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艺术,是读懂“自己”这本书

- 前言 -

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随着人生的起伏,阅历的积累,每个人都将面临这一灵魂叩问的时刻。对于只能经历一次的人生,我们该如何看得明白,活得幸福?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可能不会来自于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更深刻、更本质、更准确的理解。」

幸福和读懂自己,究竟有什么关系?本文将作层层解析,内容整理自泰普洛领导力年度系列新书《成长力觉醒》,相信对每一位追求人生幸福和成长的职场人,都会有所启发。以下敬请enjoy:

P.S. 留言区有赠书活动,鼓励大家看到最后…

| 全文共计5370字,预计6-8分钟 |

对幸福的追求,是所有人终其一生的渴望。也许有人会感激自己过去一些不幸经历,对生活有了不同体验,促使了自我的成长;但绝不会有人期望自己度过不幸的一生。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难得,幸福绝对是最美好却又最难得的!

- 1 -

我们的大部分挑战

都来自于幸福的两难:意义和快乐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对幸福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幸福就是快乐+意义——快乐,是体验当前的喜悦情绪;而意义,则是对未来长期收获的努力。

人们总是倾向于把意义和快乐对立起来,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通常是不快乐的,而快乐的事情通常也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很多人觉得学习和工作虽然有意义,但却很痛苦;打游戏和逛街买东西让人很开心,却没有什么意义。

两难的选择,似乎困扰着我们大部分人

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难免在两者之间做两难的选择:要么选择放弃个人感受,忍辱负重,奔波忙碌,追求事业的成功。

要么选择超凡脱俗,放弃事业追求,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追求快乐的生活。

这两种选择,也体现在我们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的两大学派之中,变成我们内心深处,不断泛起的两种处世哲学:入世和出世

入世的时候,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出世的时候,我们放浪形骸之外,今朝有酒今朝醉,全身心地享受当前的生活,不争不抢不求功名利禄。

竞争的加剧,让快乐更加得不到

在竞争不太剧烈、个人诉求可被压抑的过去,快乐和意义还能够二选其一。比如一些人,会强迫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他们会努力克制自己的喜好,竭尽全力地应对一些不太挑战的困难,把工作做的比别人更好,虽然工作不开心,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意义感。

还有一些人,会忽视工作的要求,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来做事,虽然工作表现一般,但也会被相对低的工作标准所容忍,虽然工作并未取得成效,但也能获得一些短暂的快乐。

我们的大部分职场挑战,都来自于快乐与意义的无法兼顾

在竞争加剧、生活改善的环境下,快乐和意义两者更加极端,要么都得到,要么都得不到。

就如同《新约·马太福音》所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会要求人们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面对越来越挑战的工作任务,如果没有充足的激情和才能,则很难把工作做好,无法取得优秀的表现,不能获得工作的意义感。

另一方面生活的改善,人们没有了生死攸关的生存压力,对内心体验的要求更高,如果长期被要求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则会导致内心产生非常负面的情绪体验,感受不到快乐,这样的工作状态既不健康,也不会长久,更称不上幸福。

社会加速导致的竞争加剧,以及生活改善带来的以人为本,这两种趋势之间的冲突,决定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各种严峻的职场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了我们大家熟知的选专业、求职、换工作、职业倦怠、中年危机等等。

无法妥善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就无法兼顾快乐和意义,体验到工作生活的幸福。

- 2 -

要体验幸福

请先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

在追求体验享受快乐和克服困难获取意义的两难中,如果只是一味注重自我的感受,而不顾对意义的追求,就会陷入享乐主义的空虚;如果只是要求自己迎合社会加速提出的要求,而不顾自我感受,也会陷入疲于奔命的充实。

在多数人的思想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想要享受生活,就必然无法获得成功,如果想要追求成功,就必然是不快乐的。

要获取更多的幸福感,就必须思考如何兼顾快乐和意义

想要获取幸福,就需要跳出条件的限制,思考同时兼顾两个选项的方法。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快乐和意义也是主观体验;同时兼顾快乐和意义,就是要寻找那些既令人感到开心,又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1. 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事情,会令你感到开心?

