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和中补虚治胃食管反流病
甘草和中补虚治胃食管反流病
《伤寒论》158条对表证误下损伤中气,外邪乘虚内陷,致寒热结于心下,气机痞塞,升降逆乱,遂成痞证,出现下利,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等症,用甘草泻心汤。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补中以治本,苓、连、姜、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以治痞,组方极为精当缜密。
我在临床上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满意疗效。
而对于偏于中气虚损而出现诸种胃痞症状者,改用甘草泻心汤即以甘草为君,佐以苦辛,以协调升降,中气得运,胃痞得化。
病例:
李某,男,48岁。
诉素有胃病史多年,时发时止,未能很好检查和治疗。近5月来,饭后胃脘痞满,胀气,嗳气,时或泛酸,食欲尚可,但食之即饱、稍多食则心下痞满不畅,大便或秘或溏,没有规律。
胃肠钡透示:慢性胃炎,胃下垂。他医治疗3月症情时缓时剧,未能控制病情,怀疑是否病情恶化。在外院做胃镜检查:胃窦炎伴轻度反流性食管炎。
来诊时脉微缓弱,舌苔薄腻。此中气虚损,脾胃升降失常。拟甘草泻心汤化裁:
甘草30g、制半夏12g、川连6g、黄芩12g、炒白术12g、炮姜4.5g、党参12g、藿苏梗(各)12g、枳壳12g、木茴香(各)6g、煅瓦楞30g、制香附12g、佛手6g、姜竹茹6g。
2周后,心下痞改善,仍有嗳气,多食则胀感等,以后治疗加减仍用仲师甘草泻心法。
原则:健脾加黄芩、茯苓、米仁;泛酸甚加乌贼骨,白螺丝壳;胃痛加五灵脂、延胡索、九香虫;嗳气加旋覆花、代赭石、郁金;胃寒加吴萸、桂枝;胃热加蒲公英、芙蓉叶等。
上法调治半年,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语:
古代文献有“中满腹胀忌甘草”之说。此心下痞满而用甘草为君,似有悖常理。
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说:“中满忌甘,非忌甘草,用甘草性缓,缓则入于胃,而不即入于脾,胃气既虚,得甘草之補……故中满之症又宜用甘草。”
仲景甘草泻心汤主治中气虚损,外邪乘虚内陷,致气机痞塞。
查临床胃痞既久,往往本虚标实,因中气虚而不能运化,故气停、食滞,或积寒热交结,用甘草扶中州、促健运,辅以苦辛而协调升降,标本兼顾,诸症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