

  • 【独家揭秘】| 一枝塔影认通州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和我的领导.战友一起游览了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 世界保留至今的古塔有数千座,中国古塔也有数百座,而矗立在京杭大运河北端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在中外古塔中绝无仅有.燃灯佛舍利塔,是中国 ...

  • 【城市眼】“光影下的建筑故事”:中美信托大厦

    中美信托大厦-远景鸟瞰(来源: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中美信托大厦-天潼路视点(来源: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中美信托大厦坐落于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河口地区,位于外滩北端历史保护区延伸地带和 ...

  • 坚持在诗歌中走邪路

    浪子磨刀啸长夜,狂客扶剑舞秋月. 誓将再摇英雄旗,挥戈直上荡天阙. 妓女走出妓院 宿舍在校外 出门几步,有处妓院 与医务室隔墙毗连 今早去上课 见一妓女走出门来 她走得坦荡 走得面无表情 晨风拂着死兽 ...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文学典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文学典故

  • 直通高考:赏析诗歌中“平淡”风格的奥妙

    看似寻常最奇崛 --浅谈古典诗歌的"平淡"风格 平淡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风格特点.平淡诗风在宋代更成为诗歌创作追慕的典范,被视为诗之极致高境而加以推崇.苏东坡曾说过:" ...

  •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三大建筑初露“芳容”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实现混凝土结构全面封顶.这是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规模最大的工程,也标志着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全部完成混凝土结构施工,开始向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竣工目标冲刺. 粮 ...

  • 旧上海淡彩速写|漫步苏河岸,微游老外滩 ,易沉静于古老而现代的建筑魅力韵味中~

    | 漫步苏河岸,微游老外滩 易沉静于古老而现代的建筑魅力韵味中 穿梭衡山路,静坐老码头 易迷失在石库门的深灰砖墙 沧桑藤蔓西洋楼的斑驳怀旧意向中 永不落幕的黑色线条 蜿蜒在白色的时间里 拾取吉光片羽 ...

  • 陈耀辉丨来自宇宙的叮咛——吉狄马加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吉狄马加 雪域之巅,那习习的风.盈盈的笑,令人迷醉,那圣洁清冽的泉水.繁花绽放的枝桠,让人沉浸.在这里无论是山川河流.岩石土地.云彩空气,都有自己的生命与灵魂.苦涩与甜蜜在这里共存,古老与新生在这里交 ...

  • 诗歌中的论战|附马列维奇年表

    俄国的未来主义活跃于20世纪初,这是一个文学与艺术泾渭不分的时代,大批作家与艺术家在一个屋檐下,共同在先锋派的语境下推陈出新,进行着一系列实验性的伟大的创新活动.1907年,马列维奇与克留恩结识.19 ...

  • 福安甘棠古城中心池头地面建筑正在拆除中

          福安甘棠古城中心池头地面建筑正在拆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