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的教育行动和思考

十年:我的教育行动和思考

——或许不像总结的总结

【刀按】上月,曾申报正高评选。照例,要有自我总结。尽管很多朋友说,你名符其实,当之无愧,但看那所谓的标准和要求,就知道难有胜算。但既然参加,总结还是要写的。所以,在各种繁杂的表格、资料外,有了下面的文字,“或许不像总结的总结”。

现在,结果已出,我自然在被淘汰之列。再看这些文字,其命运一如我当初的预料。不忍它们被埋没,因此放在这里,跟同道和同好分享。

要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实在犯难。即便只说任职以来的10年,也非易事。因为这10年,正是生命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段,也是自己感觉成长较快、产出较多的时段。

这10年,自己是真正用心、用力于教育的——所思所想,无非教育,所作所为,都在教育。便是结识和维系的朋友,也多与教育有关。2008年,本有机会离开,到更高层次工作,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仿佛,教育成了自己的“宗教”,自己就是每每思及念及就悲欣交集、情难自禁的信徒。或者,教育就是自己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其中游走、浸淫和呼吸——当一个人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全部,自己的所有爱恨,都纠结于此,牵扯于此,弥漫于此,绵延于此,我不想说这是爱,因为这已经超越了爱,至少超越了很多人在写总结时经常自我吹嘘和标榜的空洞的“爱”。

从2006年开始,经历了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历炼”后,我开始回归本位,承担全区的高中语文教研。说全区,实则只有三所学校,而且,是实力悬殊,几乎不在一个量级的三所学校,一所异常强势,另两所相对薄弱,近百位教师,水平自然参差不齐。通过每学期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不同方式的观课和议课,10年来,我参与和见证了这些教师的一点点变化——我知道,要转变成年人的观念多么艰难,但我依然尽力去陪伴他们:尽管作为教研员,有着培训教师的本份,但我始终觉得,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陪伴,所以,我一直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彼此陪伴,相互成全。多年来,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提升和成长,而他们在陪伴我的过程中,也受到我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进而触动了他们的点滴改变。教育,从来就是慢的艺术,教师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

我曾说,自己是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悲观而有理想,有理想而悲观,看似矛盾,实则是因为对教育的“应然”和“实然”的深切与深味。同时我也说,自己是积极的行动主义者。这10年来的种种教育行动,其实伴随着自己对教育的认知和理解,认知越丰富,理解越深透,行动也就越积极,越主动——事实上,这10年的教育行动里,没有多少是因为别人的要求,也没有多少是基于世俗的功利

比如,2007年我发起和组建的教师团队“知行社”,就纯属“自找的麻烦”。除各种交流和研讨活动外,每年出一本年度作品选,每年评选一位年度人物,每年举办一次年度庆典,每年写一篇作品选序言,每年给年度人物写三五千字的点评文章……这样的事,一做就是10年。没有功名,没有利益,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估计没多少人愿当这样的傻子,愿做这样的傻事。但我并非想要感动谁,或者得到谁的肯定和嘉许,而只是觉得,这有益于教育的推进,有助于参与其间的教师成长——他们的成长,就是最大的报偿,最好的奖励。二百多人的团队,不敢说每个人都有多大进步,但毫不脸红地说,他们中有不少人,因为这个团队而得到了成长与发展,他们中有不少人,因为我而对教育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更贴切的姿势,更适切的行动。

又比如,推动校园阅读,也并非我的本职。但从2010年起,因为我对阅读的倡导,也因为我的牵线搭桥,涪城教育开始得到中国滋根、梦想行动国际、心自在阅读等公益组织的关注和助力。两所“爱的书库”,一万余册优质精品图书,通过“漂流”的方式,覆盖区内近20所学校万余名师生,还有两个“梦想书屋”,24个班级图书角,还有丰富多元的阅读活动,日益深入的阅读理念,可以肯定地说,阅读,真正影响到很多老师,很多学生——这正是我所坚持的“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改变”,也是我所鼓吹的“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我曾仿写过一个句子:“推动阅读的手,就是推动未来的手”,我愿意这推动里,有我自己的力量。正因如此,我特别看重《中国教育报》授予我的“2014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尽管这一称号并非来自行政部门,也不为官方认可,就像我的“推动”,几乎都走民间路线一样。

再比如,从2015年开始,我和教育学者张文质联合发起的“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每年在全国征召两三百名一线教师,每年在一个省找一所学校为他们提供免费吃住,每年邀请十余位专家、名师到现场义务讲课,通过五天时间高密度、高强度的研讨、互动和交流,影响他们,改变他们,提升他们——这也是纯粹的公益,是没有回报的付出,但我心甘情愿。如果可能,我期望能用十年,甚至更多时间,陪伴这些老师,走更多学校,看更多山水,交更多朋友,了解更纷繁多样的教育图景和场景。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老师们对教育有更深切的体会,更深刻的理解——我把他们的变化,看作最好的回报,我把他们参加活动时废寝忘食的倾情投入,看成最大的奖赏:每每看到那些“走过场”的培训,那些“只管敛财”的培训,我便会为自己感动,为那些每年都盼望着7月到来、盼望着“行走”到来的老师感动——在前三届“教育行走”里,有不少老师,都是自掏腰包、自费前来的。他们的自觉,和许多人的“被迫”,形成鲜明对比。而明年、后年的第四、五届活动,已经基本敲定。

