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此心安处是故乡(父亲的上海情结)
原创|此心安处是故乡(父亲的上海情结)
文/欢爸
时间/2008-09-24 11:58
【引言】十年前的心愿,拖延至今未能落笔,仅将旧文更新重发,惭愧、惭愧。
【注】2007年春节全家合影(欢欢尚未出生)。
【正文】原创|此心安处是故乡(父亲的上海情结)
父亲是1957年毕业离开上海的,先去了北京,后去了东北(我们姐弟三个都生在东北),1982年辗转到了安徽。
父亲很固执,一辈子对上海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
1996年退休后,居然只身回了上海,似乎这时他才能摆脱了很多的生活和工作上的羁绊,尽情地享受着回归故土的欢娱。
回故乡后的父亲又工作了十年。
这十年里,重新翻盖了老屋,并接来母亲同住,直到2005年拆迁,2006年春节前搬进了回迁的新居。
我携妻来上海是2002年的事情了,也是从小受了父亲的影响,对上海有种说不清的情结在其中。
一直以为父亲是分配出去的,知青、支边、支内三不靠的,再也无法享受政策,把户籍迁回上海,做个真正的上海人了。
2008年初,母亲陪老婆在医院做产检,偶然听边上一个陪女儿做产检的回沪知青提起,上海市有新政策,可以照顾原上海户籍外迁人员回沪投靠子女,只要有一个子女户口在沪的就可以投靠,而之前的政策是只要有一个子女在外地的,父母的户口就无法回迁上海。
去派出所咨询,果然如此。于是抓紧整理办理申请需要的各类证明,递交上去,经过三个月的等待,拿到了父母的户口准迁证,父母的户口终于能迁回上海。
这张照片照于2008年6月25日,是陪二老刚刚落好户口在金桥派出所门口照的。
那天,出了金桥派出所的门,父亲说了句:从走到回用了51年。
当时心里真是酸酸的,心情非常复杂。
之后每每想起父亲的话,眼睛里总是潮的。
那时起,便想给父母写篇回忆文章以兹纪念,但总觉得写的不满意,不能完全表达出父亲对故土的那份感情,十年未能落笔,拖欠至今,惭愧、惭愧。
最能诉尽父亲的上海情结,只怕唯有苏轼那句名句“此心安处是故乡”了。
【注】2011年7月23日,父母金婚宴上的欢欢。
从只身出关,到重返故里,父母执手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岁月。
今日父亲节,附《父母金婚贺词》于此,回味一番,父母安康、吾等不慌。
原创|《父母金婚贺词》
欢爸/2011-07-23 05:28
蔡家宅门喜事多,
友至朋归好快活。
福荫子孙此生愿,
王氏老妈功勋卓。
忠厚传家心胸阔,
贤良仁义无需说。
金色年华献火电,
婚后常无久居窝。
亲远难以救近火,
朋邻家事互衬托。
志翔云霄终思乡,
喜迁新高华灯烁。
儿女自立少繁琐,
孙辈康健亦不错。
同来沪上喝喜酒,
贺喜宾朋聚一桌。
【注】2019年5月1日,老爸在合肥大蜀山体育公园留影。
作者相关文章:
资源持续更新中......
【欢言趣语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