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嘧啶编辑器是什么?

胞嘧啶编辑器(CBE)在CRISPR/Cas9系统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包含sgRNA和融合蛋白两个部分。将Cas9核酸酶的RucC和HNH两个功能域突变,产生突变型的dCas9(dead Cas9)或nCas9(nickase nCas9),然后将突变型Cas9、胞嘧啶脱氨酶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子融合形成融合蛋白。胞嘧啶编辑器的工作原理是在sgRNA引导下,融合蛋白到特定的基因组位置上,然后胞嘧啶脱氨酶将C转变为U,然后U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再转变为T(图1)。在这个过程中,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子的作用是抑制中间体U的切除,提高T的转换率[1]。

图1. CBE的工作原理[1]

在第一代的胞嘧啶编辑器CBE1(rAPOBEC1-XTEN-dCas9)中,融合蛋白由来源于大鼠的rAPOBEC1(大鼠胞嘧啶脱氨酶)和dCas9组成[1]。其编辑活性窗口约为5个碱基,靶位点为第4-8位碱基。CBE1在体外具有较高的编辑效率,但是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编辑效率则十分低下。经过研究人员的分析,这是可能由于DNA糖基化酶(Uracil DNA glycosylase, UDG)识别中间体UG,并通过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ER)重新修复成CG。因此,抑制碱基切除修复途径能提高胞嘧啶编辑器的编辑效率。然后研究者们在rAPOBEC1-XTEN-dCas9基础上将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GI)也融合其中,研发出第二代胞嘧啶编辑器CBE2(rAPOBEC1-XTEN-dCas9-UGI)[1]。CBE2展现出较高的编辑效率,最高可达到20%,比BE1高3倍。在实践的过程,由于CBE1与CBE2不会产生DSB,因此在基因组中发生非目标碱基插入、缺失和替换的概率极低。

但研究者们依然希望提高编辑效率,于是将dCas9替换成nCas9(Cas9 nickase nCas9 D10A),构建出第三代胞嘧啶编辑器CBE3(rAPOBEC-XTEN-nCas9(D10A)-UGI)[1]。nCas9具有切割非编辑DNA链(G所在的DNA链)的活性,能形成DNA单链缺口。然后细胞会启动碱基错配修复途径(MMR),以编辑链(含有编辑后U的DNA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图2)。CBE3具有极高的编辑效率,比CBE2高2-6倍,但是CBE3除了能将C转变成T以外,还可能将C转变为G或A,并且还可能触发非同源修复机制(NHEJ)产生Indel。

为了进一步提高编辑效率,研发者在CBE3的基础上融合了第二个拷贝的UGI,同时优化rAPOBEC1、nCas9和UGI之间的接头长度,构建出第四代胞嘧啶编辑器CBE4(rAPOBEC-XTEN-nCas9(D10A)-2UGI)[2]。与CBE3相比,CBE4使得C到G和C到A基因编辑产物减少了2.3倍。并且在CBE4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来源于噬菌体Mu的Gam蛋白或增加不同数量的核定位信号(NLS)以及使用不同公司优化的密码子序列等方法,降低NHEJ修复途径的发生,提高编辑效率。

图2. CBE的升级[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