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四川乐山文庙:四美齐备,善念添一(下)
登上大成殿的月台,用力推了推门扇,既然丝毫推不出缝隙,致使完全看不清里面的情形。只能观看大成殿周围的情形,此殿与两庑间的夹角处各有一座阁楼,这是其他文庙没有的建筑。走近端详,左侧为崇文阁,门前的介绍牌称崇文阁为学宫藏书之所,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初予以重修,武大时期为法学院办公室,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办公。另一侧阁楼为尊经阁,介绍牌上说这里也是藏书之所,在武大时期为文学院办公室。
丹墀石
大成殿门扇
转到大成殿的后方,此处有一房屋,我猜测应当是启圣殿,然此处未挂匾,门楣侧旁有一坚形匾额,上写“乐山文庙文博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
尊经阁
山体的上方左侧还建有一些房屋,我看到有学生从那里出入,想来那一带仍然是作为学校在使用。
崇文阁介绍牌
关于乐山文庙的沿革,同治版《嘉定府志》中称:“嘉定府学(乐山县系新设,未另建,附祀于此)学宫,唐武德初建于旧州治南,明洪武初,州同知杨励重修。二十七年啮于水,知州杨仲钦、学正李敏迁于方响洞之上。天顺八年,训导曾智具奏,迁今地,在府治西北,国朝上川南道张能鳞重修。九峰屏峙,二水环流,一郡之胜也。”
崇文阁
早在唐代初年,乐山就建起了庙学,最初的建造地点位于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宋、元两代得到多次维修,明洪武年间,知州杨历又在原址予以重修,但由于大渡河河岸的扩张,致使到洪武二十七年时,文庙被水冲毁了。当时的知州杨仲钦组织人力物力予以重修。
另一块丹墀
在重修之时,杨仲钦已经考虑到大渡河在涨水时还会威胁到文庙,于是他想找一处远离大渡河的地方重新建一座文庙。经过一番查看,他在九龙山找到了一个新址,但此处地域狭窄,若在此建文庙,难以有气势,很多人都认为此处不宜建造庙学。
梵语柱础
之后不久,有人说乐山城北有一块地势平坦的开阔地,知州闻讯后前去查看,觉得此地颇为理想,于是他把文庙搬迁到了这里。又过了一段时间,人们觉得此地虽然宽阔,但是地势低洼,且临近岷江,一旦发洪水还会被淹没,于是当地人提议再迁新址。唐长寿在《嘉眉稽古录》中写道:“到天顺八年(1464年),训导曾智提出了高标山麓玄坛洞。人们看后,觉得此地后依'州之主山’的高标山,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山坡平缓,顺山势开拓扩展建筑用地十分理想,便决定把文庙迁建到此。开工后,挖掘地基,出乎意料地挖出了一块石碑,碑上有字是:'玄坛守此地,留与圣贤居。’意思是玄坛洞这个地方,是留给孔圣人居住的。士人们得知此事后,互相庆贺,说古代贤哲早已定好此地,文庙第三次迁此,真是得其所哉。”
后面的教学用房
经过三次搬迁,终于找到了合适之地,此乃我所看到的文庙。关于该文庙当时的情形,同治版《嘉定府志》简述说:“正殿三间,东西庑各五间,㦸门、棂星门各三间,棂星门外坊二,左江汉秋阳,右金声玉振,泮池一,居中,广可十亩,悉种荷花。”
可见明初时的乐山孔庙除棂星门外,左右两侧还有江汉秋阳坊和金声玉振坊,而今两坊未能复建起来,但却多了一道贤关门,不知这是何时增添的设施。文中提及当时泮池内就种满了荷花,不知我眼前所见的是不是当年的老种遗留。
管理处
关于乐山文庙明代中期时的情形,《嘉定府志》载有光禄寺卿马理所撰《嘉定州增葺庙学记》,该文写道:“愚观嘉定庙学,具四美,教学于斯者,苟失所从事,则四恶随之矣。按州学旧在城南隰地,沬水为害,始迁城中龙头山阿,未善,再迁北原,犹夫初也。天顺末,乃奏迁于兹玄坛洞所,掘地得石,刻云玄坛守此地,留与圣贤居,盖古哲所卜地也。今相其地,则奠位高幖之麓,遥连峩眉之脉,俯瞰四山,围绕三江,拱揖多态,环抱有情,趾基高明,卉木䓤郁,诚𤎆霏霞栖之区,凤翥龙蟠之所。盖三迁而得胜地,符合古贤所卜,此一美也。庙学由三迁以来,成化中,魏守瀚葺之。宏治初,张贰守楫葺之。迄今壬寅几六十载,坏矣。乡哲浙江道监察御史初亭程子,自辽东戍还,谒庙视学,慨然曰:方今法严赋繁,有司兴作,实难葺兹庙学,启充合任之。遂自捐百金,巨木若干,曰:兹义举也!从者听,于是郡守佐乐从出银米若干,师生乐从,出廪米有差,乡士夫义民乐从出钱榖。有差,经营维始,度材不足,忽江涨有大千章随涛而下,使舟子集于水浒俟,客至平值易之,小大足用,事出义举,官无科敛,材木自集,若有神相此二美也。”
大成殿后墙
