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两汉四百年13
周末坚持更新,累觉不爱。
十八、背叛项羽这件事
我曾经看过日本人司马辽太郎写的《项羽与刘邦》,连外国文人都惋惜项羽英雄了得,但谁又想过,为什么那么了不起的英雄项羽跟“痞子”刘邦打了四年,屡战屡胜,最后却落得乌江自刎呢?
后来刘邦得了天下,诛杀异性诸侯王,于是大家连带韩信、彭越和英布也一起惋惜了,总以为好汉们真是选错边了。
我在前文里说过,项羽是不成功的秦始皇。
项羽跟天生贵族的秦始皇一样,眼睛里根本没有普通老百姓。
他会为了一个认识的普通士兵的受伤生病而哭泣,但他却能很轻易的发出杀降和屠城的命令。
他的怜悯、仁慈是一种自恋式的投射,韩信评价是妇人之仁,真的是侮辱了妇女。
我作为一位女性作者,读《史记》的时候,看到项羽竟然把王陵的母亲的尸体给烹了,都诧异了半天。
想到齐地那些无辜被屠城的老百姓,更是忍不住叹息,这些人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楚军固然是武力天下第一,只怕军纪比暴虐之秦还要来的糟糕。
那么,你让天下任何一个有仁心的人,有正义感的人,如何去接受这种暴君呢?
刘邦的老乡王陵当初在沛县的时候,跟雍齿都属于地方根深蒂固的土豪。
后来刘邦当了沛公,雍齿委委屈屈的跟了刘邦,因为心里不服气,最后守丰邑大本营的时候,被魏相一诱惑,就带着地盘投降了,把刘邦差点没气死,打了三次才打回来老巢。
王陵比雍齿要傲气,看不起直接另扯旗帜开干,想想看,当初刘邦打流飞的时候还兄事之,转眼到老刘手下打工?
想都别想!
王陵大约也是庸中佼佼,自己在南阳一代发展,打下了一大片地盘,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他,给封了个穰侯。
后来楚汉相争,王陵不知道怎么就回心转意,加入了刘邦的阵营,结果自己的母亲被项羽给抓起来当人质了。
刚开始,为了拉拢王陵,项羽对这个老太太挺客气的,待遇给得相当的高。
王陵是个孝顺儿子,看到自己的老娘落在项羽手中,便派了使者过来探望。
这位王老太性格非常刚烈,私底下跟使者说,汉王是个长者,将来一定会成功的,让王陵好好跟着他,不要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有别的想法。
说完就自刎在使者面前。
这一下子惹得项羽气急败坏,把老太太的尸体给剁成肉酱煮了。
这世界上的人,都是好生恶死的,除非真是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步。
而今的历史书都没有说,到底西楚国是个什么情况。
王陵的母亲在跟项羽刘邦都接触过以后,便认定了项羽这个人是个祸害,王陵只要跟着他,迟早完蛋,到时候母子双双殒命,还不如自己死了,成全儿子。
那么一个老太太到底是看到什么,才会有这种想法呢?
我们看另一个背叛项羽,投奔刘邦的人吧。
这位就是在历史上以智谋闻名的陈平。
《史记》里很少写一个男人长得好看的,但《陈丞相世家》里,着实把陈平夸了一下,说“人长美色”,就是个高个大帅哥。
项羽是个以貌取人的人,鸿门宴上见到樊哙都夸人家长得雄壮,看到陈平这种一表人才的,当然也喜欢了。
所以陈平到项羽手底下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楚汉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有位殷王司马卬加入到汉王队伍中,这让项羽很生气,于是封陈平为武信侯带着军队平叛司马卬。
司马卬一看哎哟西楚国来打了,立刻投降,于是陈平取得殷地,也没杀司马卬,就回来复命。
项羽一看,办事效率很高,心里很高兴,提拔陈平当了都尉,还赏了二十溢金。
等到陈平一回来,刘邦又派人过去殷地,司马卬立刻又投降了。
项羽很生气,认为自己被陈平骗了,要杀了他。
陈平这种很会搞人际关系的帅哥,当然会提前接到报信的,于是扔下金子和都尉大印连夜逃跑,投奔刘邦。
当时楚汉战争,小弟们选择跟谁的时候,大家反复,这都是情有可原的。
项羽作为领导,开始没有交代一定要灭了司马卬,后续也没有给出清晰的处置措施,一听说人家又投降了,第一时间不是反思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消灭让他生气的人,把问题都怪罪到下属头上,这种领导,谁跟谁倒霉!
王陵的母亲如果被项羽带在身边,好好“招待”了一阵子,天天看到都是这种情形,焉能不怕?
再看刘邦,平时在县里就有好名声,亭长慷慨豪迈没的说。
至于容人雅量,雍齿都那样坑刘邦了,只要表现出自己有用的一面,照样留着领兵。
我们也不能把王陵的母亲想得太有智慧了,一眼能看穿刘邦能当皇帝,但跟着项羽,无论赢不赢得了,一不小心就是死路一条,为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只能自杀劝阻了。
后来陈平到了刘邦阵营,出主意针对项羽阵营搞离间计。
好多人看了陈平给的计策,十分不以为然。
所谓六出奇计里离间范增简直拙劣:
当项羽的使者到达汉营的时候,刘邦派人以最为隆重的礼节来接待项羽的使者,非常地殷勤有礼。过一会儿,刘邦自己过来了,一看是项羽的使者,假装非常吃惊,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臣,原来是项王的使臣!”说完掉头就走。然后好吃好喝的都被仆人给端走了,而是换上了粗茶淡饭,把使者给气得半死。
另一方面,陈平又通过老关系,花大价钱到项羽的军营里散布范增和钟离眜对项羽不满的话,意思是这两位都想跟汉王勾结起来,图谋封王。
结果项羽就上当了,让范增退休回家,不重用钟离眜了。
这世界上,只有好用的计策和不好用的计策,如果这么“拙劣”的计策都成功了,那只说明项羽自己有毛病。
我之前讲过“亚父”跟项羽之间矛盾的关系,彼此之间本来猜忌就大于信任。
楚怀王是范增一手扶立的,项梁死了以后,楚怀王立刻就能亲手掌握军政大权,这说明楚怀王已经形成了利益集团。
后来项羽逼着楚怀王搬迁,又让楚国老贵族杀了怀王,但项羽真的能清除怀王势力吗?
