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机场和猪蹄而闻名的“流亭”,在老即墨县志中写作“刘亭”

通常来说,在辞旧迎新之后,人们的目光都会集中在“新”上,而“旧者”则会从视线中慢慢淡出。
近期在胶东半岛,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流亭机场和胶东机场之间的承接。在转场之前,很多朋友对流亭还充满了不舍之情。但在胶东机场正式运营之后,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去。
然而,新固然可喜,但旧亦值得回味。因此,本文就以“流亭”为主题,以地名文化为切入点,进行一番简要介绍。
按照官网上公布的现行区划,青岛市城阳区共辖八个镇街,分别为城阳、流亭、夏庄、惜福、棘洪滩、上马、河套和红岛。就知名度(在外地的知名度)而言,流亭和红岛应该是较大的两个。
说起来,流亭和红岛之所以会有高知名度,原因上还颇有相似之处。简而言之,它们的地理位置都比较特殊,同时又有特色美食。
红岛是因为地处胶州湾北部且盛产蛤喇而广为人知,而流亭则是因为有机场和猪蹄。相信多数城阳区以外的朋友,第一次听说“流亭”这个地名,都是在这两种语境下吧。
相对来说,“红岛”这个地名要比“流亭”更容易理解一些。虽然有的朋友不一定知道红岛由阴岛改名而来的历史,但从字面上也大体能看出来名字的含义。而“流亭”看起来就要抽象一些,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可能即便是城阳本地的人,一时之间也难以给出具体的解释吧。
如果只是单纯地看“流亭”这两个字,或许有人会联想到“流动的亭子”(或流水的亭子)。但根据史志资料的记载,这种联想可能并不准确。
在《崂山县地名志》(城阳区过去曾属于崂山县管辖)当中,对“流亭”这个名字的由来,一共收录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从“刘亭”演变而来。相传该处在古代最早由刘姓人建村,其名为“刘亭”,后来就以人名为地名,称“刘亭”,后来可能是因为姓氏结构的变化,逐渐演变为“流亭”。
第二种说法是从“流停”演变而来。据说在明初一支先民从外地迁到此处,由于此前历经辗转奔波,终于在这里站稳脚跟,为纪念此事,故将村庄命名为“流停”(寓意停止流浪),后转写为“流亭”。
第三种说法比较接近字面上的联想。建村时,附近的河边曾有一座“百斋庵”,庵前有亭,亭下有流水,故名“流亭”。
(《即墨县志》中标注的阴岛和刘亭)
而清代《即墨县志》中的记载,与上述第一种说法有重合之处。在当时的乡社地图上,即墨县西南方位标注有“刘亭”的地名,指的应该就是现在的“流亭”。
实际上,以人名为地名的现象,在胶东村落中并不鲜见。比如,莱西市的孙受和谭彪庄,根据地名资料的记载,就是取自人名。流亭倘若真是从“刘亭”演变而来,也属正常。
不过,就现在的姓氏结构而言,流亭之大姓,应属周、胡。根据即墨谱牒研究会的考证,“流亭周氏始祖周百乐,于明永乐二年(1404)从云南乌撒卫迁居流亭。周百乐长子道仪,二子始能,系流亭族人二大支。至今已传24代。”
而流亭胡氏根据记载也是明初从云南迁来。《崂山县地名志》引述《胡氏族谱》称:“始祖'仪’,于明洪武年间,由云南乌纱(撒)卫,徙居青州矮槐树,永乐二年自矮槐树迁即墨南乡流亭村。”
以此来看,流亭的历史底蕴其实也是挺深厚的。只不过后来随着机场等设施的建设,流亭给人们的印象,主要是“现代”而非“古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