马理很有观察力,他认为乐山文庙有四美,这段话先谈到了前两美,马理称天顺末年,朝廷批准把文庙迁到玄坛洞附近,修建挖地基时,挖出了一块刻石,上刻“玄坛守此地,留与圣贤居”。众人见此大为兴奋,认为这里乃是古代贤者所选中的建文庙之地,而他们再建文庙所选之地,竟然正与古人暗合,更何况周围风景十分漂亮。所以马理认为此乃乐山文庙之第一美。
屋脊上的神兽
他所讲的第二美乃是当地官员与百姓纷纷捐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且能买得巨木,明嘉靖年间,经过扩建的文庙因为年久失修有了些损坏,此时正赶上“嘉定四谏”之一的程启充返回故里,当年他因奸党诬陷,被流放到辽东戍边,后遇赦返回。他看到文庙破败的状况,同时想到当地的各种税赋已经很重,地方财政也缺钱,无法指望政府部门修复文庙,于是他想办法私下里筹集资金。程启充带头捐献百金及一些巨大的木料,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官员纷纷捐款,才使得文庙修缮工程得以进行。
大成殿飞檐
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因为用材较多,材料还是不够用。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时,突然从江水中漂流过来大量的木材,有人将这些材料打捞上岸,以公道的价格卖给了文庙建筑方。在马理看来,此乃神助,所以他说这是第二美。
不知这些大料是否用在了大成殿内,而今我无法入内查看,此乃乐山文庙寻访的一大遗憾。只能引用唐长寿在文中的描绘:“其中大成殿用材硕大,柱材优良,为四川所罕见。大成殿面阔5间25米,进深3间19米,高18米。歇山式屋顶,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内外28根柱子,直径均在90厘米以上,最大的金柱直径达1米,材料均是珍贵的金丝楠木。梁架用材规格亦大,仅椽子就用10至15厘米的方料做成。驼峰、斗拱装饰华丽,柱础用雅石做成,透雕精细的云龙纹等,多采多姿。”
乐山文庙碑
对于另外两美,马理在文中写道:“工始于壬寅八月,迄甲辰六月落成。庙殿增崇至五丈,广至八楹,浮柱皆十围以上,次葺两庑重门,次迁启圣祠于左,建文昌祠于右,次葺循良祠于前左,乡贤祠于前右,皆美大于前。次葺学门于外,次迄西葺号舍三十间、仓六间,次葺二门于内,曰诚敬。次葺三斋内号舍六间,次建阁于堂曰尊经,建楼于西曰崇文,次于堂后陟嵒之处,葺门二,曰自迩,曰自卑。其上岩葺亭一曰高美。迁敬一亭于高美之左,岩尊纶音也。皆美大于前,外迭石为垣、周一千五百余尺,募碉房,羗人营之,吾夏人不能为也。”
武大西迁纪念碑
马理谈到了文庙建筑用材之大,同时谈到这里还有文昌祠、循良祠、乡贤祠、启圣祠。另外还有学生用房三十间,尊经阁和崇文阁在那时已有之,但是今天已经看不到敬一亭了。马理在文中强调:“旧材之用十之一,石百之一,甓千之二,而已高明宏䆳、翚𣗥炳焕、甲于他郡,此三美也。工已料所余金,置水田二区,一田于峨眉天池,一田于夹江九盘,凡一项余,以赡教学,分巡佥事三石乔子曰:夫学成,不可无书。书在世宁,遂捐俸若干,购书万卷,储之阁楼,以惠学者。盖经史要书,无弗备焉。夫师生膳外,优以学田,业外博以诸籍,厚矣哉!此四美也。”
虽然是搬迁而来,但因为扩大了规模,使很多旧材不能用也不够用,经过一番扩建,致使乐山文庙超过了很多郡县,这就是马理所说的第三美。
名宦祠
而第四美则是当地官员捐款购书,使得这里的藏书多于他处。关于此文庙藏书的情况,河南按察使赵正学所写《嘉定州学储书碑》中称:“嘉州学储书,未始前闻也。嘉靖癸卯之腊,佥臬事关中乔公由南戸部卽中试敦悦而来也,服事树风,率先劝学,进师生考问志业,应若呜钟,经纬执事,申严课程。明年,喟书未备,捐俸三镒,购之江表书肆,得《十三经》《二十七史》《九十八子》及近代名家诗文集总若干卷,类储之,于是尊经崇文辄忽充栋矣。先是,公未至,州人程先生大新庙学,不烦有司,是岁适成形胜土木擅西南之盛,且以羡余治祭养之田。乃乔公复能储书以成之,师生业于斯,多识畜德于□其厚幸哉!”
乡贤祠
由这些都可窥得乐山文庙方方面面都很完备,参观完文庙后,我沿着院落的另一侧边走边看,在院中还看到了几处新修完的房屋,这些房屋都没挂匾,但是每个门下都立有一块介绍牌,这种做法与他处不同。
贤关门内景
走到大门口时,葛师傅还坐在门口守候着,我向他郑重是表达了我的谢意,走出贤关门后,又前往游客中心感谢那两位女士给予我的关照,之后乘上阿忠的车绕行到乐山西侧的一些市县,开了三个多小时,直到晚上近十点,才到达成都的酒店。一路上翻看着所拍乐山文庙的照片,同时感叹着今日的幸运。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