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治人先治心
第二十三课 治人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人事在於天下人之心,爱惜老百姓心里最珍惜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劳动果实,便可得到老百姓的信任。爱护他们的劳动果实,最好是吝啬一些,不随便浪费、破坏,这就治到人民的心坎上了。
有人说这是当领导需要做的事。其实《道德经》这里告诉我们,日常为人处事也应该珍惜缘分和人家的劳动果实,我们平时交往朋友,也要真心待人。比如,朋友有所进步,替他高兴。朋友有困难,急他人所急,尽自己能力帮忙,朋友珍惜的东西,我们绝不浪费,这才是真正的待人之道。
《道德经》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在感慨人心不古的时候,不妨自己先真心待人,珍惜别人的成果,这样身边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史健靖媛
《道德经》:治人要治心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最终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当地民众兴高采烈的推翻了萨达姆的雕像,但是到了今天,民众们为什么又开始怀念起当时的生活了呢?
本课讲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就是说国家有了国王,就可以长治久安,有了国王的领导,就能够统一,不会出现无政府主义,军阀混战的情况,现在的伊拉克就是各种势力争夺利益,人们每天都在担心炮弹落在自己头上,人们开始怀念当时安稳的生活了。但当时的伊拉克民众为什么看到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而高兴呢?因为当时萨达姆的生活极尽奢华,20多个住所装修的富丽堂皇,更是拥有由纯金打造的AK47,手枪弹药等,作为一个独裁统治者,过着奢华的生活,浪费民众的劳动成果,强权统治,就会引发民众的不满。
所以本课中讲,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人事在于天下人之心,就是说治人的关键是治心,最好是吝啬一些,就是对自己要吝啬一些,吝啬自然资源,吝啬社会财富和人民的劳动果实,不铺张浪费,你不奢侈浪费,这样就治到人民的心坎上了,人民就喜欢你,拥护你,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了,江山也就稳固了。
杨腾锡樽
《道德经》:失民心者失天下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人事在於天下人之心,老百姓心里最珍惜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如农民最珍惜的是粮食,工人最珍惜的是机器。你爱护他们的劳动果实,最好是吝啬一些,不随便浪费、破坏,这就治到人民的心坎上了,人民就喜欢你,拥护你。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隋朝为什么灭亡,还不是因隋炀帝残暴奢侈,他劳民伤财修建大运河,花费了太多的财力和人力。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缢杀,隋朝灭亡。
所以治理国家,就在于治理天下人民的心。失去了民心,那就失天下了。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积德,则无不克”,如果你重视积累功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为什么呢?你造福于人民就是积德,人民自然愿意拥护你。有了人民的拥护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共产党又穷又没装备,但是深得民心。所以最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虽然一穷二白,但是大家团结起来为了国家强盛而奋斗。能出体力的出体力,能出脑力的出脑力。还有海外游子放弃外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这个还什么都没有的祖国,用学来的知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前辈们的努力为现在的富强打下了基础。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不知道功德的终极了。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说明你积的德很深很厚了,搞不清楚积德的终极了。所以说克服困难就是检验功德多少的标准。如果克服不了困难,就说明功德还不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不知道你积的功德的终极,那就可以统治一个国家了。这就叫以德治国。国家被托付给一个积德深厚的人才能长治久安。
水穷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