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论》论童年2——飞刀读书会第三次活动简报
《童年论》论童年2
——飞刀读书会第四次读书会
经过两周的研读,飞鸟读书会进行了《童年论》第二次分享。一进入图书馆,大家就开始了交流,东方正阳觉得书中谈到的理论和自己的经历并不相似,刀客解释道:《童年论》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儿童,让我们理解孩子,反过来引导孩子,不是用来对应每个个体的独特体验。有了对本书的基本认识,接下来的讨论围绕三个章节展开。
第四章 童年的时间性
学生满六岁进入学校,按照这样的方式并不合适,就男孩儿和女孩儿而言,也有一些差异。各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方式,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教室中,我们常讲“面向全体孩子”,其实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面对全体”也就有一定难度。
儿童的时间建构一节,讲了孩子进入学校就将面对固定的时间安排。很多时候,孩子遵守时间只是从众心理,但是主体意识没有被唤醒。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引导孩子以主体身份来理解时间,积极建构时间概念。老师不能以命令的方式进行,而是要让学生理解时间。
第五章 玩耍是童年文化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我们经常发现孩子有固定的玩伴,还总玩一样的游戏。其实,是因为这样孩子需要安全感、存在感,孩子是在玩耍中寻找自己的身份。有发小固然好,但是随着孩子进入社会,会遇到社交障碍。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圆团子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他们(儿童)不是成人,但他们可以假扮成人,将成人世界作为乐趣的来源。”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时,有些行为不适宜,该怎么办?刀客解释道,老师面对这种情况要有同理心,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再交流,效果会好很多。
第七章 一个童年还是多个童年
讨论这章时,刀客分享了一个发表在杂志上的“成功”案例。一个孩子没写完作业,孩子借口说自己吃了某种药有影响。老师问孩子:“别人能做到,你怎么做不到?”其实,在教育中,老师时常会模糊孩子的个性化,这就是“一个童年还是多个童年”的问题,童年是多元的,受到自身认知、家庭环境、性别、社会阶级等多种因素影响。
面对孩子的问题,无论是学习还是品质,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成长来说,不能统一要求。刀客分享了他在一节成长课上的做法: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中间,然后写出自己的多种角色,有的孩子甚至写出了十几个不同的角色。然后,自己给各个角色打分,每个角色满分100分,衡量自己能得多少分。每个人在打分的过程中,都在真实评价自己的承担的每个角色,把自我认知和体会结合。
一小时的讨论,大家意犹未尽。《童年论》的分享结束,但关于儿童的思考不停止。大家会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期待大家的“论童年”。
供稿:贺润黎 张稚楠