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的日常与魔幻,也许没有比他画得更好的了
理发店 纸本设色 33x33cm 2017
比如街头卡拉OK:
门庭 纸本设色 45x45cm 2018
是日常,但也魔幻。
或者说,艺术家有一种剪刀手的偏好、魔术师的本领,总能将原本日常的场景拆散、打乱,嫁接,重新组合成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多维度空间。
不信的话,来看看这张《岸边人》:
岸边人 纸本设色 85x155cm 2018
如果有耐心数一数,你会发现这里有——高云、远山、巨石、杂树、平湖、瀑布、楼房、围墙,还有看似滑滑梯一般的高架桥,和顺滑如汉字的一捺的真滑梯。
岸边人,局部
宝塔尖上闪着金光,湖里有人游泳,远处却站着两个男人,手里拉着的横幅上写着:上岸了!
岸边人,局部
瀑布上方的景象更为奇幻:一个看似救生圈的东西悬浮空中,仿佛一道穿越时空的如意门;救生圈右侧有跳板,跳板上有一袭老式工装。栏杆这边,一个拿着望远镜的男人背对着观众,望着瀑布愣愣发呆。
岸边人,局部
画面右侧,一个白色的桌子上放着一艘微缩版小船,船上有房子,船的旁边有两个人,看似被套在同一个游泳圈里了,人前则飘着一个红色的球。
这一切,艺术家想表达什么呢?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对我而言,它们并没有惊世骇俗的情节,不构成惊心动魄的张力;不夸张,也不挑衅;它们不刺激读者的感官,而是让观众在游移式的观看中,自行挖掘那些有趣的点。
这,自然也是艺术家的能耐和艺术的惊奇之一。
谢天卓出生的地方——四川达州市万源沙滩镇万福钢铁厂在上世纪80年代的样子
1992年,谢天卓出生在四川达州一个叫白沙工农区的地方。那是一个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县级行政区域,据说在全国这种行政区划只有三个,而且都在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产物,这里有矿场和厂区,构成一个如同费孝通所称的“为了完成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谢天卓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农民,因为三线建设而成为工人阶级。但工人的身份并没有让他们忘记耕种的习惯,因此就算住在厂部的楼房中,他们也会在周围的山上开垦菜地,并将之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经营。
“崖边种菜”,非常有农耕时代的印记
“于是我的幼年便在现代厂矿与山上的耕地里来回穿梭,在山上的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山下不同的厂部面貌。“谢天卓说,日后在创作中常常以俯视的视角出现的大场景,与其童年经常俯瞰的视觉经验有一定关系。
他的父亲曾到重庆读美术,属于厂里“委托培养”,因此毕业后重新回到厂区的学校当老师;母亲则是在厂区的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厂里上班。
“那时候厂里特别好,什么都有,不愁吃不愁穿,大家又相互认识,很多人觉得一辈子待在那里也挺好。”
但很快——或许是到了90年代吧,“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厂子快不行了,于是聪明的人就开始纷纷离开”。
谢天卓的父亲也是“出走者”之一。他先去青岛待了几年,后来回到达州定居。2000年左右,八九岁的谢天卓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画画。
谢天卓拍摄的达州城市景观
多年后,报考四川美院油画系的谢天卓,被调剂进入国画系,从此阴差阳错画起了国画。
也许是不愿意放弃油画的梦想,因此头两年他始终苦练油画。后来转系无望,却发现其实国画这种方式也挺好,此后便安心于笔墨生涯。
“其实我更多是把国画当作材料在用,可能在图式上,你会觉得跟西画差不多,但是往细里看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东西处理得不一样。”
你很难套用传统的“笔墨精神”来分析谢天卓的画,因为其意本不在此。他的“笔墨”,更多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语言;他的“精神”,更多是呈现他眼中的世态万象,而非传统文人画里诸如“天人合一”这样的价值观。
但因为有了蒙太奇般的组合,这些世界的表象,便生发出丰富的涵义。我将之与重庆的城市特质勾连在一起,名之为“有情”。