项羽留着范增,那是有需要,他需要一个文官体系来为自己服务,但他根本不可能信任这个体系的头头范增。
所谓范增是得长疮死了,我们就不去猜测死因,但他就是没有长疮死,难道还有办法活下去?
项羽从来都不是个心地善良之辈,他的善良,同情心都有附带条件,就是让自己感动,无法感动自己?呵呵,你就是路人,就是蚂蚁,可以随便弄死。
项羽这个性格跟某个恋爱脑女星一样,看起来为爱疯狂,其实不过是给自己的任性找借口罢了,要是看到别人有对不起他的可能,呵呵,你就等着怎么死吧!
钟离眜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点,大约项羽把他当成了可以考察的对象,没有下手,放在一旁观望。
事实上,项羽对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猛将都还相当宽容,因为他有信心能武压对方,就好像小心眼的女星们,对于长得困难的女助理,往往非常能原谅别人的错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恋。
项羽并非是中了陈平的离间计,而是陈平给了项羽一个台阶,让他的中二自恋症再次爆发,坚定了干掉范增这个祸害的决心。
范增拥有的权力太大了,“亚父”这个光环让项羽自己哑巴吃黄连,没办法下手,刚好陈平帮了个忙。
其实人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项羽跟刘邦在荥阳相持28个月,固然是一直在胜利,但刘邦却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只要一息尚存,就会从角落里爬出来,重新活蹦乱跳。
项羽一定很焦躁,像他这么自恋的人。
结果自己的后方又不稳,英布在那里搞起了游击战,动不动就断一下后方的粮道,动不动就打一下西楚国的城池。
项羽自己不回来,谁去谁被英布收拾,自己领兵回援,英布跑的比兔子还快,疲于奔命。
项羽一定会迁怒于人的,史书上没有说,但既然陈平都险些被杀,其余的人,只要敢于承担责任的,KPI考核不达标,立刻就会被干掉。
于是剩下的人,人人一肚子火气,要么垂头丧气。
从前楚霸王靠着烧杀抢掠的野蛮凶悍,收服了部下的心,现在不得不跟刘邦在这里搞持久战。
打下去,越打越不是个滋味。
于是项羽的野蛮劲又上头了,决定搞人质勒索。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正妻吕雉这时候都在项羽手上,当初彭城大败的时候,项羽一口气把刘邦的家人俘虏了一串,扣在手上这么久,都没下毒手,我想可能是不屑。
等到打仗打急了眼,这就要看看自己手上到底还捏着什么牌。
于是放话,刘邦不投降,就把他爹给煮了。
刘邦的流飞也不是白打的,立刻就说了一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了你爹,肉汤分我一杯?
最后让项羽打消这个想法的还是项羽的叔叔项伯。
这位项伯也是个奇人,可着劲给自己侄子挖坑,最后一张报名的王牌都稀里糊涂的给放掉了。
刘邦为了得到人质,派人过去跟项羽讲和,讲和成功,人质释放,最后一个使者却在胜利之后辞了刘邦的赏赐,跑路了。
可见使者心里有愧,他对的起刘邦,对不起的是项羽,这时候刘邦刚划了楚河汉界,使者就知道这事不对,那么在中间调解的项伯,到底是几个意思?
如果说鸿门宴上放了刘邦,还能归结到情有可原,或者是人比较糊涂,又或者是贪婪上,到这会子,还帮刘邦说话,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退路,寻求投降了!
后来项羽死了,项伯被赐姓刘,还当了一个侯。
事实说明一切,项羽就是没有亥下之战,都早已经众叛亲离了。
这样的楚霸王,又有什么资格跟刘邦争夺天下呢?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差不多算是中国现代电影史上的一个高峰,看着陈凯歌导演很着急的想攀越,憋足了劲讲道理,又讲不出来,我竟然很同情。
《霸王别姬》讲的是忠贞,霸王最后落得只有一个女人虞姬为他去死,只有一匹马陪着到末路,真的是够惨。
但所有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不能怪别人不去死。
刘邦被打得嗷嗷叫的时候,人家屡败屡战,死不退缩,遇到危急时刻,有纪信救主,有周可不降,当然,还有永远忠心耿耿的老车夫夏侯婴守在身边。
为啥到了项羽这里,就只剩下他自己个了?
说白了,项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大家为之付出生命去捍卫了。
一开始,项羽能用自己的胜利,单挑秦王朝最厉害的长城军团、章邯军团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西楚霸王这个名号让诸侯颤栗,让怀王势力垮得一比。
当他不能继续胜利的时候,一切弱点毛病都被放大了。
从项伯开始,都觉得自己把宝贵的忠诚卖给项羽,简直是脑子坏掉了。
更何况这时候,韩信占了齐地,全歼了龙且部二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