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张若澄传世名画赏析

张若澄(1721~l770),字境壑,号默耕,清代安徽桐城人,出生于桐城官宦世家。祖父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清代名臣,文学家,历任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父亲张廷玉(1672~l755),字衡臣,号砚斋,曾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被封伯爵,配享太庙。张英与张廷玉是桐城地区有名的“父子宰相”。若澄兄张若霭(1713~1746),字晴岚,是清朝少见的英才俊杰,21岁中进士,后迁侍读学士,官至内阁学士。工书善画,又“久直内廷”(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得遍观古人遗墨。以书画供奉内廷,其画作曾入《石渠宝笈》。

张若霭在扈从皇帝西巡途中,不幸感染风寒,英年早逝,年仅34岁。张氏兄弟感情笃厚,曾携手创作《秋山抚琴图》,为清廷内府所珍藏。作为皇帝侍臣的张若澄,曾三充乡,会试同考官,一主湖南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张氏宗谱》),历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学士,“壬午(1762年)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稽察中书科事务”(《张氏宗谱》)。然而天嫉英才,张若澄也是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49岁。张若澄流传至今的主要著述有《潇碧轩集》。

清 张若澄 兴安岭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石渠宝笈特展(2015.9.8)首次释出,之前仅见于出版物。具体规格不详。网上找不到更多的资料。事实上关于张若澄能够找到的作品和资料并不多,即使是百度百科等资料性频道,也都没有更多的资料可寻,甚至都没有标出张若澄的生卒年月。作品同样是少之又少,除了《燕山八景图》之外,大多是搞不清楚真伪的廉价拍品。

清 张若澄 葛洪秋山图 北京匡时2013秋拍 成交价86.3万元
      此画在拍卖会的名称为《秋山流瀑》,今按王季迁题签“清张若澄葛洪秋山图真迹”还其名《葛洪秋山图》。此为美国华人大收藏家王季迁旧藏,较为可信。从此画看,张若澄的画法与其兄张若霭略有不同,张若澄的风格文人画因素更强一些,而张若霭则更为写实,并吸取了西洋画法。

张若澄和他的哥哥张若霭一样,都曾经是乾隆近臣,也都是著名御用画家,同样也都是英年早逝。和张若霭一样,关于张若澄能够找到的作品和资料并不多,张若澄的资料甚至比张若霭还要少。即使是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资料性网页,也全都没有更多的资料可寻,甚至没有标出张若澄的生卒年月。

清 张若霭 张若澄秋山抚琴图 绢本设色 中茂圣佳2005秋拍 成交价19.8万元

张氏兄弟感情笃厚,曾携手创作《秋山抚琴图》,为清廷内府所珍藏。此图描绘的是高山流水间两位高士抚琴以表心志的情景。远处山峰直插云霄,山腰间云雾飘渺,一条瀑布飞流而下,两座楼阁犹如飞来之物,悠然停留在云雾之上。近处巨石嶙峋,松木丛丛,红叶点点之间,一位高士端坐在山谷之中,专心弄琴;旁边一高士,身倚巨石,目眺远方,似乎被优美的琴声所陶醉,又似被优美的秋日风景所吸引。整个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画作左下方款题:“恭仿赵孟频画法,臣张若霭,张若澄合笔敬绘。”钤印两枚:臣霭,臣澄。整幅画卷笔墨厚而能秀,虽然未能完全摆脱二王的“二迭,三迭”程式,但阴阳向背皆跌宕起伏,线条明朗有节奏,有元人超逸之风。

清 张若澄 松鹿图 纸本设色 保利2012春拍 估价120万元

说到《松鹿图》,很容易让人想到八大山人,因为八大山人画的《松鹿图》最多也最有名。但张若澄的《松鹿图》却和八大山人大不相同,他们正好是两个极端。八大山人奔放恣肆,张若澄则厚重沉稳。这或许和两个人的际遇与心境息息相关。八大山人国破家亡,浪迹山野;张若澄出身名门望族,身为皇帝重臣,意气风发。因此导致了两人画同样的题材,甚至构图都有些类似,但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两种情调。

清 张若澄 山水册 纸本设色 瀚海2009 成交价42.6万元

清 张若澄 花卉册 瀚海2013拍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