所有这些行动,对我而言,都是自发的,自愿的。尽管我知道,自己人微言卑,很多时候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始终坚信:教育虽不易,总有可为处——以我现有的能力和处境,或许很难影响和改变太多的人,但我一向认为,只要能够真正影响和改变一两个教师,就会有无数学生,因为他们的变化而真正受惠、持久受惠,这,或许就是我的“教育行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这样的意义追寻和价值追求,也体现在我所编写的那些书里,体现在我所做的那些讲座里,体现在我公众号推送的那些文章里。

我最先的几本小书,散文也好,诗歌也罢,或者随笔,都不过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顾影自怜、孤芳自赏。但这10年来,我的所编所写,都关乎教育,关乎教师。尤其是2011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从禅宗的角度切入教育,通过对禅门公案及故事的梳理,尤其是禅师面对学僧时的态度和教法的剖析,挖掘出“禅里的教育”,打通了“禅学与教育的关联”,试图通过引领教师发现内心、回到内心而获得教育的幸福。半年多时间,居然完成了《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和《跟禅师学做教师》两本书——在国内教育界首开先河的说法是我没想到的,近40000册的销量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能够入选教育部《2014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更是我想都没敢想的,但是居然,这些都成了美妙的现实。

更美妙的是,有不少老师跟我反馈他们的阅读感受,跟我交流他们受书中理念启发而作出的行为改变,以及由此而得到的种种收获——思想的力量在于被传播,书籍的力量在于被阅读,每每想到,全国有数万名教师读过我的书,每每看到,报刊杂志和网络上他们的书评和读后感(仅我能搜索到的公开报刊上发表的,就有数十篇之多,网络上的不计其数,甚至有些硕士、博士论文,也在引用我的观点和说法),我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书,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更多的人。

只有源自观念的改变,才可能是真正切实的改变,只有源自内心的力量,才可能是真正持久的力量。所以就有了一本又一本新书,无论是我主编的,还是我独著的,无论是畅销的,还是常销的,无论是教师读物,还是面向学生、家长的教材——这些书里,包含着我的精力,浸润着我的心血,更重要的是,体现着我的观念,表达着我对于教育的体验和感悟,思考和理解。每每望着那十多本印有自己名字的或厚或薄的书,回想着已然过去的10年时光,我都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虚度,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10年来最大的改变,或许是让我这个原本胆怯于公众场合说话的内向者,变成了一上讲台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演讲者。江苏、福建、河南、安徽、广西、新疆、陕西、湖北、重庆、江西……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的200多场讲座,近十万人次的听众,让我能够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和主张,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怎么说,都是美妙的事情。更美妙的是,我的很多观点,很多说法,被老师们记在心灵里,放在行动中。“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我们都是燃灯人”、“努力营造局部的春天”、“我们正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想得美才能活得美”、“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写下就是影响和改变”、“所谓的爱,就是我在”、“即使不能力挽狂澜,至少可以不推波助澜”……这些出自我口的话语,经由他们的解读、行动和渲染,真正体现出某种意义上的力量,而这,既是教育意义的体现,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我因此感觉到很难与外人道的愉悦和幸福。

这也是我坚持做“微信公众号”的原因。两年多时间,300多篇文章,近8000订阅用户,这一切都说明,这并非大V的号,并非网红的“范儿”。但我依然坚持着不断推送,不断更新,依然用心用力地经营着,无论是开初的“刀哥看教育”,还是现在的“刀说话”。我期望能够藉此搭建一个平台,发布我的声音,汇聚我的读者——我是内敛自省的人,公号自然也做得沉闷无趣。我相信,能够坚持订阅,坚持点击的,必是真正关心教育的,必是有志于影响和改变教育的。也许他们不会记得我所有的文章,但,如果某篇文章或某句话话,碰巧能够对他们有所触动,有所警醒,我觉得就是意义。就像我讲座时经常说的,一两个小时里,如果能有一两个人真正记得一两句话,能够让他们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便是功德。

这样说,的确不够乐观,不够热烈,不够“高大上”,但我觉得自有意义和价值在。事实上,这样的总结,可能既不太像所谓的总结,也很难体现所谓的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贡献。但从心底里,我就没想把它写得太正而八经,太冠冕堂皇——我只当这是一次自说自话,是我灵魂的絮语,也是对教育的叩问。我甚至觉得,这些文字的命运本就悲凉、甚至悲惨,倘不能遇到真正用心的评审者,它们在被粗糙地翻过后,被潦草地看过后,几乎就不会再有别的读者;就像,倘不能遇到真正能够理解上述种种行动意义的人,我也只能再多一次被淘汰的经历。因为我说了,这10年来,我的很多教育行动,都是基于自愿,没有上面的委派,没有外在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来自官方的认可、肯定和荣耀。而这样的状况,要面对“推荐”、“评选”之类活动,自然难有胜算。

