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只好鸟!以动物血肉为食,手段残忍,动物们却很喜欢它
在非洲广阔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这样一种鸟,它们大多出现在水牛、大象以及河马较多的河流区域,并以它们的血肉为食,或许你认为这些动物会极其厌恶它,但事实正相反,它们与草原上的动物为伴,时常悠闲的在它们身上落脚、休息。这类鸟名作牛椋鸟,它能够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的“两面性”。
说到这位经常在非洲动物身上落脚的“钉子户”牛椋鸟,就不得不从非洲热带草原的气候开始讲起。这里常年炎热潮湿所以动物们身上极易滋生寄生虫,它们饱受寄生虫以及虫蝇的困扰,尤其是在表层皮肤的褶皱区域经常有蜱虫以及虱子,这使得犀牛和河马等体型笨重的动物苦不堪言但又无计可施。
这时牛椋鸟就像救世主一样降临在它们身边,承担起了一个重要的职责——除虫。它们用锋利的爪子紧紧地把自己固定在河马身上,用自己扁而平的喙把河马皮肤表面的寄生虫、虱子、苍蝇啄食干净。如果附着在毛发茂盛的动物身上它们啄完虫后还会贴心的赠送梳理毛发服务。这也是长颈鹿、羚羊这种有毛发的动物颇爱牛椋鸟喜欢的缘由。
肩负除虫业务的牛椋鸟非常敬业,据说一只牛椋鸟一天就可以吃掉100只吸血虱子和上万只幼虫。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以为它是一种善良勤劳的鸟类,其实不然,在自然界复杂的生存竞争中,各类动物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或者小计谋。
在牛椋鸟尽心尽力为动物们除去害虫时,这样一幅看似和谐共处的画面背后其实暗藏血腥,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它的两面性。牛椋鸟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抓住机会毫不留情的啄食动物们身上的伤口,以此来吸食伤口上的血肉。如果寄主们身上的伤口不大,它就会利用自己锋利的喙来进一步啄食,伤口进一步扩大从而能使它获得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而这些伤口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愈合,同时还会招惹来更多的寄生虫和吸血虱子,所以牛椋鸟就如同获得了一张“长期饭票”,实现长期的食物无忧。
伤口的扩大会使得动物们倍感疼痛,但是牛椋鸟还有一个小把戏来讨各位寄主的欢心。为了保持长期、和谐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它为寄主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警报服务。牛椋鸟一旦在除虫过程中发现有猎食动物逼近,就会发出尖锐的叫喊声从而警示寄主们,接下来要注意防范或者尽快逃跑,这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无异于长了“第二双眼睛”,提供给它们一个逃离危险境地的时间。
所以在动物界的生物链竞争中,每种动物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牛椋鸟利用帮助寄主除虫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食物,这一手段无疑是聪明的:不仅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还会受到寄主们的热烈欢迎。除此之外,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与它一样有计谋有胆识的小动物,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