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你看到的宋朝母钱,可能都是假的!
在铸造钱币的过程中,母钱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不少泉友都以获得真正的母钱和雕母钱为荣,但是不久前,有泉友问文瀚乐拍:宋朝钱币的铸造量那么大,钱币版式那么多,为什么很少能看到宋朝的母钱呢?这个问题就要从制作工艺上说起了。
母钱源自于翻砂铸钱工艺,最早的母钱翻砂技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有了最初的母钱,后来到了唐朝以后,母钱翻砂法被广泛流通以后,才有了我们能看到的母钱。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古钱币的规制和视觉效果,每一枚精致的钱币都可以作为母钱。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说法,在铸造钱币的时候,为了考虑其实用性,母钱的制作往往有非常多的限制。
通常的理解下,母钱的材质主要是铜料,加上一定量的铅、锡、锌等金属辅助。但是宋朝却不一样,在不少史书中都明确记载宋朝钱币使用的是“锡母”铸钱,而最大的问题是,现实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可供参考的锡母钱,是否真的以锡来制造母钱,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广泛的认可。
锡这种材质很特殊,虽然成本不高,但是本身质地很软,难以保存,所以书中提到的锡母极大概率是含锡量较高的铜制母钱,从而与史书的记载产生差异,而且从现实的实物来看,宋朝铜母钱是存在的,但是市面上很多宋朝的铜母钱却并非是原产,伪造的概率很大,究其原因,就是宋朝母钱在很多地方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真正的母钱,尺寸相比普通钱币是要等比放大的,并非是直径大一点点,宋朝的母钱是一定要修穿的,要保证穿口没有毛茬。而且母钱往往会有使用过的痕迹,这在宋朝母钱上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钱体通常都不太平整,多次的翻砂挤压难免会对母钱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钱币的地章上,也往往会留下一层黑色的物质,这并不是锈,而且源自于铸造时使用的油渍,况且宋朝母钱由于含锡量较高,通常也不太容易生锈。
于是,当你真的看到一枚母钱的时候,往往能够从第一印象就判断出它是不是真正的母钱,需要细致分析比对的,大概率并不是母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宋朝母钱”的字口比较模糊,铜钱的尺寸差距需要用精确测量才能发现,甚至厚度与普通的子钱没有区别,或是没有任何使用过的痕迹,那就能确定这不是母钱。为了铸造优质的子钱,母钱的往往有很深的字口,往往尺寸要明显更大,往往需要在砂子里反复被捶打,不同的部位磨损程度也是各有不同。
北宋时期铸造钱币时会用到翻砂铸钱,在铸造的过程中会在母钱上留下非常明显的痕迹,如果用放大镜观察钱币的内郭以及外轮的中间结合部分,通常能明显看到铜质收缩的痕迹,而且母钱翻砂铸造子钱,往往会留下比较清晰的拔模痕迹,这种痕迹在铜钱的表面可以清晰看到,而在重点的浇筑通道和内郭四壁,则会显得比较平整。
除此以外,宋朝钱币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特点,那就是精铸钱币,这对于翻铸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工艺要求。在文瀚乐拍看来,这些精铸的铜钱很大概率使用的并不是母钱翻铸技术,而是直接使用钱范进行铸造,尤其是崇宁重宝、大观折十、宣和通宝这些颜值爆表的钱币,从制作水平来看,完全不像是母钱翻砂的成果。
至此,聪明的朋友们想必已经发现了,真正的宋朝母钱与其他朝代的母钱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些来自于技术水平,有些来自于皇帝的喜好,真正能够流传至今的宋朝母钱凤毛麟角。
文瀚乐拍曾经也看到过很多所谓的宋朝母钱,有的看不出使用过的痕迹,有的穿口不对,有的更像是非常精致的子钱,但实际上宋朝母钱的特征太多了,如果只是普通的看上去很美丽的钱币,即使再精美,如果不满足上述这些林林总总的条件,那也不是真正的宋朝母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