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一中李展飞——《老师,应该留一点时间用来思考》

周末的班主任例会,刘校长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不能只顾赶路,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忙着赶路,没有时间看看路上的风景,欣赏一下鸟语花香,甚至于连自己为什么要出发都忘记了,只为了赶路而赶路。

想起了这样一则轶事: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实验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看见自己的一名学生依然伏在实验台上,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答:“在工作。”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呢?”答:“也在工作。”又问:“那么你早上也工作?”答:“是的,教授。”于是,卢瑟福批评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在一般人看来,只要勤勤恳恳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工作,总会有所成就的。但在卢瑟福眼里,仅有学习与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

什么是思考?大概就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别人看不出什么,而牛顿看了之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样是炉子上的壶水开了,别人见不到什么,而瓦特见了之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也许也是普通人与伟大的人的区别吧。

同样的道理用来解释学生们的学习,也能讲得通。同样的老师授课,同样的内容,付出相同的努力,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得差,中间大概缺的就是一个思考。

由学生,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老师。

许多老师,整天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尽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碌着,但教学能力无长进,教学成绩没多大起色。就拿备课来说,不少的老师从未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入研究教材、思考教法和学法上,而是把教学参考书和现成的教案当做最可靠的“不二法宝”,把它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并且把自己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和套路奉为经典、圭臬,悠哉游哉舒舒服服地混日子,稳稳当当按部就班“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独立精神的退化。

我们的班主任也一样,每天的班级的各种杂事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慢慢地变成了“维持会长”,每天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思考,也懒得思考。完全靠着自己的“经验”来管理班级。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一下名师的成长轨迹,就不难发现,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他们共同的品质,这也是他们实现从“教书匠”到“名师”转化的必由之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 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加以深刻思考,其经验也是肤浅的。

孔夫子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就是思考的重要性,如果不思考,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机械积累,而根本体会不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才能不断地产生新思想。才能指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人说,艺术家若没有思想,其作品就像一堆烂草。作家若没有思想,其文章就像抽干了水分的枯萎的花瓣。同样,对教师而言,具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现代教师所具备的第一素养,也是一位教师始终保持教育青春的关键所在。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一个被别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着的人,一个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人,还会有多少尊严?正如吴非老师在《不跪着教书》中所指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了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

李镇西老师也说:“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因此,一个善于思考、长于思考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显示出大气,表现出教育的机智,才能成为一名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教育者。才会拥有底气十足的品位。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照本宣科,不人云亦云,才能给学生带来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领略到教育的快乐、幸福,才能彰显教育的文化力、感召力,否则,只是一个混饭吃的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