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卅七郎墓志考

作者:吴霁生

晋江梅溪(磁灶)老友联谊会的老友们于一九八九年五月(农历己巳年四月)间,对原认为是梅溪吴氏二世观者公墓进行探圹并修葺。在探圹中发现一陶制骸骨钵,钵的里面有用毛笔书写的从盖心由内向外作螺旋形状的墓志。墓志全文如下:“泉州路晋江县养能里程坑保吴卅七郎,元命辛已年十一月十三日未时受生,享年五十八岁,于八月二十五日寅时仙世。兹卜十二月初六日丁时(笔者按:十二时辰中没有丁时,丁字应有误)安葬流坑土名岬边舍头,坤山来龙,丁山入穴,坐午向子。谨题为照者,太岁戊寅年至元四年十二月□日题”。

这是已发现的梅溪吴氏历史中最早的原始文字记录,是珍贵的史料,值得重视。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

一、 吴卅七郎是什么人?即梅溪吴氏始祖先举公是也。族谱载:“一世祖先举公,宋末元初人,名字俱失,生卒莫稽,旧神主书三十十致政,府君追号先举,故后人或称三十七翁”,卅七郎的郎字是对一般男子的尊称,翁字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吴卅七郎和吴卅七翁是一个人。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骸骨不是观者公的;一是没有观者公的名或字;二是骸骨钵下葬时,观者公尚健在(下另详)。为什么先举公的骸骨钵与传说不同,不在黄龙乡的“磁灶墓”,也不在磁灶的飞钱墓,而在被认为二世观者公墓内呢?这很可能是:一、先举公的封茔原在其祖居地黄龙歧山,后因其家属子孙均定居磁灶,为便于扫墓或其他原因,其子孙乃在安葬数十年后捡其骸骨移葬磁灶丁山(即飞钱墓所在的山);二、因一二世祖考妣多人均先后葬在此山,相距只有数公尺,又很可能因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竖立石刻的墓碑,时间一久,后世子孙难以辨认哪座是哪位祖先的墓而发生误认。现在的三座墓(先举、观者、观用)墓碑体式基本一样,应是后裔子孙修墓时竖上去的。由于误认,所以在名为观者公墓中却安葬着一世先举公的骸骨钵。在这次探圹中还发现骸骨钵的左上方还有一骸骨钵,因已破碎,难以辩认是谁的骸骨钵。

二、吴卅七郎是什么地方人?墓志写“泉州路晋江县养能里程坑保”人。泉州称路,这是元代对泉州这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名,相当于明清的府一级。泉州只有元代才称路,明代就废止了。骸骨钵下葬的时间肯定是在元代。里是古时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保是旧时户籍编制单位。养能里程坑保即现在磁灶大宫边一带,大井沟飞钱厝也属这一范围内。梅溪吴氏始祖先举公及其亲属子孙在元代即居于此。这就排除了吴卅七郎是其他地方吴姓人的可能性。

三、 吴卅七郎骸骨钵下葬的时间。墓志载于十二月初六日下葬,最后又写戊寅年至元四年十二月□日题。这就可知骸骨钵下葬时间是在元戊寅年至元四年十二月初六日。元代有二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共享卅一年(公元一二六四年到一二九四年);二是元顺帝的年号,共享六年(公元一三三五年到一三四〇年),忽必烈的至元四年是丁卯年不是戊寅年,而且当时元尚未统一中国,泉州尚属南宋管辖,也不会用这个年号。元顺帝的至元四年正是戊寅年,此时泉州已属元管辖数十年。因此,可以肯定吴卅七郎骸骨钵下葬时间是在元顺帝至元四年戊寅(公元一三三八年)十二月初六日。这时观者公尚健在。据族谱载,观者公是在元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去世的,也就是骸骨钵下葬三年后才去世。这就可以完全否定下葬的是观者公的骸骨钵的观点。