不同人的回答,大相径庭:有的人赚到很多钱最开心,有的人对个人能力成长最开心,有的人跟朋友相聚最开心,有的人能帮助他人最开心,有的人对想出来一个新创意最开心……

2. 再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事情会令你感到难受?

不同人的回答,也会截然不同:有的人受委屈最难受,有的人被他人约束最难受,有的人拒绝他人最难受,有的人对工作不按计划推动最难受,有的人对别人不听自己的最难受……

3. 我们接下来继续思考:那什么样的事情有意义?

划重点啦!

追求未来的满足与享受,依然只是快乐,而不是意义,最多只是一种延迟的满足。

「快乐」和「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没有人因你的存在而受益,你做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意义

努力读书,长大为官一任没有意义,造福一方才有意义;冥思苦想,著书立说也没有意义,启迪智慧才有意义。我们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活着就是全部的意义,如果没有人因你的存在而受益,你做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意义。

总体而言,快乐感的产生,是由于内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意义感的产生,是由于满足了社会他人的需求,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快乐的感觉,会受到内在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而意义的赋予,主要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由外而内的。

快乐和意义,是相互对立的两端:

快乐是获取的,意义是付出的;快乐是满足自己的,意义是满足他人的;快乐是自己开心,意义是让别人开心。

快乐和意义融合很难,但值得我们努力

想要获取幸福,就好像中国哲学阴阳之道一样,需要把快乐和意义融合到一起。这件事虽然困难,但值得为之努力。

兼得快乐和意义的幸福方案有了方向,那么每个追寻人生幸福的人,就必须要回答三个问题。

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理解,就是提升个人成长力的三个核心支柱:

1.我的快乐源自哪里?

2.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

3.如何具体地兼顾两者?

- 3 -

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曾说: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1. 自然境界的人

做事顺从自己的本能,就像原始人或婴儿一样,很少思考事情的意义。

2. 功利境界的人

做事以“对自己有利”为出发点,以“利害得失”,来权衡事情的意义。

3. 道德境界的人

做事会“正其义,不谋其利”,为他人和社会整体考虑,采取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4. 天地境界的人

了解到社会整体之上,还有更大的宇宙整体,在与宇宙统一中,了解做的事情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的事。天地境界的人,做的也是平常人做的事,但因为有了高度觉醒,对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充分的觉察,其意义就完全不同。

追求人生和职业幸福的过程,关键也在于觉醒,包括对自我的觉醒(我做什么会快乐),对角色的觉醒(有意义的事情是怎么样的?),以及对如何发展自我的觉醒(如何让自己同时获得快乐和意义)。

这三种觉醒,构成了一个人的成长力觉醒,就是《成长力觉醒》一书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期望读者能获得的真正成长的法门。

- 4 -

成长力觉醒包括:

对自我的认知,对角色的认知,对成长的认知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并管理好自己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那么在事情在开始的时候,结果就已经注定。

我们的个性,会一直掌控我们的行动,给我们带来各种不幸,让我们掉入各种重复的思维模式。到最后,我们会说这就是自己的命运。但实际上,这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带上的枷锁。

作为一名成熟的职场人,要摆脱这种命运的枷锁,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幸福,就需要不断地根据环境和角色的要求,结合自己本身的期望和特点,追求能力的持续成长,以满足外在角色和自己内在特点的共同需要。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个体需要客观、准确和清晰的认清楚三个对象,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对角色的认识,以及对成长的认识。

1. 对自我的认识

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认识自己,是人一生永恒的主题!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对自己没有深入认识的人,因为缺乏对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认知,会在生命本能的驱动下去采取行动:做自己喜欢做的逃避自己不喜欢做的,言行举止和喜怒哀乐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