借用佛家这一概念,我认为他的画纵然有疏离,有戏谑,有嘲讽,有无可名状或不知所措,但更多的还是一种真诚而善良的观望——如同他每天早上画完回家,看到老头儿恰好出来打太极拳,互无交集,但又并行不悖,有一种“远远看着也觉得很好了”的温情。
在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件是《公共舞蹈》:
公共舞蹈 纸本设色 60x120cm 2017
你能看到很多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但真正打动我的,是那句“不如跳舞”的标语——纵使世事纷扰,但只要愿意,你总还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唱唱歌,跳跳舞,谈谈情,说说爱,让光阴不那么黯淡,让后半生的日子有点盼头。
“两个中年人跳舞,其实里面有很多暧昧的东西,男的有时候可能还会用手乱摸一下。”
谢天卓画中定格的形象,其实正源自鲜活流动的日常,在重庆,“你可以坐在那儿,抽根烟看一下午,但在北京,它的节奏是不会让你坐那儿一看看半天的。”
小时候他看《山城棒棒军》,大一点了看《傻儿司令》,后来到重庆读书生活,从影视与记忆中得到的重庆印象,和后来目睹与经历的重庆现实交汇在一起,构成他笔下混杂多样的城市符号。
谢天卓拍摄的重庆——自带魔幻气质的一座城市
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生活在这个堪称中国最魔幻的城市里——按电梯上行了十几层,出电梯一看,结果发现是旁边小区的一楼;轻轨直接从大楼的“肚子”里穿过;打车时明明显示距离自己才几百米,结果发现司机绕了好几公里才到达定位地点——才催生出谢天卓笔下那一股魔幻的气质。
那种魔幻并非无足轻重,相反,在某一些作品中,它具有“三言二拍”的特性,表露艺术家对现实并不乐观的观察,也透露他对未来隐隐的忧虑。
余温 纸本设色 85x310cm 2017
这是一种隐喻,就像是离开白沙工农区多年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把那里当成一个乌托邦,然而成年后重返故乡,故乡早已凋敝零落。
今天的现实也是如此——看上去处处繁荣,但定睛一看,才发现败坏早已隐藏其中。而也正因为这样,那些“不如跳舞”的市井场景,就如同一阙阙挽歌,令人感激且怀想。
抱歉——说了那么多我自己的意见;其实谢天卓的画不需要多说的,人人都可以在他的画里发现自己的high点。因此,以下我将按照年份来呈现他的作品,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看到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和演进。
至于他自己,如果某天有缘相见,你只需要知道,那个容易脸红的人是他就对了。
浮室系列一 纸本水墨 35x35cm 2013
浮室系列二 纸本水墨 35x35cm 2013
浮室系列四 纸本水墨 35x35cm 2013
大学期间创作的黑白画,多表现青年的迷茫和苦闷,按照他的说法,是“顾影自怜的大学时代“。
边缘之地 纸本设色 60x125cm 2014
坐井不观天 纸本设色 60x125cm 2014
抽水淋个菜 纸本设色 60x100cm 2015
梦巴黎 纸本设色 45x45cm 2015
因地制宜 纸本设色 60x100cm 2015
真知顶 纸本设色 60x100cm 2015
风景买卖 纸本设色 60x100cm 2016
观看者 纸本设色 60x125cm 2016
马前跑 纸本设色 85x150cm 2016
偏门 纸本设色 85x150cm 2016
“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个偏门。里面的人出去了,跟外面是格格不入的,其实挺偏的我觉得。”
夏至边缘 纸本设色 60x125cm 2016
摸摸牛 纸本设色 33x33cm 2016
送仙气 纸本设色 33x33cm 2016
“夏日的重庆,我画了一个凉快的桂林。”
爱情 纸本设色 60x120cm 2017
“画稿子时,放着李志的《日》,里面有“爱情 ”这个词,于是画了张爱情。”
高空作业 纸本设色 40x30cm 2018
金色江湖 纸本设色 85x155cm 2018
山盒 纸本设色 60x120cm 2018
“大巴山,被210国道包裹的城。”
英雄 纸本设色 60x120cm 2018
掘井 纸本设色 60x125cm 2015
另一张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在这里能看到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放在最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