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四川督军、最早角逐四川王之位的刘存厚,究竟有多少兵力?

1933年7月,刚刚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没多久的红四方面军,在粉碎以四川军阀田颂尧为首的三路围攻之后,实力有了不小的扩充。因此,红四方面军再接再厉,趁军阀内部的矛盾,不失时机地发动了仪陇、营渠、宣达三次战役。

川陕苏区

而在宣达战役中,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对手是四川军阀刘存厚。当时的刘存厚已经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失利,但是,老奸巨猾的刘存厚败而未亡,他盘踞在四川北部及陕西南部地区,占据了达县、宣汉、万源等多个县城,在川北一带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为了消灭刘存厚,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集合了红四军、红九军主力发动对宣汉的进攻,而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则率领红80师和红89师攻打达县。

达县正是刘存厚经营多年的老巢,不但守军实力雄厚,而且易守难攻。不过,在李先念的率领之下,红军部队伪装成溃退的川军进入城中,一举攻破了达县县城。智取达县之后,红四方面军缴获了刘存厚多年经营的大量财富。

红军的缴获刘存厚的财富有多庞大?据开国上将陈锡联在回忆录中说道: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好东西,一摞一摞的被服衣服,白花花的银元,黄灿灿的金砖金条,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川陕苏区牺牲的红军将士

也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新鲜的好东西,绝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出身的红四方面军将士还闹了不少笑话。例如,有的红军战士将蜡纸装订起来,当做笔记本,使用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写不上去字;有的人把牙膏当成了糖。

更有趣的是,因为许多战士根本没见过白花花的洋面,所以将袋装的洋面当成了沙袋,搬到了城墙上筑起了工事。就连已经成为263团政委的陈锡联,也由于从来没见过金砖,将缴获的金砖当成铜块垫起了床脚。

至于刘存厚的兵工厂,更是令红四方面军目瞪口呆。当时,红四方面军的刚从鄂豫皖根据地过来没多久,无论是后勤补给还是枪支维修能力都十分薄弱,因此,刘存厚高达几十台的机床可谓结了红四方面军的燃眉之急。

而被红四方面军攻破老巢时的刘存厚,其实是他实力最为虚弱的时候。因为,此时的刘存厚由于在军阀混战之中失利,兵不过2万,地盘也只有可怜的川北四个县。

红四方面军入川图

然而即便如此,刘存厚的家底依然让红四方面军狠狠地过了一个肥年。另一方面,从红四方面军的缴获也可见刘存厚的家底之厚,巅峰时期的实力之强。

那么,刘存厚是如何崛起的,巅峰时期,他的实力有多强?为何又最终败走川北呢?

刘存厚是四川简阳草池堰人,而且,家境还颇为不错,清朝光绪29年,也就是公元1903年,刘存厚生于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正是因为家境不错,他得以有机会读书。

刘存厚曾就读于四川总督岑春煊所开办的四川武备学堂,而且,由于自幼聪颖,学习认真,还以出色的成绩被继任的四川总督锡良选送到日本留学。

刘存厚

1907年,刘存厚前往日本学习军事,当时,他进入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第6期学习,而他同期的同学更是大名鼎鼎,例如“云南王”唐继尧、曾担任四川都督的尹昌衡,统治山西38年的“山西王”阎锡山、同样属四川军阀的王陵基等人,都是他同一期的同学。

清朝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刘存厚和他的同学们一同毕业并回到国内。在经过北京军咨府和陆军部考核考试及格之后,他们被派往各省任职。刘存厚被派往的地点并不是他的家乡四川,而是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刘存厚具体的职位是担任新军教育训练工作。

到达云南之后,刘存厚先是被任命为云南新军19镇随营学堂总办兼讲武堂教官,不久之后,刘存厚又进入新军中任职,也正是在此期间,刘存厚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思想上开始倾向于革命。

1911年,蔡锷、唐继尧等人从广西被调到云南任职,而当时的刘存厚已经进入新军之中担任37协74标的营管带,唐继尧则是该标的第二营管带。

唐继尧

清朝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10月,震惊全国的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光复。随后,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位于云南的蔡锷、唐继尧、刘存厚等人也受到武昌起义的影响,决定发动起义,光复云南。

