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为何如此惊艳?

前段时间诺兰电影《信条》的热映,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片中一个重要取景地——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更多人对这座具有浓郁中世纪风情的古老城市产生好奇,也对包括爱沙尼亚以及位于其南面、与其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产生兴趣。

“波罗的海的歌舞庆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郭春菊/摄

波罗的海三国于1991年8月脱离苏联,2004年5月加入欧盟,现在同属申根国家和欧元区,也均为北约成员国。爱沙尼亚国土面积约4.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其中45万人居住在塔林。

爱沙尼亚属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数据,爱沙尼亚2019年人均GDP为3.67万美元;据爱沙尼亚统计局数据,爱沙尼亚2018年GDP约为260亿欧元,其中塔林市达140亿欧元,由此可见首都塔林在爱沙尼亚的地位举足轻重。

1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当时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骑士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城堡,后来它又发展成为汉萨同盟的主要贸易中心。历史上塔林一度是连接中欧、东欧和南欧、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这里曾屡遭战火,但许多建筑还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塔林老城堪称北欧中世纪建筑的典范。

塔林老城建于13~16世纪,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于1402~1404年的塔林市政厅号称“北欧保存最完好的哥特式市政厅”,如今每年7~8月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博物馆一层展出一尊刻有“老托马斯”之名的铜制雕像。“老托马斯”是塔林市的标志和守护神。传说中,“老托马斯”的人物原型是一名农家男孩,他在塔林德裔上流人士组织的春季比赛中,用石弓箭射高杆上的木制鹦鹉,以高超技艺在选手中脱颖而出。然而,男孩由于地位低下不能获奖,但被封为塔林城终身卫士。他从一个年轻人变成“老托马斯”,一直在市政厅广场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因而备受喜爱。

1530年,“老托马斯”卫士的形象作为一个方向标和建筑装饰被安置在塔林市政厅尖塔顶上。如今,尖塔顶上的“老托马斯”已经是第三版了,依然守护着塔林这座童话般美丽的城市。

塔林市政厅对面的建筑上,有一个蛇盘绕高脚杯的标志,和世界卫生组织由一条蛇盘绕权杖覆盖联合国标志组成的会徽神似。这里是1422年开张、目前仍在营业的塔林市政厅药房。这家老药房可以说是欧洲持续运营历史最长的药房,里面陈设了一些古老的药物、计量器皿和医书,当然还有现代药物用品柜台。老药房和塔林其他任何药店一样,可以接受爱沙尼亚人使用医疗保险取药。

“老托马斯”方向标  郭春菊/摄

塔林老城分为下城和上城。上城托姆比亚山是爱沙尼亚议会和政府所在地。上下城之间通过长腿街和短腿街相连。两条街交会处深暗的门洞和一扇沉重的大门,表明曾经的上城贵族和下城商人、工匠之间的隔绝。如今,打开的大门象征着沟通、交流与开放。

爱沙尼亚历史上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俄国等占领和统治;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1940年7月加入苏联;1991年8月20日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老城区的自由广场矗立着爱沙尼亚独立战争纪念碑,爱沙尼亚独立纪念日阅兵活动也在此举行。

爱沙尼亚议会大厦对面,是色彩缤纷、有着洋葱状圆顶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900年,是爱沙尼亚俄罗斯东正教社区的主要礼拜场所。

教堂附近山坡处坐落着“丹麦国王的花园”。据说是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二世和他的军队在1219年之前征服托姆比亚的驻扎地。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2019年6月访问爱沙尼亚时曾参观这里,并把一组梯级台阶下的花园区域命名为“丹麦女王的玫瑰园”。花园里,许多红玫瑰和白玫瑰竞相开放。

老城区往往凝聚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和塔林老城区一样,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历史中心和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历史中心,也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爱沙尼亚人能歌善舞。每5年举行一次的舞蹈庆典、民族音乐庆典、歌唱庆典、庆典大巡游等活动,都会让塔林这座安静的城市沸腾。2019年7月4~7日,塔林举行了主题为“我的祖国,我的爱”的大型歌舞庆典活动,来自爱沙尼亚和其他国家的1700多个合唱团及舞蹈团参加活动,表演者总数达4.7万名,年龄跨度从5岁至90岁,参加歌唱庆典4公里左右步行大巡游的人数达到8.2万人,歌舞庆典观众近10万人次。

在这些庆典活动中,从总统、总理、议长和部长等政要,到普通百姓,人人热情高涨。在长达数小时的入场式中,身着爱沙尼亚传统服装的总统、总理、部长们一直站立着挥舞手中的国旗,欢迎行进中的方阵队伍。

1987年至1991年,波罗的海三国民众以歌唱呼唤恢复独立。而今,歌舞庆典更多是展示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特性,也可以说是一场场旅游推介活动。传统服装、美食、手工艺品、文化展览等都是庆典活动的组成部分,庆典成为国家推介的名片。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波罗的海的歌舞庆典”是三国居民传统表演艺术的一种展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爱沙尼亚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社会,据称,爱沙尼亚99%的政务已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网上办理,包括注册公司、数字化签约、网上银行、网上报税、网上医疗、网上全国性选举投票等,非爱沙尼亚居民也可以拥有享受爱沙尼亚数字化服务的电子身份卡。只有结婚、离婚、不动产交易等事项需要当面办理。

2009年,爱沙尼亚在塔林机场附近成立了爱沙尼亚数字化推介中心,旨在作为创意中心推介爱沙尼亚的数字化理念、服务品牌和数字化国家的形象。

打造一个全球化虚拟商业环境、提升网络身份认证可信度和无边界国家,是爱沙尼亚政府2014年12月针对非爱沙尼亚居民推出电子身份卡时所推介的理念。爱沙尼亚现已成为全球对非本国居民推出电子身份卡的首个国家,目前已有7万人持有电子身份卡,他们开设了约1.3万家公司。

塔林老城中世纪风  郭春菊/摄

爱沙尼亚数字化的中坚支柱是名为“X之路”的数据整合平台,旨在连接全国公共部门和私有领域的数据交换,保障电子政务畅通运行。爱沙尼亚还与芬兰共同资助北欧协同解决研究所,保障国际电子政务的运行,比如两国互认电子处方等服务。

爱沙尼亚还积极探索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部门和私有领域的应用,包括快递机器人、无人驾驶等。

爱沙尼亚也非常重视网络安全,首都塔林是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总部所在地,也是欧盟大规模信息技术自由、安全和公正运行管理机构eu-LISA的所在地。

10月5日,爱沙尼亚总理拉塔斯通过视频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开发广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古老的爱沙尼亚正在张开怀抱,拥抱新技术并旨在成为开拓者。与此同时,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吸引更多信息技术人才并减少官僚作风,是其发展数字化社会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来源:2020年1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