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原理(二)推演物理通道,发现经气与脾胃的物理关系

原创 原子电 量道 原子电 2021-08-125

接上

把你的手心悬贴于脸颊,稍持片刻,便有热气滚滚而出。掌心冒出的正是“经气”,越是冬天,感受越明显。

有些人还是质疑那手心出来的到底是不是“气”呢?不如先放下疑问,继续探索…

一般而言,体况好的人,“掌气”的温度略低于“口气”0.30C-0. 50C左右(可以用红外温度计测量);口气基本上象征脏腑温度;掌气则是源自脏腑的经气经过运输后热损耗所致。

而口气温度高于口腔“肉体”,掌气温度也高于“掌心肉体”。气体的温度比肉体高,是因为气体的聚热效果强于肉体。

人体的经气主要出口有五个,手足心+脑袋。就拿手足心而言,它不是单纯的出气口,其中溜出来的热气会部分或全部吸回去。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足底受凉,寒气会跑到胃里去呢?

既然是循环气体,为什么要跑进跑出、多此一举?

那你知道人的温觉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么?先静思三分钟,再看下文….

你出门就说:今天的天气真热,你感受的是“空气之热”;如果在没有空气的太空,即便阳光很强烈,也是冰冷的感觉;如果手心不冒出经气,就会接触并感受外界的冷空气,从而手足冰冷;好比把手放在水中、贴在桌面,感受的是“它物”温度。

其实,体内出来的气体已经不属于你本人了,它们包裹你的手足、全身,制造一种外部环境、一种保护层,使你不冷不热、体感舒适。

人的意识,七情六欲、口鼻眼耳身意,全是从相对的运动中参考出来的,人的本体并不能直接生成意识。


驱动源▼

人体经脉主要有十二条,俗称十二经脉,那么人体就有十二条主管道,经气在里面运行,就像通风管道一般,必须有驱动源,风才能流动。

经气的驱动源正是“胃”,表面上是在排空食物,更重要的是压缩经气、制造动力。

至少有两点可以证明

1、胃24小时蠕动从不停歇。

2、当贲门与幽门闭合时,胃蠕动照常进行,胃腔就是个封闭空间,儒动产生的压力,使胃气去向哪里了?

胃蠕动的姿态如蠕虫行走一般,《内经》叫“虫动”,不过古人没有领悟到位,与经气的驱动原理擦肩而过。

如果单纯为了排空食物,为何不直接挤压,而选择复杂的虫动模式?为什么脾脏总是涨的鼓鼓的,遇到意外撞击时,一碰就碎?

所以古人通过经脉感传以及心灵感应确认脾脏的功能,这不是“眼见为实”的西医能观察到的。

不过,经脉里面的气、水、淋巴液混合现象倒是很好的佐证了脾是经气驱动源的出口之一,就像水泵的出口处,压力很大,脾脏是正压,所以鼓鼓的。

那么,脾脏的的淋巴液就有两个运行模式,一个从经脉,另一个从血管;血液需要淋巴细胞,经脉也需要。


物理通道▼

即便发现了经脉里面的气水等物质,即便有红外线热成像的实据,西医还是不怎么相信经脉存在的现实!

因为他们死心眼,一定要看到经气的“物理通道”,也就是说,类似于血管那种显见的固定通道。

他们永远都不懂,世界上还存在一种非固定管道,比方说,我们没有能跑汽车的公路,于是就用人力接龙搬运,可以采用固定线路,也可以随机调整线路;这样,人力通道永远不会消失,也不会停歇;而用汽车的那种,一旦公路炸毁,便中断运行了。

人体内一旦中断,便是疾病的开始。

所以,现实中的经脉路径即使遇到障碍,也容易调整过来,古人有“别经”之说,就是这条线不通了,便借道那条线去。

而十二经脉的初始理论是《足臂十一脉灸经》,是因十二条经脉中,有两条会经常“区间融汇”,或者说“主干道融汇”。

我本人中指根部受砸伤,由于没缝针,皮肉长愈之后形成了一个大疙瘩,后面两年内中指尖总感觉麻木酸冷。

在那其间,同侧腋窝似乎开了一个口子,时时流汗(液)了,汗量微小,但时刻都是湿的。

中指这一条就是心包经,经气从上自下来!

经脉的控制系统

人体内有无数个细胞,可以做接龙之用,聪明人就会问:这些个体细胞是怎么自行协调工作的?

其实它们有控制系统,在大脑,你看所有的经脉都路经大脑,你灸刺俞(shu)穴可激发感传,灸刺大脑更容易激发感传,而古人发现经络正是从占(脑)卜开始的。

至于大脑是怎么控制经脉线路上的细胞的,我在《量道》第七篇做了详细推演,有兴趣可以找找看,不过是付费的,呵呵!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