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研,大备课,2021寒假在行动

以往在寒假真教研,大备课中,老师们愿意会花大量的时间思考自己要教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运用那些信息技术,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不是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
为了转变这一教研备课现象,华师教育研究院指导基地学校老师们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分析学情,运用“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从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转变到专注预期学习结果
华师教育研究院助力基地学校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努力思考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那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这样才有能产生高效教育教学质量。
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三个阶段:
确定预期结果,基于课标分解,教材整合,分析学情,叙写学习目标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通过相关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此来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当我们明确了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搞清楚意味着什么之后,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设计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等。
评价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难点,课堂传授,课上不能及时反馈,课后进行练习,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缺乏评价的大单元学习活动未指向目标达成,忽视过程性评价,收效甚微。
而目标、评价、自学、合作、点拨、反馈的一致性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我们发现如何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嵌入性评价,是一线教师必备的功课
传统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交流性评价相结合,一味的结果性评价会扼杀孩子,忽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交流评价中的追问能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探究,指向目标达成的评价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基于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情,叙写目标,评价先行,贯穿始终,提供支架,任务活动,及时反馈,形成成果,迁移应用。
基于“理解”的学习,“理解”不仅是了解、背诵,明白这么简单,基于“理解”的教学更要注重于学习的迁移,更意味着行动,而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迁移的环境和挑战中也成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
高质量教育需要高标准评价,高质量教育是指教育的优劣程度;没有标准,质量无法测评。
高中新课标的修改版的一个大亮点就增加了有三维目标上升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并配套了“学业质量标准”,这个标准需要落实到“大单元和课时目标”之中,因此目标评估首先应该突出标准,这是课标的基本思想——“依据学科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并运用‘学、教、评’一体化,是每一个学生学科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要成为一位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那个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传授者。
2021年寒假真教研,大备课,华师教育人在行动……(房涛学习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