1911年12月12日,蔡锷的领导下昆明重九起义爆发,刘存厚也率部参加了重九起义,起义军取得成功,云南成功宣布独立。而在云南光复之后,刘存厚被任命为参谋部第1部部长。

不过很快,蔡锷就派唐继尧率领两千多滇军进占贵阳,而唐继尧则被任命为贵州都督。在占据贵州省后,唐继尧又组织了一支名为援川滇军的军队,开始向四川进军。

这支军队的总参谋为刘存厚,当时,这支部队总兵力为两个梯团约3000余人。这支名为援川滇军的部队迅速占据四川叙府、泸州、自贡等地。

然而,此时的四川也已光复,因此,四川都督尹昌衡对于滇军的进驻十分不满,他决定派兵武力驱除滇军。最终双方妥协之下,尹昌衡给滇军开拨费30万元,援川滇军则退回云南。

滇军

但是,在援川滇军之中担任总参谋的刘存厚却变得十分尴尬。因为,虽然他在云南起义中有功,资历也十分深厚,但是,他并不是云南人,这在地方主义十分严重的滇军之中并不被其他将领信任,前途也十分渺茫。

因此,刘存厚深知,如果返回云南,他仍没有任何出路。所以,刘存厚秘密致电老同学尹昌衡,表示愿意返回四川。

而尹昌衡对于刘存厚的归来十分开心,决定重用刘存厚,他给出的职位也远远超过刘存厚的预期,尹昌衡在川军三个镇的基础上又设立了第四镇,刘存厚被任命为统制,刘存厚因此一跃成为川军四镇统制之一。

1912年7月,尹昌衡亲自担任西征军总司令,率兵平定了康定边区。而此时,由于袁世凯忌惮于尹昌衡的革命党身份,因此将非革命党出身的胡景伊任命为四川都督。刘存厚因此转而站在胡景伊的一边。

尹昌衡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这一次,已经彻底蜕变为军阀的刘存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选择站在了实力更为强大的袁世凯一边,因此,他率兵与护法军作战,并击败了参加二次革命的川军第5师师长熊克武。

击败熊克武之后,刘存厚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中将的军衔,并将其麾下的部队改为了第二师,刘存厚自然是第2师师长。

成为一方实力派之后,野心勃勃的刘存厚试图更进一步,角逐四川王之位。然而,1915年,随着袁世凯将其亲信参谋次长陈宦任命为四川军务会办,刘存厚的境地开始变得艰难起来。由于陈宦决定真正将四川掌握在手中,所以,他开始对于包括刘存厚在内的川军实力派进行分化拉拢,并趁机削弱川军的实力。

陈宦不但安插亲信进入刘存厚的第二师任职,而且,还将刘存厚部一分为二,第二师一部分被派往叙州、泸州等地负责清乡,另一部分则留驻成都,这令刘存厚十分疑虑,在对陈宦恐惧的同时,也产生了愤恨之心。

因此,当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爆发之后,刘存厚迅速响应蔡锷,加入了护国军。然而,当刘存厚在1916年1月31日在纳溪宣布独立通电讨袁时,自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的刘存厚,总兵力只有3000余人,远少于在四川北洋军的兵力。

护国战争

不过,护国军在蔡锷等人的领导之下,依然抵住了北洋军的进攻,最终,当袁世凯忧惧交加病逝之后,护国战争还是取得了胜利。1916年7月6日,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将蔡锷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而刘存厚则被蔡锷任命为川军第一军军长。当时,刘存厚的麾下除了自己嫡系的第二师之外,陈泽霈的第4师和顾品珍的滇军第6师,都在他的节制范围之内。而且,刘存厚的军衔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1916年12月2日,北洋政府将刘存厚军衔晋升为陆军上将衔。

此时,担任川军第一军军长职务的刘存厚兵力有了进一步的扩充。仅其麾下嫡系的第二师就拥有三个旅、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工兵营和一个辎重营,总兵力高达2万余人。

蔡锷的到来,让军阀混战不断的四川终于稍稍平静下来。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唐继尧的反对和自身病情的加重,蔡锷最终选择辞职,并前往日本就医。