本能驱使下的人,都只能追求肤浅的幸福,这种幸福就像动物饿了找吃的,渴了找喝的,困了找睡的一样,是无意识的。

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从小处价值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识别个人身上的致命短板,找到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重点,提升事业或职业成功的概率;从大处价值看,可以帮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更好地处理自我和环境的互动,获得职业和人生的幸福。

对自我的认知,不仅仅是对自我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表层认识,更要深入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因为这些特征,会对我们的行为和感受产生更大的影响。

而个人内心越是深入的东西,就越难以看清。

借助于心理测量的专业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比传统的内省更简便、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

对自我的认知,将在本书第二部分《认识你自己》的相关章节中展开,通过对人的逐渐剖析,结合CPI测评 ,引导个人进行深入的反思,准确地认识自己。

CPI测评 ,是一个从39个维度(如下图)全面评估人才冰山下的个性特质的测评,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企业选拔、评估和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2. 对角色的认识

角色的核心是价值,即个人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价值

“角色”是戏剧中的概念,是舞台上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形象。

人类学家使用“社会角色”,来定义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这其中不仅包括社会、他人对这个角色的期望,也包括了个人成长力觉醒。

认同这种角色后的主观表演,比如为人父母,普遍被期望关爱子女,养育子女健康成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很多父母也是按照这样的角色要求来采取行动的,这就是父母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不会写在法律、规章、制度的条款里,而是存在于人们共同的认识中,虽然不同的人在某些方面的期望有所不同,但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依然具有普遍共性。

比如作为学生,就会被期望努力学习,尊重师长;而作为子女,则被期望孝敬父母,关爱长辈;作为老年人,则被期望不要倚老卖老,为老不尊。

在为了达成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中,因为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需要不同角色(岗位)的相互配合,因此会有相对成文的角色规范和要求。

越是有效率的组织,这种角色的要求就越清晰。

这些规范和要求根据不同的组织和岗位而不同:在企业里作为领导者,则有组织的文化规范或领导力素质要求;在航空公司里的飞行员,则有严格的各类SOP的约束和要求。

每个人都会同时承担很多种社会角色,有多重身份:我们既是下属、又是领导;既是子女,又是父母;既是社区居民,也是城市的公民。

这些不同的角色,有的比较相近,有的非常不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作为一名员工,在公司加班加点,努力工作,通常会被认为是一名好员工;但从另一个视角,一个只顾工作,不顾家庭和子女的父亲,则很难被认为是一个好父亲。

每个人都会遇到角色的冲突,不仅是如上所示的角色间的冲突,在一个角色内也经常会有冲突。

比如在很多组织的管理岗位上,领导者经常被期望既要凝聚人心,又要能下狠心;既要着眼未来,也要关心当前;既要规避风险,又要创造革新。

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不可避免涉及到对不同角色,及同一个角色上的不同方面的取舍,因此认识到外在角色的要求,是个人觉醒的第二个重要部分。

只有了解了这些角色的要求,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么多角色中,做出取舍。

角色的核心是价值,即个人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价值。对于一个组织来讲,要实现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创造持续的价值;同样对于个人来讲,我们只有贡献自己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收获价值的认可。

那究竟要把个人的时间精力置于何处,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有效地创造价值;是在认识自我和认识角色之后,所做的重要抉择。

3. 对成长的认知

认识成长的规律和学习的原则,在适应角色要求的意义中获取内在的快乐感

有了对自我和角色的认识,我们就解决了“我的快乐源自哪里?”和“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这两个问题。

对自我的满足能带来快乐感,对角色的履行会带来意义感,但完整的觉醒还包括第三个部分,即“如何具体地兼顾快乐和意义?”

第三部分的觉醒,关键在于认识到个人应该如何基于对自我的认识、管理和发展,来选择和适应外在的角色要求

我们需要回答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原则是什么?是哪里不足补哪里,还是持中庸之道?是追求成为完美的个体,还是容忍自己的不足?是强迫自己做出改变,还是选择有更有效的方法?是放任自己的短缺,还是与他人相互补足?