四、吴卅七郎的生卒年。墓志载:“元命辛已年十一月十三日未时受生,享年五十八岁,于八月二十五日寅时仙世”。这里需要探讨的首先是元命是什么意思,是哪个辛已年出生。据辞源元命条第三种解释:“古人用干支排年,凡六十循环一周,所以六十岁为一甲子,到六十岁再逢生年的干支,旧时称为元命”。按此解释,这个辛已年不是最近的一个辛已年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而是上一个辛已年(宋嘉定十四年公元一二二一年)。其次,我们还可以从骸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钵中的骸骨是安葬若干年后再捡骸骨入钵安葬的,还是去世后就火化再捡骨灰入钵安葬的?参与探圹的人说,在钵中尚有一块颅骨放在其他骸骨的上面。据对骸骨较有常识的人说,如果是火化,颅骨已粉碎,不单独存在。如颅骨尚存,应是安葬若干年后再捡骸骨入钵下葬的。再据古时习俗,除少数佛教徒圆寂后火化外,其他人死后一般棺葬。这样,我们可以推算,从骸骨钵下葬算起五十八年(岁),加上棺葬时间至少八年以上的一个辛已年为出生年。这个出生年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一二二一年)。出生年已知,去世年也就容易算出了。出生年加上五十七年就是去世年。计算结果应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一二七八年)。此时忽必烈已改国号为元八年,泉州已属元管辖二年。这也符合先举公是“宋末元初人”的记载。至于有人提到的另一个生卒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辛巳)即公元一二八一年生,元顺帝至元四年(戊寅),公元一三三八年卒。不符合上述所证。综上所证,可以确认:一世祖先举公(卅七郎)生于南宋嘉定十四年辛已(公元--二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未时,卒于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一二七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寅时,享年五十八岁。

这次探扩,纠正了墓地的讹传,填补了“生卒莫稽”的空白,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梅溪吴氏历史提供了一些可贵的资料。

一九八九年七月于泉州

(0)

相关推荐

  • 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

    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今存世极罕,为中国古泉珍品之一.存世有一枚宝字简化,背三星一月,当为纪念币. 关注我,带你欣赏古泉大珍,见识绝世名品!#收藏# #钱币收 ...

  • 明故何母吴孺人墓志铭考

    明故何母吴孺人墓志铭考 侯保国 摘要:<明故何母吴孺人墓志铭>邓州古玩收藏家温登峰收藏的一方墓志铭.该铭志盖缺失,墓志铭为 黑花岗岩石质,长58 厘米.宽52厘米.厚3厘米碑铭文楷书,共3 ...

  • 文言文阅读《吴司封墓志铭》有答案

    吴司封墓志铭 [宋] 金君卿 ①公讳伸,字仲举,世居鄱阳太伯之南,吴为著姓,芮起鄱君五世,为诸侯王,至大司马.汉七世孙延之,亦尝为鄱君令公,盖其后也. ②公素其分,以恭俭自处,虽巵酒杯羮,怡怡如也.当 ...

  • 唐李殷辅墓志考释

    图1 唐李殷辅墓志铭 图2 李殷辅墓室全景 唐李殷辅墓志铭,大顺元年(890)上石.2008年1月在北京西城区丰盛胡同西口内150米处出土(图1).志石为汉白玉质地,高.广均为50.厚6厘米.志文楷书 ...

  • 张杨力铮: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考

    摘要:元大谦为北魏常山王拓跋遵后裔,罗婉顺为唐郑王李元懿外玄孙,二人家族为让皇帝李宪妃元氏的妻族.汝阳王李琎为二志撰文,志文内容添补了李琎早年的仕宦经历.罗婉顺墓志书丹者为时年 39 岁的颜真卿,是研 ...

  • 颜真卿早年书写的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考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去年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发掘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一座曾引起较大反响,该墓出土墓志两合.墓志所载内容对研究北魏皇室苗裔的传袭,唐代皇室成员姻亲状况多有补益.其中罗婉顺墓志由颜 ...

  • 吕宏伟 | 北魏高道悦夫人墓志考

    高道悦及其夫人李氏墓志于1969年出土于德州.考古学界对高道悦墓志进行了大量的考据,而李氏墓志在面世近半个世纪以来却很少有人问津.经过考证,李氏墓志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录 ...

  • 刘复兴 | 唐罗璋墓志考释

    摘要:罗璋墓志记述了累居敦煌并信仰摩尼教的西域胡人后裔罗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后的斥胡风潮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在河北藩镇迁徙流转的情况,其一方面通过归宗中原长沙罗氏来掩盖其胡人身份.另一方面通过执着坚守三代 ...

  • 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

    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 张启芮 张启荣 内容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村北城滩古墓群先后出土了五方隋唐墓志,都记载了乌兰城和乌兰县,为研究中古时期的乌兰建制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 ...

  • 宋健:天津宝坻王煐与广东南海吴文炜交游考

    王煐(1651--1726),字子千,一字紫诠,号盘麓.南区.南村.宝坻人.他是清初著名诗人,被誉为近三百年诗文之奇才,天津文化史上重量级人物.康熙二十八年(1689),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在岭南,与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