蔡锷

蔡锷的辞职让刘存厚大为心动,他自认为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再加上护国战争有功,所以,“理应”继任蔡锷辞职后空缺的四川省省长之职。

然而结果却令刘存厚大失所望,四川督军的职务被滇军将领罗佩金担任,贵州人戴戡则被任命为四川省长。

云南滇军将领罗佩金担任四川督军之后,他并没有完全站在四川的立场上,相反,作为一个滇军将领,他执行的是强滇弱川之策,开始对于川军各派系进行裁撤军队,这自然直接威胁到了四川各路军阀的根本利益。

而此时,把持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也趁机挑起事端。最终,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四川各路军阀川军将领共推刘存厚领衔,五名川军师长联名控诉罗佩金“强滇弱川,编遣不公”。

而罗佩金对通电的回应是:武力胁迫川军改编。双方矛盾因此不可调和,战争爆发了。刘存厚率领的四川军阀联军和罗佩金麾下的滇军在成都发生激烈的巷战,双方激战长达七昼夜。

罗佩金

最终,兵力更弱的罗佩金战败,滇军被迫撤出成都。但是,战斗力强大、战斗经验丰富的滇军也没有让四川军阀联军好受,因此,这场军阀混战之后,刘存厚和罗佩金堪称两败俱伤。

而这时,北洋政府也落井下石,同时免除了罗佩金和刘存厚的职务。反倒是担任四川省长的戴戡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他又取得了四川督军的职务,一举把控了四川的军政大权。

两人的激战居然便宜了戴戡,刘存厚愤怒异常,最为关键的是,戴戡麾下黔军的实力远不如刘存厚,当时,戴戡直接指挥的黔军兵力只有7000余人。

因此,自恃兵力雄厚的刘存厚发动对戴戡的进攻,刘戴之战爆发了。在刘存厚优势兵力的进攻之下,戴戡的黔军不敌,被迫退出成都,而在随后刘存厚的伏击之中,戴戡更是直接被刘存厚部击毙。

军阀割据的四川

在先后取得对罗佩金、戴戡成都之战的胜利之后,刘存厚再接再厉,决定彻底驱除在四川的滇军和黔军。他联合川军将领周道刚、钟铁道等人,集合川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全部兵力,对驻扎在四川的滇军和黔军发动进攻。

在经历多次战役之后,刘存厚终于击败了驻川滇军和黔军,一跃成为四川实力最强的一支力量。没过多久,作为胜利者,刘存厚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军,刘存厚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四川王的宝座。

然而好景不长,刘存厚刚刚坐上四川督军的位置没多久,一心想成为西南王的云南军阀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宣布成立滇黔靖国联军,而此时,曾被刘存厚击败的熊克武也加入了唐继尧靖国联军的行列。

自此,川滇黔靖国联军数万大军兵发四川,担任四川督军的刘存厚自然首当其冲,双方展开激战。面对实力雄厚的川滇黔靖国联军,尚未坐稳四川督军职务的刘存厚根本不敌,失败之后,刘存厚被迫退往陕南汉中地区,唐继尧一举控制四川。

民国四川

然而,即便实力雄厚如唐继尧,也根本没有控制四川多长时间,由于四川各路军阀对于滇军和黔军控制四川十分不满,1920年7月,熊克武决定对付唐继尧,他派人前往陕南地区与刘存厚捐弃前嫌重修与好,达成了共同驱逐唐继尧的协议。

早有东山再起之心的刘存厚组成靖川军,自认为总司令,率部由陕南地区返回四川,发动对滇军和黔军发动进攻。这一次驱逐唐继尧之战十分顺利,由于滇军和黔军内部矛盾重重,再加上川军各方军阀团结一致,很快,滇军和黔军就被驱逐出四川。

而率部夺取成都的刘存厚,则再次被任命为四川督军。然而,占据重庆的熊克武并不承认刘存厚的位置,而此时段祺瑞又浑水摸鱼,为了对四川军阀分化拉拢,北洋政府将熊克武任命为四川省长,四川进入双雄并立时代。

当然,对于军阀而言,头衔并不是最关键的,掌握的兵力才是权力的根本。此时,第2次担任四川督军的刘存厚拥有一个师、两个混成旅和一个川北边防军。刘存厚再次成为四川最具实力的军阀力量之一。