但我还是要说说自己对工作的理解。作教研员已近18年,从公立,到私立,甚至到培训机构,从初中,到高中,甚至流窜到小学、幼儿园,这样的“全景视野”让我深切觉知,教研员不应该只是研究教学,还应当研究教育。就像我时常说的,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科,只关注课堂,还应该关注学科和课堂以外的更广阔的世界,甚至是未来的、辽远的世界。因为,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教育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要教师如此,教研员应该先行如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指导必然有导向和引领。真要发挥这样的作用,显然不能只靠资格和资历,不能只靠直觉和经验,而要靠自己的行动和示范,靠自己的思考和观念,靠自己的言说和创见。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选择了这10年来的教育行动——我自己觉得正确的行动,也是我能够“自我授权”的行动。就像此时此刻,我随心所欲写下这或许不像总结的总结。

2017.10.18.

(0)

相关推荐

  • 2021年第24篇:教研随笔∣教育写作是教师表达与存在的方式

    教育写作是教师表达与存在的方式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了常州市第二十中学梁增红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2020年第8期上的文章< ...

  • 郭文娥 || 读 书 花 开

    又见郭学谦老师,他依然是微胖的身材,笑眯眯的表情,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就眯成了一条缝.他是那样的朴实而谦卑,只一个电话:"郭老师,关于教师阅读,我们一直在想办法,但总感觉还是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师少 ...

  • 教师专业阅读的三重价值

    今天,在临沂六中参加了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八位教师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听着他们或深或浅的感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看待阅读之于教师成长的价值?根据他们的分享,再加上 ...

  • 教育随笔|| 李宁:拨开迷雾见云天

    在一次下校调研的时候,偶遇之前关系很不错的同事,好久不见,聚到一起自然有很多话说,当她听闻我现在教研室上班时,随即满腹的牢骚也开始情不自禁的外溢,她开始对我抱怨最近让她头疼又伤神的课题,实在不知从哪入 ...

  • 神秘的精灵

    神秘的精灵 李广生 艺术创作离不开灵感.灵感一至,文思泉涌,妙语连珠,一挥而就,就像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在<文赋>一文中所言: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没有灵感,恐怕搜肠刮肚,殚精 ...

  • 《致教师》读后感

    教师是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有能力的人,老师还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塑造师,老师,为社会的发展.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也赢得了众多的赞誉,一 ...

  • 老师如何听课?

    大家好,我是阿木,这是我的一点点教学思考-老师怎么听课,写在26岁生日之际,送给自己,也送给亲爱的老师们,共享探讨. 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听 ...

  • 掌门优课重视榜样力量,让优秀影响优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在线教育的大众认知度及渗透率已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对在线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中科院<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网课市场白皮书>调查显示,家长在选择网课产 ...

  • 第1227期 || 肖乃宽:对中国教育的再次思考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美丽赏析: 一直在梦中约会董小姐的实业家肖乃宽说:很早以前,写过一篇关于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放在子午书院微信公众 ...

  • 教育学考研考前检测(十)|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全文共计1100+字,预计4分钟复习完) 梁漱溟 -winter 梁漱溟一直苦苦思索中国问题,同时是一个行动的巨人.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并融西方文化于传统文化之中,他从功利主义转入佛学,再 ...

  • 名师——教育问题的思考

    名师--教育问题的思考 李素怀老师一直思考着一些问题: "最近班级学生上课状态特别的不好?" "你觉得哪里表现不好?" "上课纪律不好,有说话的,有睡 ...

  • 阅读教育方法之思考——听张会娜校长谈阅读教育

    阅读教育方法之思考 --听张会娜校长谈阅读教育 驼人新城学校小学部  顿蕊源(授权) 听过张校长的阅读教学与家庭教育的故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张校长不仅仅是一位名师,还是一位优秀的妈妈,她一边关注孩 ...

  • 苏芒伙食费650一天不够?让大家误会了,《五十公里桃花坞》引发年轻人的思考

    勤俭节约是个人的涵养,需要教育培养.<五十公里桃花坞>,引发年轻人的思考.节目组澄清,大家误会了,苏芒没说过650元一天.乐了冷知识温馨提示:本文约980字,阅读需要约1分钟. ~分割线~ ...

  • 关于大学书法教育的一些思考 (给杨德树教授的复信)(2)

    (给杨德树教授的复信)(2) (此为笔者1994年末写给天津美术学院杨德树教授的回信,时已来日一年有余.) 漫谈大学书法教育之3 三.教师构成情况 日本的国立大学全部实行定岗定编制,所有教员都由文部省 ...

  • 儿童哲学,人文教育的“童真”思考

    文丨雪峰 · 主播丨涂山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不要等一个人的生命消失殆尽时,才开始教他如何生活.既然孩子们跟我们一样需要学习哲学,那我们为什么不教他们呢?"人文教育的初心是回归生命 ...

  •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五期---《教会自己如何思考》

    黄渡海读书会2020年第十五期---《教会自己如何思考》

  • “十四五”发展现代煤化工的若干思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2019年,我国煤制油产能921万吨/年,煤制烯烃产能136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478万吨/年,以及 煤制气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