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意气风发的诗,且读且珍惜吧,否则只剩下沉郁顿挫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

内容来源 | 杜甫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说李白,必说飘逸绝尘,说杜甫,必说沉郁顿挫,这样总结两人的诗风,虽然没错,但未免刻板了,毕竟谁又是天生就注定了要郁闷到死呢,杜甫虽然中晚年成天郁郁,但别人早年间也有过李白那样的狂放啊,《望岳》不正是这样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写过好几首望岳诗,一首五言古诗,写南岳衡山,一首七言律诗,写西岳华山,这两首诗都作于杜甫晚年,尽是失意,而这首写东岳泰山的《望岳》诗,作于杜甫早年,此时他还没有经历仕途坎坷,也没有经历国破家亡,年轻的杜甫也是意气风发。

“岱宗夫如何”,宗就是宗主、领袖,五岳名山以泰山为首,因为《孟子》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在此之前,没有到过泰山,但作为儒生,从小也是读孔孟长大的,对泰山肯定早就如雷贯耳了。所以他一来就写“岱宗夫如何”,夫是一个语气助词,还没见到泰山呢,感情就已经喷涌而出了。如今来到泰山脚下,果然了不起了不起。一片茫茫大山横跨在齐鲁大地之间,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是“齐鲁青未了”。

先写未见泰山之前的期待,后写见到泰山之后的惊叹,开头仅两句,已经把那种从期待到惊叹的情感,传递到读者心里了。

“造化钟神秀”,造化就是创造天地的神灵,钟是凝聚,就说造物主真是对太过偏爱了,把天地之间一切的灵秀美好,一股脑全都给泰山了,这是杜甫见到泰山后的第一印象,是整体的。

接着“阴阳割昏晓”,向阳为阳,背阳为阴,你如果是一座小山,阳光直接就照完了,那还能分出阴阳呢,所以说“割昏晓”,阳面已经破晓了,天亮了,阴面还黑着呢,泰山之高大广远,简直能把大自然都分割出阴阳、昏晓,是极写泰山之雄伟。

对泰山有了整体印象之后,就开始登山了,“荡胸生层云”一句依然是写泰山之高大,有多高呢,高耸入云,所以当我登山时才会感觉到,那天上的白云,一片一片地飘荡到胸前。写完高大,再写广阔,“决眦入归鸟”,眦是眼角,决眦就是把尽力把眼睛睁大,眼角都好像要裂开了一般,说泰山上的视野如此广阔,任你鸟儿往哪儿飞,我都能尽收眼底。

这两句不仅对仗,而且颠倒,但十分灵活,本该先看到层云,然后再荡胸,先看到归鸟,再决眦,杜甫都用灵活的笔法颠倒来写,怎么说呢,反正一般人不敢这么炫技。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顶,那时候再向下看,茫茫天地都匍匐在我的脚下,这就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概。从“望”到“凌”,从“岳”到“众山”,这两句结尾,是何等有力啊!

这是年轻的杜甫啊,仅24岁,就诗而论,这当然不是杜甫最好的诗,但这首诗中的气概和精神,理想和意志,是唯有少年人才能拥有的,再过不了几年,一场安史之乱,少年杜甫即将老去,这样的诗,且读且珍惜吧!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