对自我的管理和发展,每个人有很多既有的认识和方法,比如看书、听课、向人请教、实践锻炼等;也有很多原则和理论,比如木桶理论、帐篷理论等。

但这些方法和原理,究竟哪些才是适用的,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个人常常是缺乏深入思考的。

想要兼顾快乐和意义,就必须要认识成长的规律和学习的原则,在适应角色要求的意义追求中获取内在的快乐感,或者在追求满足内在需求的快乐中找到有意义的事情。

只有知道如何发展自己的原则和方法,才能指导个人真正实现成长,而不是白费力气。

- 5 -

自我的全面觉醒,就是禅宗的“觉”

有了对自我、角色和成长的觉醒,我们就建立了对自我的全面觉醒。

这种觉醒,就好像抽离出一个独立的自我,客观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既关注自己又不只关注自己;既满足环境又不违背内心;既能赋予工作意义又能从中得到快乐。

这类似于禅宗说的 “觉”。

有哲学家认为,人有了觉悟,并非就要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日常工作或生活的内容,同原来也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同那些“无明”状态下做事的人相比,带着觉知和觉察的人,他的人生会因为“觉”,而更加有意义,也更加快乐。

- 图片来源:pexels,unsplash

- 内容编辑: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

(0)

相关推荐

  • 什么样的生活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Letter to Me (In the Style of Brad Paisley) ProSource Karaoke - Letter to Me (In the Style of Brad P ...

  • 人生幸福课--​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

    备注:本文仅是学习此念:http://www.cinianchina.com/的文字笔录笔记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 略谈极简主义

    扪心自问一下,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年轻人的故事.乔舒亚和瑞安两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通过各自努力,并且获得不菲收入的情况下,仍然感到不快乐.不幸福,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在这个时候,他 ...

  • 一本书&一个囚犯&一份对生命意义的回答

    记得加个⭐️星标,这样才不会漏掉推送. 人类生命的意义或价值究竟是什么? 美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哲学的故事>作者),突发奇想,试图用一个哲学游 ...

  • 《麦琪的礼物》:如果你读懂了这本书,也就读懂了幸福婚姻的秘诀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神圣,只有使爱情神圣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毋庸置疑,神圣的爱情是一段好的婚姻得以延续的保鲜剂.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却认为:贫贱夫妻百事哀. 人们在主观上认 ...

  • 冯骥才:我至今还没读懂“人”这本书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 ...

  • 冯骥才​:我至今还没读懂“人”这本书

    春风十里 鹿先森乐队 - 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 ...

  • 读懂大自然这本书

    分享到:来源:文艺报 | 尹传红 2021年05月28日08:57关键词:科普 大自然 10年前的春季,我亲历的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天上午,我携4岁小儿在北京莲花池公园转悠,于一汪小溪间发现 ...

  • 读懂这四本书,看透男人女人心

    读懂这四本书,看透男人女人心

  • 过去一年,你读懂了几本书?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44 篇原创文章 当我准备列一个待写书评的书单时,认真回顾了过去一年读过的书,竟然只列出了 11 本.从我年均 200 本以上的阅读数而言,这个比例极低,这说明我真正读懂的书不多. ...

  • 书单 | 格局越大,越要读懂的15本书

    管理是什么?它是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发展,使得人.事.物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发挥最大的集体效益. 那些卓越管理者,也因而常引发旁人的好奇心,他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大局观从何而来? 一个人的格局在于他的 ...

  • 读懂这10本书,不论贫富,都能活出别人羡慕的一生

    说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成长方式,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无数哲人的不朽著作,构筑起人类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和思想的源泉--自然的奥妙.社会的本质.人生的意味.是非的对错--人 ...

  • 为何要读懂大自然这本书

    20世纪50年代正值二战之后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时期,美国的企业界为了经济开发而大量砍伐森林,由此导致污染严重.自然失衡.特别是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木材出口,美国农业部放任财大气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