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儿英国历史》系列 第五十三篇:从张伯伦到邱吉尔

1936年爱德华八世非要转身成温莎公爵,乔治六世即位,面对着看不懂的新世界,疲累的首相鲍德温决定退休。1937年,新首相张伯伦登台。

张伯伦几乎算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首相,他是第一位不信仰英国国教的首相,他是英国历史中三位非牛津剑桥毕业的首相之一,当然他最受争议的还是他面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

其实在张伯伦成为首相以前,他已经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了,1915年他当选为伯明翰市长,促成伯明翰成立了交响乐团和全英唯一一家市立银行--请记住这一点。1918年他当选为下议会议员后,因和首相不合,拒绝担任职务,做了四年甚少发言的后排议员,直到1922年新首相上任,他出任邮政总局局长。1923年鲍德温担任首相,任命张伯伦为财政部长,但还没来得及大干一场,新政府已倒台。

1924年10月鲍德温卷土重来又大选获胜,但是这次他任命的财政大臣是温斯顿・丘吉尔。虽然丘吉尔的父亲曾担任过此职务,但并非所有的才能都是可以遗传的。丘吉尔一直被尊敬为是一名优秀的政治领袖,然而他也许在经济方面的敏感稍显弱势。不仅新的经济政策没有帮到国家进步,在引发的大罢工中,丘吉尔居然采取了强硬姿态。在后来的回忆中,丘吉尔也检讨了当时的错误,认为那是自己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

1929年的新一届大选中,工党获胜。此时的丘吉尔在忙着反对印度自治,而他所在的保守党却是支持印度自治的。面对战后严峻的经济问题,1931年工党首相采取改组联合政府的方式,来统一力量共度难关。这一次,丘吉尔被抛弃了,张伯伦又坐上了财政大臣的椅子。

大家还记得张伯伦在伯明翰干的事儿吧?事实证明他是有着经济思维的。虽然张伯伦的一些经济政策也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效果是看得见的。虽然当时的欧洲局势一派紧张,希特勒的威胁已然清晰,但是对于英国来说,最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是来自国家内部的经济萧条。丘吉尔就批评张伯伦说不重视加强国防开支。1935年,国内经济稍微稳定,此时希特勒的气焰已经非常高涨,张伯伦听从意见,开始重新加强国家战备。

张伯伦最值得表扬的政策是“破旧立新”(我取的名字),政府购买下残破的旧工厂和矿山,令其倒闭,于是新的工厂便有机会成立。由于这项政策,到了1938年,英国已经是世界上最新装备的工厂,具备生产最新式武器的能力,这无疑给即将到来的大战提供了有力的后盾。与此同时,他也在工作和住宅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规定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的标准,通过《带薪假日法案》改善经济住房和加强管理,并鼓励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等。

这时候不得不提他面对希特勒的态度了。

我们相信,经历过一战、看到战争对欧洲造成的灾难、也深知英国还没喘过气的张伯伦,是发自肺腑地希望世界和平。因此,他单纯地认为这是个可以实现的梦想,他以为有限度的退步,能让希特勒见好就收,他用自己受到的教育去思考希特勒,以为对方也是一个正规的政治家。

于是,在1938年希特勒派兵吞并奥地利的时候,英国首相张伯伦保持沉默。接着德国威胁进攻捷克,声称是要保护苏台德地区的徳裔居民。张伯伦和法国总理一起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单纯地要求希特勒不要发动新的战争。张伯伦被认为最滑稽的一次表演,就是签订协约后回到英国,在机场挥舞着协约对广大人民发布好消息--“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从德国带回保持尊严的和平,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peace for our time)”。

半年后,希特勒入侵捷克,张伯伦感到了欺骗,他决定苏醒,宣告说如果纳粹德国进攻波兰,英国不会袖手旁观。

然而半年后的纳粹果真入侵波兰了,张伯伦政府却并没有立即宣战,还在那对希特勒循循善诱--如果德国两天内撤出波兰,英国愿意充当和事佬进行双边谈判。这时候英国议会都坐不住了!在强烈的反对和压力下、以及取得和法国的一致后,英国终于在两天后--1939年9月3日正式对德宣战。

宣战后张伯伦重组了政府,一向被视为具有军事天赋的丘吉尔进入战时内阁,担任第一海军大臣。

然而,战争开始的头八个月被称为假战期,因为没有发生任何实际的交战行动,即使乔治六世发表了著名的“圣诞演讲”。

9月17日,苏联入侵波兰,11月,意图侵占芬兰。此时要求英国对苏宣战的呼声高涨,但对战争向来持保守态度的张伯伦,认为不能一下子整俩强敌,得先把德国收拾完再说。

德国又跟着攻入挪威,盟军前往解围,却以失败告终。在此期间,议会对于张伯伦的不满终于爆发了。甚至连他最亲密的朋友和政治伙伴都忍不住跳出来对他严加指责。国会紧接着举行对于首相的“不信任动议投票”,虽然最终张伯伦还是赢得了信任投票,但他心里知道,是时候退场了。

5月10日,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与此同时张伯伦在国会已没有足够的支持者,他当晚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国家首相。从此刻开始,英国进入了真正的战争期,丘吉尔的军事才能逐渐展现。

由于张伯伦面对战争的软弱态度,令他一直以来的形象都并不光彩,不过后来通过一些政府解密文件,越来越的历史学家开始为他翻案。

张伯伦并不是装傻,他确实是天真地把希特拉当成是一个正常的政治家,在张伯伦受到的教育和世界里,他所认知的领导人是可以讲道理的,是会为大局着想的,他没想到独裁者这个概念。

那么他是否完全没有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情呢?当然不是。之前我们也说过了他复兴英国经济,建造现代化工厂,进行工作改革,这一系列动作确实为英国抵抗大战建好了坚实基础。

而当时在战争前期采取绥靖政策,也为英国的备战争取了时间,健全了雷达防御系统、加强了空军力量,这些为后来丘吉尔领导的英国保卫战起了关键作用。退一步说,那时候的英国如果选择强硬开战,也不一定会在前期扭转局势。前期的法国也是不愿开战的,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美国说我要独善其身,英国并没有任何列强之一的同盟伙伴,也许,按兵不动是最好的措施。

孰错孰对,很难评说,毕竟当时的首相就是他,我们很难假设说,如果换成是另外一个人--比如丘吉尔,情形会是怎样。但还好,在英国和欧洲最需要的关头,丘吉尔终于站出来了。

下期介绍:敦刻尔克大撤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