不过即便如此,此时的刘存厚依然做不到一家独大,四川各路军阀之中实力最强的力量,除了刘存厚之外,刘湘和熊克武的兵力都不弱于他。

刘存厚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由于都对四川王之位虎视眈眈,熊克武和刘存厚之争毫不意外地爆发了战争。但这一次,熊克武棋高一招。

由于担任四川督军之后刘存厚纵兵为祸,十分不得人心,再加上他不断削弱其他军阀的兵力,试图统一川军,得罪了其他四川军阀,因此,熊克武成功的拉拢了同为川军实力派的刘湘,两方联合发动对刘存厚的进攻。

面对熊克武或刘湘中的任何一个,刘存厚都不敢言必胜,面对两方的联合进攻,刘存厚自然更不是对手。1921年3月21日,刘存厚不敌,残部被迫退往川北,刘存厚本人则不得不宣布下野。

也因为此战,刘存厚的老本几乎输光,当时,再次退往陕南地区的刘存厚残部只有几千人。自此之后,刘存厚基本退出四川争霸的舞台,刘熊之战后,虽然刘存厚几经挣扎,也曾参与驱逐熊克武之战。

但是,由于“本小利薄”,即便是胜利者之一,刘存厚也没有获得获得多大的地盘儿,他只占据了川北达县、宣汉、城口、万源4个县城。当然,他还获得了川陕边防督办和四川陆军检察使的职务聊以自慰。

川陕革命根据地

但是,刘存厚倒是仍有屡败屡战的耐心,虽然只剩下了4个县城的地盘,刘存厚依然信心十足的开始在四川北部办理川陕边防军军事教育团,一方面整训军队,一方面开始大规模扩充兵力。

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刘存厚再次将残兵败将地整合起来,整编之后,刘存厚再次拥有两个师和几个独立混成旅,总兵力约2万余人。

然而,以川北贫瘠的4县地盘养活2万多人的军队,刘存厚对于川北各县的压榨之重也可想而知。1926年,随着北伐军势如破竹,国民政府成为中华大地的统治者。

迫于形式,四川各路军阀纷纷打起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刘存厚自然也不例外,在南京国民政府多次活动之后,1928年,刘存厚获得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的番号,刘存厚自然是这个军的军长,当时的第二十三军一共辖有两个师。

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

获得国民政府认可后,刘存厚虽然仍念念不忘打回成都、重登四川王之位,但是,此时四川军阀早已进入二刘时代。无论是刘湘还是刘文辉,兵力都在10万以上,凭借区区4县地盘2万兵力,刘存厚根本不是对手。

因此,刘存厚在川北呆了几年之后,开始另谋他路,他曾趁陕西群雄无主之际出兵陕南,占据了陕南8个县的地盘儿。然而没过多久,随着杨虎城入主陕西,刘存厚又被杨虎城赶出了陕南。

1932年,争夺四川王之位的二刘大战爆发,这一次,刘存厚选择站在了刘湘的一边。但是,精明的刘存厚并未率部参战,他仍驻守在川北地区坐山观虎斗。

二刘大战后没多久,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元帅的率领下到达四川北部地区,并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从名字也看得出来,川陕革命根据地正是位于刘存厚的地盘之内。

二刘大战的二刘地盘

因此,感觉到生死存亡刘存厚,随即率第二十三军联合四川军阀田颂尧,发动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然而,面对士气高昂、作战英勇的红军,刘存厚根本不是对手,他接连遭遇了红四方面军的打击,屡战屡败,最终,就连老巢都已丢失。

在失去地盘和军队之后,早就对各路军阀不顺眼的蒋介石趁机以刘存厚“指挥不力”为由,将其撤职查办。而刘存厚所属的第二十三军除了大部被红军消灭,残部则被刘湘的第二十一军吞并,自此,刘存厚所属的川军彻底瓦解。

失去了兵力、地盘和职务之后,刘存厚再无丝毫机会,他开始隐居成都,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深知在与红军作战之中罪恶深重的刘存厚,拜托了老同学阎锡山的关系,随蒋介石一同逃往台湾。1960年,刘存厚在台北因病去世,时年76岁。

刘存厚手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