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有个“四栖狂魔”

麦家在《人生海海》一书中这样说:“人这一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这句话,可否翻译成:面对无常世事,学会知足,如此可抵岁月漫长?

人活着就是一团行走的欲望,有的人为拥有多少金钱或多少房子去劳神费力;还有的人为了常人思维里认为不正常的事而牵绊一生,乃至一念成魔。

我认识一个人,曾经开玩笑地说他是四栖狂魔:藏书、旅游、集邮和写作。这四大癖好(为什么说癖好呢?因为这是一种“病态”,是一种无可救药的执着)除了写作剩下的都是烧钱的主儿。

对于藏书,让他一念成魔的诱因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他第一次接触了《大众电影》杂志,那个时候的《大众电影》杂志在全国是独一份的,发行量曾经达到了960万份,等于每一平方公里土地就有一本杂志,这个发行量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现在想想真是令人难以想像。

那个时候文革刚结束,“大众电影”刚“解放”复刊,份额受国家计划严格掌控,段瑞成大师时任邮电局报刊发行员,他说那个年代能订上一本《大众电影》杂志,就等于现在的人能开上宝马、奔驰!到现在已经43个年头了,这40多年的杂志,他一期不落全部珍藏着,其中有好几年还是半月刊即每年24期。

五年前,《大众电影》杂志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前发起了一个寻找老读者的活动。编辑约他写稿的时候,正值“七夕”前夕,他因参加沂源县“星火义工”组织在大贤山织女洞的“七夕牛郎织女”艺术节义工活动错过了审稿日期,他说,如果能去的话,那个站在斯琴高娃身边给斯琴高娃老师发奖的就是他了。

三年后在潍坊,在峡山国际微电影春晚,他参加一个“李清照文学奖”颁奖活动,与斯琴高娃、杨在葆、丛珊他们近距离接触,并且与斯琴高娃老师有过简短的交流,这弥补了那次吉林金鸡百花电影节没能参加的遗憾。

因为一念成魔,这些年,他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路磕磕绊绊走在求书的路上,去济南,去张店,去日照,只是为了见见他心心念念的张炜、赵德发、毕飞宇、莫言、阿来、苏童、格非、张平、梁晓声们。在山西汾阳待了九天,也是为了和其中的“茅盾文学奖”得主们见一面。

2019年在济南“翡翠山语城市书房”开幕典礼上,张炜在开幕活动发言讲话中特别提到有他从老远的地方赶来,让人特别的感动。

每个人癖好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地方是很折磨人的事,得之所幸,欲求不得就很糟糕。比如《世界文学名著文库》200种240册他收集了也差不多150种左右了,后来因为这个系列的个别品种,特别是那“十大缺本”每一本都到了3000甚至6000块钱,他只得放弃了。

比较大型的套书丛书,有《中国文库》,《中国文库》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版了五辑,每一辑100种,这其中文学艺术方面的差不多每一辑有二三十种,这五辑就有150种左右,他基本上都收集到手了。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他也有好几套了,《辞海》每十年出版编撰、出版一次,他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七个版本儿了,他收集了至少有四个版本,特别是2019年版(因为某些原因拖到了去年才出版)的第七版,他一次就购买了两套。

也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他收集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典文学鉴赏辞典”系列老版的,全套20种25巨册全部收集到手,现在新版的他也全部收集到手,由此可见他对这个书系的喜欢程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译文出版社开始出版了一套《世界文学名著珍藏本》,一共20种,24册,这套书用的是金色的封面封底,有彩色插图,装帧设计特别漂亮,当时定价相比较于那个年代的收入而言也非常高,他也一本不拉全部收集到手。北京出版社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北京长篇小说精品系列》丛书一共20种,他也收集到17种了,但凡网上能找到的都买来了。这套书他知道得很晚,大约是前年吧,他从网上见到一本以后感觉非常喜欢,便去孔网搜了搜,不到一周的时间全部买到手,为此他就很感慨。

一个中年男人的行走,更多的不只是简单地去劳筋累骨的机械运动。他心中有着一份不可名状的义务和慈爱,仿佛是替生命中的另一个人去完成,去笃行。他说,有一年他上着班,基本上没有请假出去旅行了37次,几乎每一个星期他都出去走走。现在已经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全国各地基本都去了。泰山去了九次了,箭扣长城去了五次了。停不下来的感觉,有人会说他有病,甚至是说又病了。他承认“我有病,且病得不轻。”

读书和旅行,是一条不断交替重叠的路。山东十大名山,他已经去了六个,这其中蒙山的龟蒙、天蒙、云蒙、彩蒙这四大蒙,他去了三个,他数次去江南,去过华山、九华山、五台山,黄山去了两次。

从上世纪1986年开始他还开始集邮,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并且订阅《集邮》杂志到现在为止也已经35年了。曾经上世纪1997年香港回归那一年,因为香港回归这个大热门,他订了12套邮票,这十套邮票差不多要半年的工资,还有他平时喜欢收集一些大版、小版之类的整版邮票,有时候一版邮票就需要一个月的工资。随着社会的发展,集邮,对于收藏者来说,是一条没有回程的路……

写作,是他四大癖好中,唯一一个不用花费金钱就能完成的,但是写作的阅历和积累,是建立在另外三个癖好的基础之上——

2017年《济南的秋天》获“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并获“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称号;2018年《在路上一-箭扣长城穿越纪实》荣获“首届李清照文学奖”,《清明思恩——我的二奶奶》获沂源县“清明节征文”比赛三等奖,《怀念母亲》获“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征文大赛一等奖,《在济南访老舍故居》获“田园山居杯文学大赛”入围奖;2019年《你是我的牵挂》获“文学志愿者走进社会组织采风活动”优秀奖,《父亲的嘱咐》获济南市章丘区作家协会和济南百脉泉酒厂举办的“泉城壹号杯父亲节征文”大赛二等奖,《万祥精神聚民心,政策助民来致富》获沂源县“弘扬万祥精神,兴国新力杯”征文大赛优秀奖,《书中岁月》和《大山的情怀》获沂源县沂源县“统战一家亲,奋进新时代”“鲁源杯”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

2019年获淄博市散文学会“2018年度先进个人奖”和“突出贡献奖”,同年获山东散文学会2018年度“优秀会员奖”和优秀作品奖”,2021年获山东散文学会2019—2020年度“优秀会员奖”。

他的名字叫周士元,一个快60岁的中年男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因为一念成魔的癖好,他自己无法计算出投入其中的精力和金钱。但是,由这些癖好带来的另一种财富是实实在在的——沂源县城中社区的“最美书香家庭”荣誉,沂源县文化局授予的“书香家庭”,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市文化旅游局和淄博市妇联等等单位授予“书香家庭”荣誉就是最好的佐证。

人无癖好不可交。老周是个实在人,在很多人眼中是木讷、不善交际。我倒觉得,老周的内心有着年龄不符的善良和直白,因为内心简单才能成全了自己的四大癖好。老周还是个穷人,寥寥无几的工资犟犟巴巴支撑起了自己的坚守和执着的同时,他偷偷资助的一个寒门学子,目前在深圳有了自己的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